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 杨莉书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里的那棵橄榄树
——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问问现在的年轻人,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大多数人会回答说:
去远方旅行。
刘瑜曾在自己的书中《被搁置的生活》如此写道:
“每个人的心里,有多么长的一个清单,这些清单里写着多少美好的事,可是,它们总是被推迟,被搁置,在时间的阁楼上腐烂。
为什么勇气的问题总是被误以为是时间的问题,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总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年轻的我们,还未经历那些人世沧桑,我们不曾明白何为生活的模样。
我们渴望,我们向往,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总是给自己找了这样那样的借口,永远没有勇气踏出去远方的第一步。
今天,《读书吧》就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远方的故事。
曾经有这么一首xx民谣如此唱道: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如果可以,那么这首歌唱出的就是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人生。
如果你不曾听说过这个名叫三毛的女子,那么你的青春是遗憾的。
如果你不曾读过她的这本《撒哈拉的故事》,那么我可以说,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三毛是一个传奇的女子,尤其是她与她的丈夫荷西的爱情故事,更是被后世读者津津乐道。
只是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起行囊独自走进了这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并以自己在其中的真实生活和亲身体验写成了这本《撒哈拉的故事》。
本书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
在书中,她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
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
而本书除了撒哈拉浓郁的异域风情之外,最能让人铭心感动的是那些三毛与丈夫荷西幸福生活的描写,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读罢《撒哈拉的故事》,我们不禁会问自己,何为生活,何为爱情,何为幸福。
台湾诗人席慕容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
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早已被外界的许多东西麻痹了内心。
我们总是抱怨着生活的艰辛,抱怨着命运的不平,却是如何也不愿意用一颗满怀爱与珍惜的心去生活,去呼吸。
我想,尽管后来的三毛命运坎坷,英年早逝,但是,至少曾经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在那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大沙漠里,她不仅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家,还收获了生活的真谛。
在那里,她用她精湛的厨艺用极少的食材做出了无比美味的中国大餐。
她也是那样的洒脱与独立,只是在帽子上别了一把香菜就跟自己的荷西在茫茫沙漠的见证下喜结连理,没有豪华的婚纱,也没有奢侈的婚宴,只有他们自己,一男一女,却感天动地。
除了爱自己、爱家人,三毛也爱那里的人们和土地。
她用阿司匹林治好了邻居的头痛,用指甲油帮当地人补牙齿,简简单单地付出,却收获了太多的快乐与幸福。
其实,每次读《撒哈拉沙漠》,看见荷西和三毛幸福的生活,我都会想起那个叫做莫文蔚的女子。
17岁的初恋,也是个老外,兜兜转转十几年,还好,他们都没有走失。
经历了太多红尘的纷扰,终究看透了一些物质和欲望,唯一看不透依旧自己内心最深刻的那份感情。
前几年,听说莫文蔚和她的那个初恋男友结婚了,心里终是安慰了自己。
毕竟,人海茫茫,这个人间一定会有爱情。
而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作为这本书的主线,也让我们坚信,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信仰叫做爱情。
2012年大学伊始,浙大挂出了两条“惊艳世俗”的迎新横幅,是这样说道: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城,不倾国,以优雅姿势去摸爬滚打。
”“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而三毛就是这样一个倾城又倾国的女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潇洒的人生态度赢得了文学的赞扬和生活的眷顾。
不去叹故事的结局应该大团圆般美满,至少她曾青春无悔。
记得三毛曾说过一句话:
“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那么,年轻的我们,在还未曾老去的现在,抓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