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19 苏州园》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9苏州园林》课时练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池沼.(zhǎo)鉴赏依傍.(bànɡ)别俱匠心
B.镂.空(lǒu)映衬单调.(diào)安静闲适
C.丘壑.(hè)斟酌模.样(mú)珠光宝气
D.轩榭.(xiè)蔓延盘曲嶙.峋(lín)自出新裁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园林树木的栽种与修剪,多是仿效苏州园林风格,园内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
B.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因地制宜
....地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C.这场拔河比赛,我们一路领先,夺得冠军,同学们都称心满意
....,纷纷击掌祝贺。
D.山上的青松生长在重峦叠嶂
....之间,真是一大奇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苏州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各地园林的影响。
B.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C.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们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
D.昨天下午,我们在教室里制订并讨论了小组学习计划。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从剖面看,川藏铁路的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
②为了消除显著的地形差,川藏铁路更多采用高桥、隧道,全线桥隧比达81%。
③八宿到波密之间的线路还没有最终确定,可能还将诞生一个50多公里的超长隧道。
④从成都到拉萨,累计爬升高度达到了1.4万米。
⑤和青藏高原“缓坡式”上升不同,川藏铁路是“台阶式”的。
⑥跨越八宿怒江的特大桥长1300多米、主跨长1064米,从基层到桥面足有701米高。
A.②⑤①③⑥④B.⑤①④②⑥③
C.④②⑥③①⑤D.③⑤②④⑥①
5.下列句子变换句式后句意发生改变的一项是()
原句:苏州园林给游览者“如在画图中”的感觉。
A.苏州园林难道没有给游览者“如在画图中”的感觉吗?
B.苏州园林能给游览者“如在画图中”的感觉吗?
C.苏州园林不可能不给游览者“如在画图中”的感觉。
D.苏州园林能不给游览者“如在画图中”的感觉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园林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也许是北京为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
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
在各个大殿、宫院、大门外面都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
殿内的梁柱高大,房屋宽敞而略显阴暗。
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
一段曲廊,一丛阶边的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
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
一幅“嫦娥奔月”的彩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里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寻味。
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
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
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
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
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北京周围的山和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筑园林的好地方。
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
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
山上的亭子要用大红和金黄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北京的园林吧。
6.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7.苏州园林为突出自然之趣,绝不讲究对称,北京园林和它有什么不同?【内容理解】
8.在色彩的使用上,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有何不同之处?【内容理解】
9.本文采用了哪种结构形式?
10.《苏州园林》一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进行说明,而本文主要运用了一种说明方法,请指出是哪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说明方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明日登罗汉阁,上白公草堂。
至上方五杉阁,凭高望九十六峰,隐见天末①,不可名.状。
而香炉一峰尤胜.绝,草堂正坐其下,宜昔时隐者之所喜盘旋于此也。
过西林,履五里许,至资圣庵。
资圣而上,渐峻拔,非数十步辄一休,不可疾至。
历三茅亭,乃至锦绣谷;闻春时异葩怪卉,层出杂见,相错如锦绣然。
自锦绣谷不半里,至天池妙吉祥寺,去平地二十里矣。
是夜礼文殊于瑞光亭,拜未起,而灯光璨发于栏楯之外,大小几百余灯,明灭合散不常。
僧指示.曰:“此圣灯也。
”予不能致诘②,窃意名山蕴灵,必有神物欲示其异,以惊众而然耶?抑③草木竹石之自有光怪④而为此耶?或谓:唐会昌中,二僧藏金像于锦绣谷,恐其祥光腾溢而出。
此说几近.欤。
(选自王庭珪《游庐山记》,有删改)[注]①隐见天末:隐约出现在天边。
②致诘:究问,推究。
③抑:抑或,或者,还是。
④光怪:神奇怪异的
现象。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名()(2)胜()
(3)示()(4)近()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非数十步辄一休,不可疾至。
(2)予不能致诘,窃意名山蕴灵,必有神物欲示其异,以惊众而然耶?
13.对于瑞光亭的“圣灯”,作者列举了哪几种解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C2.B3.B4.B5.B
6.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和谐优美;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
7.北京的园林更注重建筑的雄伟、庄严,布局极为工整、对称。
8.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而北京的园林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
9.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10.举例子。
通过列举实例,具体说明了北京的园林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色彩明丽等特点。
11.(1)指出,说出(2)优美,美好(3)给……看(4)接近
12.(1)没走几十步就(不得不)休息一次,不能快速到达。
(2)我不能究问,心里偷偷地想,(但凡是)名山就蕴藏着灵气,一定是有神奇的事物要显示它的奇异,来使众人惊异才这样吗?
13.三种:名山蕴灵,神物示异;草木竹石,自有光怪;金像祥光,腾溢而出。
这样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给瑞光亭增添了神秘色彩。
[参考译文]
第二天登罗汉阁,登上白公草堂。
到上方的五杉阁,登高望远,看见许许多多的山峰,隐约出现在天边,难以说出它们的样子。
而香炉峰尤其优美,白公草堂坐落在它的下方,(这)应当是那时的隐士所喜欢居住的地方。
过了西林,走五里左右,到了资圣庵。
(从)资圣庵继续往上走,越来越峻峭险拔,没走几十步就(不得不)休息一次,不能快速到达。
走过三茅亭,就到了锦绣谷;闻到春天各种各样奇怪的花香,(这些花)接连不断,错落分布,就像一片锦绣。
从锦绣谷(出发)不到半里,就到了天池妙吉祥寺,距离平地有二十里高。
这天夜晚瑞光亭在敬贡文殊菩萨,跪拜着还未站起,灯光在栏杆之外灿烂出现,大小几百盏灯,明灭可见,一下合起,一下散开。
一个和尚指着这些灯给我看,说:“这是圣灯。
”我不能究问,心里偷偷地想,(但凡是)名山就蕴藏着灵气,一定是有神奇的事物要显示它的奇异,来使众人惊异才这样吗?抑或草木竹石本身有神奇怪异的现象而这样?有人说:唐朝会昌年间,两个和尚在锦绣谷藏了金佛像,恐怕是其祥光腾溢而出。
这个说法几乎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