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溺电脑游戏的现象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沉溺电脑游戏的现象分析及对策
高明
一、现象简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早已进入普通家庭。
由于电脑性能的不断提高,电脑的游戏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电脑游戏尤其是网络游戏种类繁多,内容新颖刺激,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尤其是在校学生和青少年对电脑游戏更是趋之若骛,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无心上课学习。
我们的小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不少家长抱怨电脑游戏是个“坏东西”,孩子因为贪玩游戏,学习成绩下降了。
媒介报道也揭露了不少因为游戏机的诱惑,一些孩子参与了盗窃和抢劫,甚至暴力等犯罪事件。
这又是什么原因会有那么多少年儿童迷上电脑游戏的呢?
二、原因
1 、游戏本身的吸引力
小学生处在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年龄,对新奇事物怀有无限的好奇心,网络游戏为我们创造了不同于现实情境的新世界由于经济市场的竞争激烈,所以各商家,都会极尽能事地设计出种种迎合各类不同心理要求的人所需求的游戏,以争取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家,由于是人机对话的功能,游戏者都能够亲身参与并充当其中的角色,紧张、激烈、身临其境的欢乐感觉而令玩家有成就感、胜利感、满足感等等而令人爱不释手,百玩不厌。
2 、学生个人因素
由于当今社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样一来在他们的交际圈中,普遍缺少朋友,玩伴也少,正常学习生活是比较单调而枯燥的。
学生面临家庭、学校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有些家长要求自己的子女按照他们的一致去遵从,这就让他们感到失去了真正的独立,久而久之,孤独感、压抑感便向他们扑面而来。
而网络中虚拟性和互动性正好弥补他们逃避生活的不足,找到自我认同、自尊、自我价值等心理需求。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容易被多姿多彩而又充满迷惑力的网络所吸引,长期以往也就成了网络的主要成员了。
3 、学校因素
有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偏差,直接导致忽视素质教育,片面强调智育,学校管理过严、教条刻板、约束过多,缺乏素质教育的内容,推行应试教学模式,为了考试而读书,繁重的学习任务令孩子身心不胜负荷。
学生为调整情绪舒展身而玩上电脑游戏,偏偏学校又缺乏这方面的正确引导,亦易会让学生迷上电脑游戏。
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以至学校纪律松弛,学生思想混乱,使得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厌烦学习有个别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不用功,而致学习成绩很差,在班里面老是不能抬头,本来这些孩子有较强的好胜心,一旦接触了电脑游戏,就找到了替代的空间,于是在好胜心的驱使下,一次又一次地玩下去,胜利了!自己感觉到终于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了,自然就迷上电脑游戏了。
4、家庭因素
有些家庭父母期望值过高,管制过严,使孩子缺乏足够的个人自由空间,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遭到扼杀,一切的言行都得按照父母的意向行事,欠缺正当的沟通,根本不了解孩子的正常心理需要。
作为一种代偿或反叛,也作为了一种渲泄不满和压力的途径,孩子很容易走上人机对话之道。
有些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正常心理需要,对其放任自流又或欠缺正常的沟通,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受引诱跟风随大流迷上电脑游戏。
有的家庭父母不能以身作则,自己本身已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
因为父母本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孩子亦模仿父母而走入沉迷电脑游戏的大军。
一些不和睦或离异破碎的家庭,特别是父母关系紧张,争吵、家庭暴力、冷战或离异都会使孩子缺少温暖、关爱和安全感,缺乏正确的沟通和教育引导,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倍受困扰和伤害,孩子为逃避精
神上困扰,忘却暂时烦恼,寻找心灵的安慰。
网吧及游戏机室自然就成为孩子的暂时避难和安慰场所。
5、社会因素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社会上网吧等应运而生。
有些地方管理这方面的管理部门不力,而致有些经营者为追求经济效益,不顾道德和法规的约束,不择手段,任由未成年人进入电脑游戏机室及网吧,而使少年儿童在不知不觉间沉溺于电脑游戏之中。
三、不良行为的矫正和正确引导的依据及建议
1.加强学生上网的管理,引导学生健康安全上网
学校应开设信息课或网络课,或者用课外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家长与学校要相互配合,正确引导学生,走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的路子,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家长、学校及社会有必要采取行动,担负起辅导中学生健康上网的责任。
2.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以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目前,正在读小学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大多出生在七八十年代,所采取的教育方式还依然是传统的"打压模式",通常忽略与孩子们在思想、情感上的沟通交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始终感到压抑,需要一个出口,于是网络便成为一个很好的宣泄渠道。
由于网络没有时空、地域、背景、年龄、性别等方面的约束,孩子们很容易沉迷进去而不能自拔。
处在这样一个知识、技术、观念、思想都剧烈变动时期的父母,在学生上网这一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因噎废食",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接受适应现代社会的新的价值观念,更新知识,首先就应懂得上网,才能帮助学生健康上网。
3.加强网吧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
作为政府,公安、文化、行政执法等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对容留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要加以重罚。
4.加强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决定了一个学生进行网络协作学习,网络自主学习的成效,互联网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够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已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而信息素质的培养,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并经过一定的信息内化过程。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全面深化新课改,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的浪潮中不至于迷失自我,是摆在当今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而随着网络化学习渐渐成为人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作为教育的先行者---教师如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适应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