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玩”成太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步步“玩”成太空人
作者:周一航
来源:《课堂内外(小学版)》2008年第12期
2008年9月25日21:10分。
戈壁滩上一股橘红色的火焰喷射而出,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墨蓝色的天幕,长征二号F型火箭将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送上太空。
9月27日16:48分,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茫茫太空中挥动着五星红旗,鲜红的旗帜、雪白的“飞天”、银色的飞船、深黑色的太空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这是让万里神州心潮澎湃的时刻,这是令全世界瞩目的时刻,这一刻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太空行走技术的国家。
看过翟志刚太空行走激动人心的画面,你一定也想当一回太空人吧?OK。
现在就跟着小cool龙我一步步炼成太空人。
向太空进发吧!
“玩”出太空人
太空人是怎样炼出来的?呵呵。
悄悄地告诉你,其实呀,太空人都是“玩”出来的。
不信?那就跟我一起去体验体验吧!
第一关:玩转椅
这还不简单,平时不就经常坐在书房的转椅上转圈吗?这说明你具有航天员的潜质,但能否通过训练。
那就难说了。
你瞧,这个像牙科治疗椅的设备,就是航天员们训练用的转椅,它可以做360度的快速旋转,而且会同时上下前后摆动。
一旦它被启动就会开始加速,最快时大约每2.5秒就要转一圈。
椅子前面还有一块大幕布,上面有黑白相间的图案,每转一圈,图案就闪动一次,要不了几圈,人就会眼花缭乱、心跳不已。
那种眩晕的滋味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
转椅主要用于检查、训练航天员的前庭功能,增强对运动病和眩晕的耐受能力。
现在。
你还敢上吗?
第二关:荡秋千
荡秋千不是很好玩吗?没错!但是航天员训练用的“秋千”那可不一般喽。
瞧,这个貌似汽车“驾驶舱”的设备,在高达数十米钢架的护卫下被4条钢臂凌空提起。
它就是电动秋千,靠电磁力产生摆动并使座舱摆幅迅速增加,前后摆出的距离足有15米。
而我们平时玩的秋千摆臂,恐怕很少超过8米。
航天员要在这架秋千上进行无数次训练。
听说还有人在训练中差点睡着了。
如果你想成为航天员,那从现在开始就好好练习荡秋千吧!
第三关:练睡功
你肯定没有想到,连睡觉也是航天员的一门功夫。
飞船进入轨道的最初几天,航天员体内的血液会因为失重而向头部转移。
为了提高航天员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航天员要接受5天5夜的头低位卧床训练。
他们必须在地面上学会在一个头低脚高的卧床条件下进食、饮水、睡眠、清洁个人卫生,还要进行摄像等操作训练。
现在你又可以给自己恋床贪睡找一个美丽的借口了。
恐怕你更想像航天员那样过在床上吃饭、作业、上网的生活吧?
第四关:坐离心机
离心机,就是那个长有长达8米的旋转手臂,前端连着一只椭圆形的不锈钢封闭吊舱的“魔鬼”,转动时,像极了游乐场中的“飞碟”。
说它是魔鬼,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当它按照一定速度旋转起来时,可以模拟出载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时的持续超重状态,给航天员施加超过自身体重好几倍的重力,有时候脸部肌肉都会被拉扯变形,甚至有眼泪飞出来。
那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难怪人们要把离心机训练称为“魔鬼训练”。
现在你还敢小看航天员吗?其实,航天员的训练远不止这些,他们还要经过严格的体能、心理、操作等各项训练之后。
经过无数次筛选才能确定飞天的人员,随后就要把他们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
要上太空,当然离不开火箭喽,那火箭为什么能把飞船送上太空呢?要揭开火箭的秘密,我们先来自制一枚“火箭”吧!
自制“火箭”
准备:一根细绳、一只气球、一卷双面胶、一支吸管、一把椅子。
开工:把吸管穿在绳子上,然后把绳子的一端系在椅子上,把绳子绷紧,并把另一端系在门把手上;吹大气球,用手捏紧气球不漏气。
并用双面胶把气球粘在吸管上。
发射:把气球拉到椅子的那一端,然后松开手。
你看到了什么?没错,只听“嗤”的一声响,气球像火箭一样射向细绳的另一端。
“火箭”揭秘:装满气的气球,一旦松手放气,在气球口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向外冲出,进而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迫使气球向前飞去。
火箭也是同样的原理,在它们的“肚子”里装有威力超强的推进剂,推进剂点火后产生大量的热能,使火箭内外形成强大的压力差,急剧膨胀的高压气体就从火箭尾部猛烈喷出,火箭便在气体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推动下向前飞行。
呵呵,火箭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太空漫步
在失重和真空环境下,根本无法像在地面上那样行走。
早期的太空行走多采用脐带式行走,也就是将生命保障系统与乘员舱连接。
航天员身穿航天服,航天员所需要的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都是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的。
现在,航天员都采用自由式行走,也就是将便携式环控与生保系统装在航天服背后,使舱外航天服及便携式环控与生保系统形成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这样航天员就可以在舱外航天服里,离“母”载人航天器100米远处活动。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是在两条安全系绳挂钩的帮助下。
通过手在飞船舱壁把手上位置的改变来实现太空行走的。
他同飞船一起行走了9165千米。
自1965年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成为人类第一位太空漫步者,到翟志刚成功完成太空行走,已经有300多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在茫茫太空行走,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行走感悟。
太空行走第一人: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
1965年3月18日完成太空行走。
行走感悟——当时,我抓住舱门的两副把手,慢慢地从飞船里滑出来,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地球上方呈现出彩虹的颜色。
我对自己能在地球上空飘荡,而不会像一块石头那样掉下去感到惊奇。
首位太空女行人:1984年7月25日,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走出礼炮7号空间站,历时3小时35分钟。
成为世界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性。
行走感悟——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激动的,当时就是想,该干活了。
华裔太空行走第一人:美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1996年1月11日。
乘奋进号航天飞机进行太空行走,成为首位漫步太空的华裔航天员。
行走感悟——真是太美了。
连那些烽火连绵、苦难深重的地方,从这么远的距离看也是美的。
这使我重新思考人生的真谛。
美国第一位女航天员佩姬·惠特森。
行走感悟——走着走着,星星开始跃进视野,一颗卫星从我头顶飞过,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考考你:1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那在太空中看到的星星也会眨眼吗?为什么?(不会,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
2杨利伟在太空最喜欢吃什么食物?(榨菜)
3目前世界上已研制出多少种载人航天器?(3种。
即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
4世界第一座空间站叫什么?(礼炮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