过桥的作文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桥的作文10篇
过桥的作文10篇
云南的小吃很多,独具风味的更是数不胜数。
但最有名的还是过桥米线,这可是云南
最具特色的小吃呀!
这过桥背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相传在古代,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攻读诗书。
有位姓杨的秀才常去湖心亭读书,妻子每日送饭到湖心亭。
杨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妻子焦虑心疼,思忖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
待她再来收拾碗筷,发现食物原封未动,用手一摸,砂锅竟还烫呼呼的,
原来汤的表面有一层鸡油,加之土陶器皿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中。
日后,妻子常用
此法保温,再加上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
后来不少人效
仿她的创新烹制,烹调出的米线鲜美可口。
由于妻子送米线给丈夫时要过一座小桥,因而
得名“过桥米线”。
历代厨师加以改进,“过桥米线”声誉日著,享誉海内外。
过桥米线吃起来鲜美,可做起来却不简单。
烹制做过桥米线首先要准备好很多材料,例如鸡脯肉、肉片、香菜、鹌鹑蛋、水发豆皮,豆芽菜等,当然也可以依照各人的喜好备料,但制作过桥米线的材料里有两样是必不
可少的,那就是上好的米线的鲜美的鸡汤。
先将肉料焯去腥味,把其他配料焯水装盘,将
米线烫熟与其他配料一同上桌,鸡
油烧至七成热时装入碗中,倒入烧开的鸡汤,加料上桌。
别着急还没有完成呢,现在趁热把鹌鹑蛋放入热汤中,再将肉片放进汤内烫熟后加入
香菜等各种蔬菜以及熟肉,最后放入豌豆尖,米线等其他配料,再放入酱油、辣椒油等调料,撒上少许葱花,味道浓郁鲜美,营养丰富,食之令人赞不绝口。
过桥米线集中体现了
滇菜丰盛的原料,精湛的烹调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过桥米线的鸡汤鲜美可口,米线细腻柔滑,别有风味,其配料丰富,营养搭配合理,
味道鲜美,甚至有人说去了云南没吃过桥米线等于白去一趟。
过桥米线味美可口,吃法独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成为滇南独具代表性的小吃,岂今为止,过桥米线已有二百多年
的历史了,早在一九二零年,昆明就已建起第一家过桥米线餐馆“仁合园”。
但吃这种食品也要小心哦!许多初到云南的人吃过桥米线,不向别人请教的话,不注
意会被烫到,闹出笑话,鸡汤是滚烫的,汤的表面有一层鸡油,没有一点热气向上冒,因
此人们往往误认为重庆不烫,直接喝汤,易被烫伤。
而且初食的食客不懂先烫鹌鹑蛋,再
烫生肉片其中的奥妙,而是先放入米线和蔬菜,汤不烫了,再放入肉片和鹌鹑蛋,肉片和
蛋就烫不熟了。
过桥米线在各类小吃中滋味独特,品格高雅,可谓各路小吃之首,同时过桥米线还被
国际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国内外人士欢迎。
另外,我再向大家推荐几个吃过桥米线的好去处,那就是昆明的“过桥园”和“桥香园”那里还有独具滇南风味的卤菜和木瓜水哦,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云南来品尝滇味小吃,原料最丰富,最有营养,吃法最独特的小吃――过桥米线
我最喜爱的特色小吃――云南“过桥米线”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在中国这个注重饮食的国家,东南西北个个地方都能找到
各具特色的美食。
当然,每个地区的风味不同,人人也都各有所好,从宴会的正餐大菜,
到街头的风味小吃,都是许多美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而在众多的美味佳肴中,我却最喜
爱云南的“过桥米线”。
记得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很偶然的。
那是个星期天,跟妈妈逛街不知不觉都过了
午饭时间。
碰巧经过丰富路,看到一家“云南过桥米线”店刚巧在新开张,推开店门,香
喷喷的鸡汤味便扑鼻而来,虽然不是正常就餐时间,但是洁净宽敞的店堂里还是有不少客
人在品尝美味。
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一大碗飘着金黄鸡油的浓汤和各种菜品及烫熟的米
线放到桌子上时,我的食欲立刻就被打开了。
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务员的指导,先将肉片、火腿片、鹌鹑蛋以及熟的鸡块等主料倒入浓汤,然后将蔬菜、葱花、香菜等佐料倒进汤里,最后再将雪白的米线放入其中并用筷子轻轻地在汤里搅拌。
此时,浓郁而扑鼻的鸡汤香味
不断刺激着我的味觉,看着浓汤里漂浮着的薄如蝉翼的白色肉片和红红的火腿片、整块白
皮粉肉的鸡腿、翠绿的葱段、菜秧以及黄白相间的鹌鹑蛋,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
吃在自己的亲自参与下已经完美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轻轻地尝了一口,哇,一时间,肉的鲜嫩与米线的清香以及鸡汤的鲜香一下溢满我
的口中,天下怎么还有这么美味的东西啊?我简直难以置信!我不停地一口接一口地吃着喝着,最后要不是肚子实在撑不下了,我真想把那碗鸡汤喝个底朝天。
品尝过“过桥米线”后,我问妈妈:“这么好吃的东西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这个名
字氨妈妈笑着说:“这里可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据说清朝时期,云南蒙自县城外有一
湖心小岛,有一个秀才为求安静在小岛上苦读诗书,而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过桥送来。
可是路途遥远,每次饭菜送过来都变凉了。
做妻子的为此焦虑歉疚。
有一天,妻子做了丈
夫最爱吃的鸡汤和米线,为了方便携带,鸡汤和煮熟的米线是分开的,而在送去的途中,
妻子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小桥边。
等到秀才寻来并唤醒妻子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装鸡汤
的瓦罐还是热的。
原来是鸡汤上一层厚厚的油阻止了热量的丧失。
从此妻子每天依法炮制,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读书也更加用心,终于考上了状元。
因此后人就把这种方法做
出来的米线叫作‘过桥米线’,并因此衍生出了秀才米线、状元米线、牛肉米线等等许多
品种。
由于其汤烫味鲜、肉片细嫩、米粉清香等特点,所以成为云南地区别具一格的传统
风味美食”。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更加对“过桥米线”这种云南的风味美食情有独钟了!因为它不
仅美味,还书写了爱的奇迹!
到了异乡,我竟然不知道该去何方,到了这里,我对这里的东西吃不下去,不习惯这
里的食物,我又想起了家乡的招牌菜――过桥米线。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我的所求,但是过桥米线毕竟是“名吃”,传上了国际的东西,国
土应该是有的吧。
不知不觉间,我到了一个店,店面装扮别致,是云南风格。
我有些好奇,繁华的都市
竟然也有朴素的一面。
一抬头,“过桥米线”四个字大大地悬挂在店的顶端。
我很高兴,
哎呀,在异地吃到家乡菜,真是暖心……
我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找了一在靠窗的地方坐下,看着那些步履匆匆,夹着公文包
的人们,精致的妆容下看得出他们的疲累。
我不是也是这样吗?远离家乡,在异地好不
容易有了一席之地,拼搏,那些伤口从未仔细数过。
静静地坐下来,抿着米酒,看着面前
的米线,凝视着窗外的明月,露出半边脸,狼狈的样子只有它注意。
一大碗汤不吵不闹的,谁知它那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颗炽热的心……诺诺地看着那妖娆的辅料,绿色的油菜,
青涩的豆芽,黝黑的木耳,可爱的鹌鹑蛋,圆圆的,金黄的,在蛋清的包围中享受地躺着,它就像一些狡猾的人,在筷子中溜走,处事圆滑。
鲜红的肉片薄如蝉翼,放在一起,
乱花迷人,这个都市的繁华之后有的迂腐被表面所掩饰,看不清摸不透。
轻轻地拨开那
厚厚的油,看到了里面清澈的汤,那汤就是卸下妆容后的我们,看得清楚,可是却深不见底,正如我们经历的风霜,让人变得面貌清晰,可再也不复以前的天真模样,如今,深
不可测。
米线懒悠悠地躺在碗里,那么慵懒,可是通身雪白,晶莹剔透,但是又不能看透
全身,捉摸不清。
社会就是这样,人心就是这样,以为自己看清了,实际根本不懂。
我慢慢倒下辅料,手在颤抖,颤抖什么?激动还是恐惧,我自己也不知道。
抿一口米酒,辛辣得眼圈泛红,又一口米线,我想起了家乡的外婆,她总是笑盈盈地看着我,说:“慢点,这孩子,总是毛毛躁躁的!”想起来,我傻傻地笑起来,放下了手中的筷子,一
只手撑着脸,想着外婆,她总在这时给我讲过桥米线的传说,听得我耳朵都起茧了。
每
次外婆讲的时候,我便捂起耳朵,说:“不听,不听!”外婆也不生气,还自顾自地讲着。
此刻无比怀念她的声音,思念她的微笑。
外婆讲的传说很生动,我此时很想见她,她的
笑声环绕四周,传说一遍一遍在回放:传说,清朝时滇南蒙自县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
秀才到岛上读书,秀才贤惠勤劳的娘子常常弄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当饭……
外婆的声音在耳边环绕,我醉醺醺地望着月亮,外婆的模样在月亮上若隐若现,外婆
做的过桥米线令人好怀念……
在这七年多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取得了许多较大的成功。
不过,这些成功,我却渐渐
淡忘了。
唯有一个小小的成功却让我念念不忘。
这个小小的成功是发生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虽说时隔多年,但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正值稻谷收割的时候,在农村,每家的小孩都要下田帮忙,生活在农村的我也
不例外。
到我家的田需要渡过一条小河,而过河必须走过一座用竹搭起的桥。
每次当我要
过桥到我家的田的时候,我总看着桥下的那条河,总觉得它很深。
其实它并不深,大约只
有我当时身高的一半,而我却不敢走过去。
每次我要到田里的.时候,我总会叫爸爸背我
过去,但这一次我想叫爸爸背我过去时,他却一早走过去了,我就向着对岸大喊道:“爸爸,过来背我过去啊,我不敢啊!”“你自己过来。
”爸爸头也不回地说。
“我都说不敢啊!”我有些急。
“不敢也要自己过!”爸爸仍冷漠的说。
此时爸爸已经走远了。
望着这桥,觉得它比往日长了很多,当我那条僵硬的腿放在桥上时,桥仿佛动了一下,我马上缩
回了岸,全身开始发抖。
正当我要放弃时,爸爸在对岸大声地唱道:“少年壮志不言愁!”我心头猛一颤,“‘少年壮志不言愁!少年壮志不言愁!’我愁就是没壮志,爸爸在笑我!”终于,我重新踏上桥。
信心,令我轻松的走到桥中央,正当我沾沾自喜时,目光却
不由自主的瞟到桥下的水面,一股寒意骤然窜上心头,头渐渐发晕,桥也好像重新颤抖起来,啊!这该死的恐惧又回来了!头顶,手掌,脚底,好像全都湿沥沥的,我不由自主的
又向爸爸投去哀求的目光,可是爸爸却还以背影,一股傲气油然而生,“不怕的,给自己
一点信心,勇敢点!”我对自己鼓励着。
于是,我定定神,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迈开步伐。
一步,二步,三步……啊,我终于过去了!我几乎要大声欢呼。
之后,在劳动过程中,我都一直背向着爸爸。
到了休息的时候,爸爸走过来,说:“怎么啦,生气了?”我没出声,心里却说:
“明知故问。
”爸爸继续说:“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你在困难面前不逃避,用信心去面
对它,战胜它。
世界上的许多伟大的,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难,
但他们都是依靠信心去战胜它们。
我相信你会和他们一样,用自己的信心去战胜困难。
现在,你不是走过来了吗?”听着听着,我的眼睛发热了。
真不该,我几乎辜负了爸爸的良苦用心,爸爸这样“狠心”全是为了我的成长,我的
心难受极了!
四年过去了,在这几年间,我又走过无数座桥,而那座竹桥,早已拆除,但它也早已
在我心中筑起了另外一座更坚固的桥――自信。
一听我说要去学生食堂吃米线,老爸老妈都嗤之以鼻:垃圾食品,没营养。
为此老妈还专门给我看过一个网上的资料,说为了保持劲道的口感,米线里面往往会
添加类似塑化剂的东西,吃一次就相当于吃一个塑料袋,而且许多做米线的米不是新米,
都是带有很多虫子的旧米等等。
听起来好恐怖哦,可是再恐怖我还是想要去吃米线!是因为米线特别好吃吗?不,是否好吃是其次,主要是看和谁一起吃米线��!呵呵,当然不是和老爸老妈了(拜托二位别生气哦!),我每次吃米线都是和闺蜜一起吃!这可是重点!和闺蜜一起吃饭,吃的是快乐,而且那种快乐的滋味无可替代……
不知从何时起,每周的周日,我和王闺蜜(详见我的博文《我的闺蜜们》)都要一起去院儿里的体育场跑步、打球,运动完之后,我们俩满头是汗,呼哧呼哧直喘气儿,也饿了,便拿了事先准备好的饭卡,骑上自行车去学生食堂吃饭。
学生食堂可比家属院这边的干教食堂好多了。
干教食堂里的菜每天就那几样,还不太好吃,蘑菇咸的要死,青菜又淡的要命,而且――只有鸡蛋汤和绿豆水……(呵呵)
而学生食堂呢,地儿大不说还“物”博。
这里分好几个窗口,有米线窗口,有米粉窗口,还有主食窗口等等。
每个窗口里都有好多样好吃的东西,例如米线窗口里有米线,砂锅面,西红柿鸡蛋面……当然我最馋的是香喷喷的点心,有甜甜圈,有奶油面包,还有酥酥的花生饼干……诱人死了,好远都闻得到香甜。
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太速度了,真不愧是军人作风呀!吃饭风卷残云般,稀里哗啦的,我还在犹豫买什么之际,好吃的东西转眼就卖没了,只剩下馒头、豆沙包、米线之类无人问津的东西。
每天下午一过5点半,你就不要去学生食堂了,人都走完了,吃的也“走”光了。
天越来越热了,所以我和王闺蜜去操场运动的时间也只能越来越晚,去食堂吃饭的时间自然也越来越迟,所以一般我们去时只剩下米线、米粉之类,所以吃米线成了我们不得已的选择,但久而久之,也成了我们一周的期盼。
哈,又到星期天了,盼月亮盼星星,终于盼到了下午――5秒,4秒,2秒,1秒……叮当!(5:00)嗷――我像离弦之箭扑向电话,嘀嘀嘀,拨通了王闺蜜家的电话……
骑上自行车,到了体育场,又开始了快乐的运动,跑步,跳绳……只听见操场上洒下一串清脆的欢笑声……谁说星期天不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运动后,擦着汗来到学生食堂,我们要的仍然是米线,再买来两杯柠檬汁。
好朋友相对而坐,“吸溜吸溜”嚼着米线,“滋溜滋溜”喝着柠檬汁,满嘴的快乐,满心的幸福――闭上眼睛,让这一刻定格……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
每个地区食物的风味不同,每个人的口味也不同。
从宴会的正餐大菜到街头的风味小吃,都是美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众多的美味佳肴中,我独爱云南的过桥米线。
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很偶然的。
那天,我跟妈妈逛街,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午饭时间。
我们碰巧经过一家刚开业的云南过桥米线店。
推开店门,香喷喷的鸡汤味便扑鼻而来,虽然不是正常的就餐时间,但是洁净、宽敞的店堂里还是有不少客人在品尝美味。
点餐、等待之后,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漂着金黄鸡油的一大碗浓汤和各种菜品及
烫熟的米线放到桌子上时,我立刻食欲大增。
我迫不及待地按照服务员的指导,先将肉片、火腿片、鹌鹑等主料倒入浓汤,然后将蔬菜、葱花、香菜等作料倒进汤里,最后再将雪白
的米线放入其中,并用筷子轻轻地在汤里搅拌。
此时,浓郁而扑鼻的鸡汤香味不断地刺激
着我的味觉,看着浓汤里漂浮着的薄如蝉翼的白色肉片和红红的火腿片,以及整块白皮粉
肉的鸡腿、翠绿的葱段,还有黄白相间的鹌鹑蛋。
哇,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小吃已
经完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轻轻地尝了一口,一时间,肉的鲜嫩、米线的清香以及鸡汤
的鲜美一下溢满我的口中,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美味的东西啊?简直难以置信!我一口接一
口不停地吃着,最后要不是因为肚子实在装不下了,否则我还真想把那碗鸡汤喝个底朝天。
品尝之后,我问妈妈:“这么好吃的东西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啊?”妈妈
笑着给我讲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清朝时,云南蒙自县城外有一个湖心小岛,有一个秀才为求安静,在小岛上苦读诗书,他的一日三餐都要靠妻子过桥送来。
可是,因路途遥远,每次饭菜送过来都变凉了。
妻子
为此焦虑不已。
有一天,妻子做了丈夫最爱吃的鸡汤和米线,为了方便携带,鸡汤和煮熟
的米线是分开的,而在送去的途中,妻子因为过度劳累而晕倒在小桥边。
等到秀才寻来并
唤醒妻子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装鸡汤的瓦罐还是热的。
原来,鸡汤上那一层厚厚的油阻止
了热量的散失。
从此,妻子每天依法炮制,秀才吃上了热乎乎的饭菜,读书也更加用心,
终于考上了状元。
因此,后人就把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米线叫“过桥米线”,并因此衍生
出了“秀才米线”、“状元米线”、“牛肉米线”等许多品种。
由于汤烫味鲜、肉片细嫩、米粉清香等特点,所以成为云南地区别具一格的风味美食。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对过桥米线更加情有独钟了,因为它不仅味美,还书写了一个爱
的奇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天塌下来,那么一切都化为虚有,因为这几天是国庆节
和中秋节,又因为书本的要求,所以做为资深吃货的我,怎能不把握这个大饱口福的好机会。
那到底是去干什么呢?当然是去吃东西��。
那到底去吃什么呢?我挑来挑去,最终
决定去吃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光是看就会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晶莹的米线浸在黄色的汤里,而它的配
料各种各样、数不胜数,如:鲜美的鸡,厚道的培根,一捆捆金针菇就像一群人抱在一起……无论是搭配哪种配料,看起来都会让人垂涎欲滴。
光是喜欢吃还不够,还要知道过桥米线的做法:首先是在锅里烧上水,水开后熄火,
放入干米线,泡到水冷。
然后准备自己喜欢的食材。
接着把泡好的米线用冷水冲洗2-3遍。
随之在锅里烧水,放入两个浓汤宝,保持大火,放入米线。
最后放入准备好的食材和佐料。
一碗香气扑鼻,香甜软糯的米线就大功告成了!
来到好吃街,一眼就看见有一家过桥米线了。
于是我们便进去点餐。
菜单上的米线种
类真是数不胜数,有:培根米线,里脊肉米线,香菇鸡肉米线……真是各种各样的都有。
经过我慎重的考虑,我选择吃金针菇培根米线。
过桥米线不仅香气迷人,而且吃起来也质嫩爽口。
过了好久,米线终于登场了!我看到可一碗正在吵闹的米线,听“滋滋滋……”闻起来,这香气不说香飘几米,就说前后几家人全被这香气陶醉了。
经不住诱惑的我,迫不及
待的尝了一口,谁知道,我统统吐出来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于.了一口汤,我不
禁赞叹道:“这真是神仙才能吃到的美味佳肴啊!”就在我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有一滴
汁蹦进眼里,真是暗箭难防啊!现在感觉还回味无穷,这时让我想到了一句诗:此味只应
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食?
这么好吃的东西,当然也有由来呀!请看: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
湖心亭苦读诗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他送饭。
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
就炖了只鸡放进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
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
吃后赞不绝口。
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把这个食物起名为“过
桥米线。
”就这样,一直流传至今。
听了我的介绍,在座的你是不是也垂涎三尺?
很难得的,上八年级的儿子在周五中午就回到了家。
以往,总是到下午放学才能回来。
所以,我很喜欢这次的中段考试。
原本安排在每个周五晚上的散步就改在了下午。
我们喜欢沿着湖边的林荫小路慢慢地走,边走边聊。
每到这个时候,儿子就变成了话痨,攒了一周的话如泉水一样一个劲儿地往外涌。
讲完学校食堂一周的饭菜,接着讲一周
上课的内容,从课堂到寝室,顺便复述各科老师的经典语言,中间插播班级新闻。
有时话
题被打断,绕了一个圈后还会接上。
今天,有大把的时间,加上考完试,比较轻松,漫游了三四个小时,我们决定不回家
吃晚饭了,奢侈一下,我请儿子吃过桥米线。
这也是上周许诺过的,中段考试完,不管好
不好,都请他尝尝过桥米线的味道。
选了中间的价格,18元一份。
一份番茄味的,一份菌鲜味的,两个黄桥烧饼,一共四十元。
有点贵了。
不过,很少带儿子出来吃饭,看他高兴的样子,又觉得还可以。
时间有点早,客人很少。
店里很干净,也很宽阔。
坐下,儿子有点激动:“这里还好,我还以为是很小,很脏,桌子黑乎乎的小店呢。
”他拿过桌子上放的牌子,一边看一边问:“我看书上说过桥米线汤上有一层油,保温的,是不是?”我笑着说:“端上来就知道了。
”
很快就准备好了。
先端上来两个大瓷盘,每个盘子里摆放了许多小瓷碟,每个碟子里
放一样食材,有鱼片、肉片、鱿鱼片、虾、胡罗卜丝、酸菜、木耳等,大概有十几个碟子。
紧接着上来了两碗汤,那碗真大,儿子笑着说:“这不是碗,是锅。
”最后出场的就是米
线了。
儿子惊讶,米线怎么这么粗,平常吃的都是细细的。
先把肉类放进滚烫的汤里,大概两三分钟就熟了。
捞出来沾点辣椒、醋,味道不错。
然后把各种食材都放进去,把米线也放进去,真是一碗内容丰富的过桥米线。
儿子小心地吃着,不时看看我,很开心。
一大碗米线加一个黄桥烧饼,我们都觉得好饱。
摸摸鼓起来的肚子,想想,还是慢悠
悠地步行回去比较好。
路上,儿子回味着说:“妈妈,下次来吃我不要番茄味的,越喝越酸。
”还来,很贵的,我告诉儿子:“吃一次,尝尝味道,知道有这么一种饮食,知道怎么吃就好了。
”儿
子感叹:“中国的小吃太多了!”虽然我告诉儿子一碗米线18元,实在不算便宜,我可
不会经常带他来吃,他还是又一次表示,下次的汤要换个味道的。
一路上,儿子好几次用手抚摸肚子,很满足的样子。
我很想说,不要这么夸张吧,一
碗过桥米线而已啦,又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可是,忍不住,和他一起夸张地满足、夸张地
回味,真是美味呀,好似再也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
过桥米线的味道其实很平常,因为是我们一起吃,才特别的美味吧。
认识我姐姐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标准的吃货。
当她知道我们上周去吃米线的消息时,就大声吼道:怎么不跟我说一声,为何不带我去吃?于是今天,我、妈妈、哥哥、姐姐和
姑姑五个人,一起准备去吃米线。
我和妈妈先驾车来到大润发里的阿香米线。
刚走到门口,一股香气就扑面而来,当想
到那美味的米线时,就不禁口水都流了下来。
我们赶紧走了进去。
因为时间早,所以人还
不算多。
我们找了一个好的位置坐下来,过了一会儿,服务员来点菜了,我点了一份套餐:过桥米线+椒盐羊肉串+大瓶芒果汁。
而妈妈呢,则点了一份过桥米线。
不一会儿,客人就
陆陆续续地来了,没到10分钟,几乎所有的位置都坐满了人,门外还排了一条长队。
幸
亏我们早来。
我开心地说道,感到自己很幸运。
过了5分钟,姑姑他们也来了,哥哥和我
点了一样的套餐,其他人就点了和妈妈一样的过桥米线。
因为人多,所以上菜比较慢。
大约过了15分钟,终于上菜啦。
服务员端上5碗黑色
的砂锅,锅下还托了一个小盘子,然后又端上了5份菜和5碗米线。
只见锅里有半碗汤,
上面还浮着一层黄澄澄的油。
哈,真香!我兴奋地说道。
我用筷子在汤里搅了搅,那黄澄
澄的油里泛出了白汤,不过一会儿又变回了原样。
再来看看这些菜吧!有晶莹剔透的银耳,它们像一朵朵绽放的小花;有黑黝黝的木耳丝;有嫩嫩的大白菜;有黄里透白的玉米粒;
有一根根切好后短短的绿油油的韭菜;有土黄色的咸菜;有颜色亮艳像咖啡色的肉酱;有
又白又黄的豆腐皮;最后还有鹌鹑蛋。
汤是煮好的,滚烫滚烫的,鹌鹑蛋是生的,分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