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式餐饮菜名的翻译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用学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式餐饮菜名的翻译对比研究
中国特色文化词语内涵丰富。
以饮食文化为例,它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中式菜肴品种繁多,烹饪技法丰富,命名讲究且充满了文化内涵。
本文以语用学中跨文化理论为依据,对中式餐饮菜单的翻译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在饮食文化翻译中的常见问题,探讨翻译的优化策略,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对饮食文化翻译的方法:充分考虑语用策略跨文化的影响因素,才能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
标签:中式菜名翻译语用学跨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生,所经营的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餐馆。
中式餐饮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而现在中式菜名的翻译很不规范,同一菜名存在多种翻译方法,这给中国餐饮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与世界的交流带来了一定障碍。
因此,对中式菜名的翻译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跨文化语用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何自然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
跨文化言语交际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非母语进行的言语交际。
由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使用的第二语言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征,所以称为跨文化言语交际。
”Yule则认为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社团对意义构建方法的不同期盼。
Leech(1983)在对普通语用学下定义时,作了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的区别。
现在给跨文化语用学下定义时也采用这一区别。
不同的人对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
何自然赞同Baker,M(1992)等人的观点,把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社会—文化的语用研究;对比语用研究;语际语言的语用研究。
总之,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不同语言文化中相同或相似的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的异同,以及人们在理解这些语言形式和使用这些语言形式实施言语行为的异同。
(David 1991)
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并且是发展很快的一个新的语用学分支。
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应用语言学以及外语教学界已被普遍认可。
本文讨论的语用翻译策略主要是从跨文化语用学角度研究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之间的关系。
在了解了源语言和接受语文化的基础上,译者的任务就是跨文化翻译。
译者在翻译时要准确把握好中西文化差异,遵循受众的社会文化习惯(Toury,2001)。
在翻译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时,尤其要体现中国特色这一文化概念。
餐饮文化是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要生动形象地移植到另一种语言中,绝非易事,既要从语义文化层面深入理解原文的内涵又要从语用文化层面准确地把握原文和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
(贾玉新,1997)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目前此类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与翻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宏观。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因为同一概念在不同文化中的所指不同或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理解而引起误解。
引起这种误解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同一词或术语在不同文化中所指的范围不同,另一种是不同文化对同一词或术语有不同的理解或解释倾向。
Levinson,S.C.(1983)认为,要使跨文化语用学研究既有
效度又有信度,首先要考虑跨文化的可比性,也就是说,某一语用现象在两种文化中有多大的可比性。
中国特色餐饮词汇的菜名不止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还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
翻译菜名不仅是翻译语言,也是传递文化。
作为翻译者必须具备跨文化交流意识,熟知两种文化的差异。
二、中式餐饮菜名的特点
中式菜做法讲究,命名也很有特色。
或以原材料和烹饪方法命名;或以菜的色形味命名,或以中国人喜闻乐见、象征吉祥如意荣华富贵的动植物命名,或以地名人名命名,或以历史典故命名。
(王学泰,2010)
作为饮食文化的餐饮菜名,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生活观念、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
其最终目的还是吸引顾客,招揽生意。
本文列入分析范围的是来自突出中国特色的中式菜名,这些菜名英译本的主要读者是外国人,外国人到中餐馆吃饭首先关心吃的是什么,即原料;味道怎么样,即口感;其次关心这道菜的做法(刀工和烹调方法);最后才关心菜名的寓意和包含的文化。
(张全,2010)
三、跨文化语用学对中式餐饮菜名翻译原则的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中式餐饮菜名翻译作为跨文化文本应采用意译法,有的学者却认为应准确反映原文,传递原始信息。
由于菜名的英译文本读者是带目的性阅读的点餐者,意译更有助于反映菜单内容并引起顾客的注意,从而增进对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
中式餐饮菜名的英译,应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一)以主料为主、配料为辅的菜名的翻译原则
翻译菜谱,要求真务实地译出菜的核心内容,让进餐者知道吃的是什么,以满足受众基本的信息需求。
例如“牛肉豆腐”,英译为“beef with bean curd”。
此时,作为强调菜肴原料的菜单文本,忠实地译出原文风格是翻译突出主题的关键,意译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语义。
再如“葱油鸡”译作“chicken in scallion oil”,“芥末鸭掌”译作“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
从这两道菜的菜名中,点餐者可以清楚地知道其主配料的成分,表明菜色的食材和原料,进食者也可以吃得放心。
(二)以烹饪方法为主的菜名的翻译原则
以烹饪方法为主的中式菜名命名也是一种直接命名的方法,使人一看便大致了解菜肴的构成和特色。
这类中餐菜名展示的是菜肴所用的原料,涉及刀工和烹调方法,有时兼容菜肴的口味。
同原料为主的菜名翻译原则一样,外国友人在理解方面也不会有困难。
比如“京酱肉丝”翻译成“Shredded Pork with Sweet Bean Paste”,“糖醋排骨”翻译成“Spare Ribs with Sweet and Sour Sauce”,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原料在菜肴英译命名中有所体现,但同时也包含着烹饪方法,该译文忠实于原文,保留了源语的语义,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烹饪方法。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炒猪腰片”译为“Fried Sliced Pig’s Kidney”,“青椒肉片”译为“Fr ied Sliced Pork and Green Chilli”,“红烧牛尾”译为“Stewed Ox Tail with Brown Sauce”等等把菜肴的主料、口味、口感,烹调方法等基本信息翻译出来,便实现了翻译文本的目的。
(三)以形状或口感开头的菜名的翻译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跨文化理解上的问题,吸引更多的外国顾客,突出菜肴的形状或口感,有助于增加与顾客的互动。
例如“芝麻酥鸡”译为“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水煮嫩鱼”译为“tender stewed fish”,“茄汁鱼片”译为“sliced fish with tomato sauce”,“黄酒脆皮虾仁”译为“crisp shrimps with rice wine sauce”,这类突出口感形状的译法,可以增强菜肴的吸引力,同时也到达了忠实于原文的翻译目
的。
(刘宓庆,1999)
(四)体现菜肴出处的菜名的翻译
保留本土文化,反映地方特色的烹饪技艺和风味。
例如“北京烤鸭”译成“Beijing Roast Duck”,“川式酸辣汤”译成“Sichuanese Sour and Hot Soup”,“潮州卤水鹅”译成“Chaozhou Style Braised Goose”,这类翻译方法一般是介绍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和主料。
从目的语的形成来看,形式上更流畅、更简洁、更清晰、更直接、更常规,同时也传递了源语文本讯息的准确性。
(五)以吉祥物或药膳命名的菜名的翻译
以吉祥物命名的菜肴往往用来表示祝福,反映了中国人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百鸟朝凤”原是宫廷中的一道名菜。
传说乾隆为母亲祝寿,把100种鸟放在御花园里,一时鸟语花香,鸾凤和鸣,皇太后大喜。
御厨心领神会,用“母鸡、鸽蛋、蟹黄”等为原料,精心做成“百鸟朝凤”的图案,用象征的手法,寄托海晏河清、万众归心的含义,皇帝赞赏备至(原虹,2003)。
以吉祥物命名的菜肴有很多,翻译时应尽量展现其文化内涵。
例如:
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 and mixed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
狮子头:Lion’s Head——Pork meat balls
金玉满堂:Shrimp and Egg Soup<br>游龙戏凤:Stir-fried Prawns and Chicken 以药膳名为菜肴命名,意在向顾客传递享受美食并养生的信息。
人们把中药与饮食巧妙结合,制成药膳,这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中药与饮食巧妙结合,可以构成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营养、保健、治病和延年益寿作用的药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常见的药膳菜肴有“枸杞粥、杜仲腰花、银杏全鸭、西洋参炖鸡”等等。
这类菜肴原料和烹调方法,以及药理作用,是不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外国顾客最为关注的。
构祀银耳:Tremella Soup with Chinese Wolfberry Seeds
冰糖燕窝:Steamed Edible Birds Nest with Rock Sugar
银杏鸡丁:Sauteed Diced Chicken with Ginkgoes
龙眼山药糕:Steamed Cake with Dried Fruit s and Herbs
天麻炖母鸡:Stewed Hen with Herbs(with the function of preventing dizziness and curing headache)。
在上述中式菜肴翻译中,意译是主要翻译方法。
突出菜肴的中国特色,是商家的商业目的。
四、结语
在跨文化翻译中,饮食文化翻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具有跨文化性质以及传播文化的历史性意义。
基于菜肴的命名特点来确定翻译方法,并突出翻译的语用功能和现实意义,可以在实现商业目的的同时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作为翻译工作者,要辩证地看待语用学和跨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使译作更有诚信,从而译出水平,译出特色。
参考文献:
[1]Baker M.In Other Words[M].Routledge,1992.
[2]David,S.Pragmatics:A Reade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Hatim,B.& Mason,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London:Longman,1998.
[4]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5]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6]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
Shanghai:shanghai FL Press,2001.
[7]Yule,G.Pragmatics[M].Lond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1996.
[8]陈家基.中式菜肴英译方法初探[J].中国翻译,1993,(2).
[9]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10]范东生.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根本性任务[J].中国翻译,
2000,(4).
[1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3]何自然.什么是语用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4).
[1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17]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8]张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翻译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
版社,2010.
(褚倩浙江宁波宁波大学外语学院315211;陈建平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