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观察研究本身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研究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
观察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
第二,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观察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的记录。
由于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
第三,有翔实的观察记录。
更适合微观教育问题如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学生行为表现的问题等。
2、在教育观察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目的性。
科学观察必须以明确的目的性为基点,做到观察的整个过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二,客观性。
观察所得的事实是否真实、准确,亦即是否反映了被观察客体的本来面目,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因此,研究者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观察研究,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不应掺杂个人的主观倾向性。
第三,自觉性。
指观察时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观察的自觉性不仅表现在收集事实材料的可靠性上,而且也表现在对观察结果的科学解释上,表现为从事实材料中概括提炼形成的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3、什么是教育调查研究?进行教育调查研究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答:教育调查研究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一,确定调查课题。
实施调查研究,必须首先确定调查课题,然后根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任务,明确调查的目的;
第二,选择调查对象;
第三,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
第四,制定调查计划;
第五,实施调查。
运用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情况,占有材料;
第六,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或要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并得出调查结论,同时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解释,提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教育调查问卷通常包括哪些部分?
答:通常包括三部分:
第一,指导语。
用来教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答问卷的一组陈述。
包括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
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正式调查问题之前,作用是对填表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卷中指导语一般是针对某些较特殊的问题所做出的特定指示。
第二,问题。
第三,结束语。
结束语置于问卷的最后,一般是简短地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的感谢,也可以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本身有何看法和感受。
5、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有哪些基本特点?
答: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的基本特点:
第一,因果关系的探讨
第二,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
第三,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通过采用某些实际操作手段和多种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创设某些条件以证明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只有控制外来的无关变量,保证各方面变量平衡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可靠
6、在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般来说,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研究成果,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第二,观点和材料的一致
第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第四,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炼、简洁,表达准确完整
7、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思辨分析,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不重视做典型实验;而在思辨分析中,又往往把教育研究套入某种既定的公式,或者以一定结论为前提,通过推论得出结论;或者从某种固有的经典模式理论出发,到实际中找例证。
其结果,由于未深入地研究教育实践,缺乏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深刻揭示而使教育理论显得十分贫乏。
第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往往采取直线式、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建国以来,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有不少经验教训,其中一个问题是没有很好地坚持以辩证唯物法
对指导,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在纠正某一片面时又出现另一种片面。
第三,对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缺乏理论的概括总结。
由于不善于把实践问题提炼成科学研究问题,进而转化为理论课题,导致我国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和感性认识层面。
第四,对外国教育理论及学派观点鉴别、批判不够。
(大气;洋气;雅气;土气等,关键要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