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苏州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1848]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
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
2.(0分)[ID:131847]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
等微粒。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5
A. N-
是一种单质
5
B.1个N-
中有5个氮原子核
5
C.1个N-
中共含有35个中子
5
D.1个N-
中共含有34个电子
5
3.(0分)[ID:131836]等质量的钠、镁、铝、钙四种金属中,含原子数最少的金属是A.钠B.镁C.铝D.钙
4.(0分)[ID:131827]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B.15C.16D.31
5.(0分)[ID:13182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对学习化学十分重要。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香水挥发﹣﹣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发生改变
C.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D.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分子间有间隔
6.(0分)[ID:1318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
..的是
A.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7.(0分)[ID:13180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B.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并在通风橱内进行
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道尔顿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
8.(0分)[ID:131803]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C.乙表示阴离子D.丁中x=8
9.(0分)[ID:131781]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食物变质,是因为分子发生变化,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10.(0分)[ID :131780]下列实验探究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选
项
A B C D
实
验
探
究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
结论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在不断运动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
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蜡烛熄灭时产生
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A.A B.B C.C D.D
11.(0分)[ID:131779]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电子上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12.(0分)[ID:131763]如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 .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 .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 .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二、填空题
13.(0分)[ID :13195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______。
(2)从图中分析,X 是氧元素,则Z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3)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分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CO 和N 2 BSO 2和CO 2 C 2-3CO 和-
3NO DH 2O 和NH 3
(4)一般地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请比较:X 原子半径______(填“<”或“>”,下同)Y 原子半径;Y 原子半径______Z 原子半径。
14.(0分)[ID :131926]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为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和铝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________。
A 表中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B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l3+
D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E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
②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多少?________。
③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应是什么________?
~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1所示,回15.(0分)[ID:131919]核电荷数为118
答有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它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原子结构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稳定结构。
(2)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图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值为_______,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排在_______元素的正下方。
写出溴元素和钠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16.(0分)[ID:131917]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魔棒生烟”的魔术(如图一),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
为了揭秘这个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
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③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
然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
试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魔棒生烟”的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2)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
(3)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_______(选填“快”或“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
(4)图二实验相较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5)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
17.(0分)[ID:131886]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都为6)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请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6,已知硫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都为6)的质量为akg,则一个硫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18.(0分)[ID:131880]运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种。
例如:水是由________构成;氯化钠是由_______构成。
19.(0分)[ID:13186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中A、B、C、D属于___________种元素的粒子,A的微粒符号___________。
②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③D中X=___________
(2)图2中●和〇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
20.(0分)[ID:131857]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_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_____(填序号,下同);
(3)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
(4)表示阳离子的有____;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2045]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1)已知: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
X Y Z W
对应元素名称氧镁铝氯
核电荷数8121317
电子层第一层2222第二层a888第三层38
①若X表示原子,a=___.单质X2与单质Z的反应中,X原子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Y、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___种元素,有___种单质分子
②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金原子对____(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2.(0分)[ID:132027]试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事实。
(1)酒精是纯净物,白酒是混合物,________
(2)饮酒后,体内的酒精(C3H6O)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血液中的氧气结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降低血液中酒精含量,________
23.(0分)[ID:131996](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三组实验.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某同学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 ②由于分子质量小,所以化学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对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③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 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
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24.(0分)[ID:131992]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它属于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___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
25.(0分)[ID:131974]元素组成万物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周岁的生日。
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①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______。
②如图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______。
26.(0分)[ID:131965]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O、S
B Na、Cl
C F、Cl
D C1、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_____。
(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B
2.B
3.D
4.B
5.B
6.B
7.C
8.A
9.B
10.A
11.C
12.B
二、填空题
13.电子层数相同7AC<>
14.CE31R与Al位于同一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5.硅非金属不属于7氯NaBr
16.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
质量有关)化学
17.
18.Ca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质子数不同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19.Mg2+B8ACBD
20.得到BDAECACE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可知,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的实际质量成正比,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设一个铝原子的质
量为x,
-26
1.993
12
=
27
×10kg
x
,27g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为:
-323-262710kg 6.021027 1.99310kg
12
⨯≈⨯⨯⨯ ,故选B 。
2.B
解析:B
A 、N -
5是一种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B 、1个N -5中有5个氮原子,故有5个氮原子核,符合题意;
C 、没有信息能提供氮原子的中子数,故不能确定N -5中含有的中子数,不符合题意;
D 、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N -5是N 5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所以1个N -5中共含有7×5+1=36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3.D
解析:D
【分析】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反映了其实际质量,当质量都相等的前提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所含的原子数越少。
钠、镁、铝、钙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23、24、27、40,当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少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大的金属,即为钙;
故选D 。
4.B
解析:B
【分析】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
【点睛】
5.B
解析:B
A 、香水挥发,是因为香水中物质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故选项解释正确。
B 、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没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 、液氧与气态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液氧与气态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 、10mL 水与 1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
6.B
解析:B
A、空气液化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的缘故,故解释正确;
B、物质的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高时间隔变大,温度低时间隔变小的缘故,故解释错误;
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解释正确。
D、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体现的碘分子的性质,故解释正确。
故选:B。
7.C
解析:C
A、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锈蚀过程中,都有氧气参加反应,都是氧化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水,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并在通风橱内进行,是因为防止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为门捷列夫,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A
解析:A
A、乙、丁的最外层电子数虽然相同,但在化学反应中甲能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原子,丁是稀有气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几乎不可能得失电子,乙、丁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甲、乙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乙中,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可知,该微粒中第三层已排布了电子,说明第二层排已满了,应排布8个电子,所以x=8,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B
解析:B
A、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分子发生变化,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0.A
解析:A
A、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右边烧杯中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不符合题意;
D、点燃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复燃,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C
解析:C
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A错误。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错误。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正确。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B
A、由图可知,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2个电子,A错误。
B、由图可知,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B正确。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高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C错误。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银、阴离子,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电子层数相同7AC<>
解析:电子层数相同 7 AC <>
(1)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位于同一周期,故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电子层数相同;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是氧元素,则Y是硫元素,Z则是氯元素,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7,氯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7个电子,故最外层电子数是7;
(3)A、每个一氧化碳分子含2个原子,电子数为14,每个氮分子含2个原子,电子数为14,属于等电子体,符合题意;
B、每个二氧化硫分子含3个原子,电子数为3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含3个原子,电子数为22,不属于等电子体,不符合题意;
C、每个碳酸根离子含4个原子,电子数为32,每个硝酸根离子含4个原子,电子数为32,属于等电子体,符合题意;
D、每个水分子含3个原子,每个氨分子含4个原子,不属于等电子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
(4)一般地说,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的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加而增大,X 和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Y 的电子层数大,故X 原子半径<Y 原子半径;
Y 和Z 电子层数相同,Z 的原子序数大,故Y 原子半径>Z 原子半径。
14.CE31R 与Al 位于同一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解析:CE 31 R 与Al 位于同一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①A 、表中元素不都是金属元素,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单位不是g ,故选项错误;
C 、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Al 3+,故选项正确;
D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锗原子中质子数等于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所以不等于中子数,故选项错误;
E 、铝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能量最高,最容易失去,故选项正确。
故选CE 。
②由图可知图中空白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比锗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少1,即为32-1=31,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小明根据元素周期表预测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用R 表示)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的依据是:R 元素与铝元素位于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5.硅非金属不属于7氯NaBr
解析:硅 非金属 不属于 7 氯 NaBr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的名称是硅元素,元素的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不属于稳定结构。
()2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图2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图中x 的值为:3528187---=,最外层电子数是7,由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该排在氯元素的正下方。
溴元素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钠元素为1+价,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Br 。
故答案为:()1硅;非金属;不属于;
()27;氯;NaBr 。
16.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 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 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
解析: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 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慢 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 化学
(1)图一中“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须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两根玻璃棒上所蘸物质的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d,理由是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分子小,运动的快,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会最先在d处相遇,此处产生白烟最浓。
故填: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3)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变慢,能更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
故填: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4)图二实验相对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更加环保(不会污染环境)。
故填: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
(5)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会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即白烟,所以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故填:化学。
17.
8a
kg
3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6+16=32,故填:32。
(2)硫原子实际质量=硫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
1
12
=32×
a
kg
12
=
8a
kg
3
,故
填:8a
kg
3。
18.Ca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质子数不同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
解析:Ca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质子数不同水分子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
(1)根据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质子数=原子序数,20号元素是钙元素,表示的是钙离子,符号为
Ca2+。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种。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Na+和Cl-)构成。
19.Mg2+B8ACBD
解析:Mg2+ B 8 AC BD
(1)①图1中的四种粒子的质子数有三种情况,所以表示有3种元素,A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Mg2+;
②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氦为2个)属于稳定结构,D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
X=8,则A、C、D均属于稳定结构,B粒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属于不稳定结构;故填:B;
③D粒子的质子数为18,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氩原子,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8;
(2)A中存在不同种原子,属于混合物;
B中只存在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C中存在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D中只存在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E中只存在一种原子,可能是纯净物(如金刚石),也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与石墨组成的混合物);
故填:AC;BD。
20.得到BDAECACE
解析:得到 B、D A、E C A、C、E
(1)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质子数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故图中共有4种元素;B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6>4,故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的有B、D,故表示原子的粒子有B、D;
(3)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图中符合条件的是A和E,故填A、E;
(4)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图中符合题意的是C,故属于阳离子的是C;
(5)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核外电子层数大于1层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核外电子层数是1层的,2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故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C、E。
三、解答题
21.
得到 MgCl2 4 1 没有 CO CO+H2O 120C
催化剂
CO2+H2
(1)①若X表示原子时,a=6;氧气和铝反应时,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②镁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氯元素化合价是-1,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化学式可以表示为MgCl2。
(2)①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金、碳、氧、氢4种元素,有氢气1种单质分子;
②该反应过程中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催化剂本身不变,所以原子本身更不会有变化,所以没有变化。
从图可以看出金原子对 CO起吸催化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120C
催化剂
CO2+H2。
答案:
(1)①6;得到。
②MgCl2。
(2)①4; 1;
②没有;CO;CO+H2O 120C
催化剂
CO2+H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