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即将出版
食源性寄生虫病[整理版]
![食源性寄生虫病[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0346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6.png)
【感染途径及方式】感染途径:经口吃进幼虫囊包。
感染方式:人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而感染(尤其是猪肉及其制品)。
如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日菜肴:白族的“生皮”、傣族的“剁生”,哈尼族的“噢嚅”,均系用生猪肉制作。
西南地区的“生片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福建的“沙茶面”等,都是将生肉片在热汤中稍烫后,蘸佐料或拌米粉或面条食用。
还有熏食或腌肉不再经火蒸煮。
肉片火锅,涮猪肉、烤猪肉串、涮羊肉等肉类通常未熟透,食含幼虫囊包的猪肉包子或饺子,如蒸煮时间过短,易使人感染。
或生熟砧板不分,易造成交叉污染,而致人感染。
目前已知猪、狗、羊、牛、鼠等120多种哺乳动物有自然感染。
【致病】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幼虫,其对人体的致病程度与食入幼虫囊包的数量、感染力、侵犯部位人体对旋毛虫的免疫力等诸多因素有关。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未及时诊治,可在发病后3~7周内死亡。
据统计本病死亡率,国外为6%~30%,国内约为3%,在暴发流行时可高达10%。
旋毛虫致病过程可分为连续的三个过程。
1.侵入期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粘膜发育为成虫的过程。
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故又称为肠型期。
由于幼虫、成虫对肠壁组织的侵犯,可引起十二指肠、空肠炎。
受累部位出现充血、水肿、出血,甚至形成浅表溃疡,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乏力、畏寒、低热等全身反应。
极易误诊为其它疾病。
此期病程约为1周。
2.幼虫移行期指新生蚴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的过程。
主要病变部位在肌肉,故可称为肌型期。
幼虫移行时的机械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用使所经之处可发生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急性临床症状,如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水肿、发热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甚至可出现浮肿(以眼、脸面部位常见),眼球结膜充血。
幼虫移行至肺,可对肺、支气管、胸膜等组织产生各种损害,出现肺部局限性或广泛性出血、肺炎、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肌炎等;累及中枢神经者可致颅内高压。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https://img.taocdn.com/s3/m/516c775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5.png)
患者因食用未煮熟的猪肉导致猪带绦虫感染,经 药物治疗后好转。
病例二
患者因饮用生水导致贾第鞭毛虫感染,经药物治 疗后痊愈。
经验总结
食源性寄生虫病多因食用生的、未煮熟的或污染 的水产品、肉类等引起。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 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和习惯,避免生食和饮用未 经消毒的水。
04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食源性寄生虫病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18
CONTENTS
• 食源性寄生虫病概述 •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 •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策略 • 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展望
பைடு நூலகம்
01
食源性寄生虫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食物摄 入而感染的寄生虫病,主要发生 在人类和动物身上。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 同应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 挑战,分享研究成果和防 控经验。
公众教育与宣传
加强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 病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知识和预防措施。
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02
教育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食品储存和加工方式
,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加强学校和社区健康教育
03
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学校和社区教育内容,从小培养良好的饮
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05
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对食源性寄生 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深入了解 其基因结构和功能,为药物和疫
苗研发提供基础数据。
食源性寄生虫病进入高发期.docx
![食源性寄生虫病进入高发期.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02fe8767fd5360cba1adb93.png)
如何摆脱为球消得人憔悴如何摆脱为球消得人憔悴4年一次的欧洲杯每次都让无数的球迷如痴如醉,可是人们在欣赏着自己狂爱的球队的同时,身体也在严重透支,现在每天的比赛时间变成了每天凌晨的2点45分,让更多的球迷吃不消了,大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眩晕、恶心、疲劳、心慌等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家的工作、生活。
吉林省健康协会副会长宋恩来教授提醒广大读者,看比赛固然重要,但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当身体有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休息,避免意外发生。
睡眠不足白天补补小文是个狂热的球迷,他最喜欢荷兰队和德国队,每天的比赛他都很关注,现在他严重缺乏睡眠,白天工作没有精神,吃什么都不香,经常会有恶心、眩晕的状况发生,每天恍恍惚惚的。
专家建议:因为欧洲杯都是在凌晨进行的,因此,正常的生物钟会被打乱,该睡觉的时间,我们却在全神贯注地看球,睡眠不足的症状出现就很自然了。
而且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思维迟钝、协调能力下降、疲乏、焦虑、急躁、失眠、胃肠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还会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
球迷最好不要在2点这个时间看球,因为2点是人们的深睡眠时间,这个时间,睡眠质量也最高。
球迷在晚上熬夜看球之后,首要的问题就是补充睡眠时间,白天要利用午休时间小憩一会儿,有慢性病患者,绝对不能熬夜看球,以免加重病情。
眼睛不适补维生素A夏先生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白天用电脑工作,晚上对于他这个狂热的球迷来说,这场绿茵盛宴当然也不会错过,看球时,他总是关灯,并且离电视很近。
几天下来,他的眼睛出现红肿、酸、涩、痒、痛的症状,不得不向医生求救。
专家建议:长时间的用眼,并且不注意用眼卫生,很容易导致眼睛不适的症状发生,另外,眼睛也会因为疲劳、血压循环不良,而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出现血丝的症状。
因此,大家可以利用球员中场休息时让自己的眼睛获得休息,闭眼3-5分钟或是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的食物。
看电视的时候,注意用眼卫生。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9bfac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6.png)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被寄生虫或其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在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是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本文旨在概述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流行状况,以及近年来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我们将重点关注几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等,并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还将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进行讨论,以期提高公众对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我国主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
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多样、饮食习惯丰富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复杂性,食源性寄生虫病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引起的,主要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或吸入囊蚴污染的水而感染。
该病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尤为流行,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北方地区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感染源主要为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荠等)或其表面附着的囊蚴,人们因生食这些食物而感染。
姜片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水生植物种植区。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人类感染弓形虫的主要途径是摄入含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肉类,如猪肉、羊肉等。
弓形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孕妇感染后可导致胎儿畸形。
绦虫病是由多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
人们因摄入未煮熟的含有绦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
绦虫病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生,特别是猪肉和牛肉消费较高的地区。
随着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意识的提高,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我国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及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及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5e052c05fbfc77da269b113.png)
1.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如何?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食源性寄生虫病是指一组通过食用被寄生虫感染或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谱的扩展,饮食习惯的改变,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患病人数超过了疟疾、血吸虫病等,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吃鱼人数增多,原广泛存在于我国人体中的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人均感染率从1992年的62.2%下降到2003年的7.7%,取而代之的是食源性寄生虫病明显上升,特别是有吃“鱼生”习惯地区上升幅度更大。
例如广东和黑龙江省感染率呈数倍上升。
1992年广东省和黑龙江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均感染率分别仅为2.09%和1.19%,现在却分别上上升到12.6%和40%。
福建省人均感染率也由原来的0.23%上升到0.56%。
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的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我国感染率明显升高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有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弓形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食生的或不熟的哺乳动物肉可引起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等;食生的或不熟的淡水生物类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管圆线虫病等。
近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若干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都较为严峻,由于食源性寄生虫是近年来才较多发生的寄生虫病,临床医生对的其了解、认识不多,加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往往造成错诊、误诊、漏诊。
2.原因导致食源性寄生虫病增多的原因有很多,客观主观、自然人为因素都应该被考虑进去。
首先,从经济上考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群体有较大的改变。
过去总会把食源性寄生虫病和“穷病”联系到一起,因为食源性寄生虫病过去多见于农村或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90a95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b.png)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通过食物、饮用水和环境的污 染传播。本课件将介绍其定义、传播途径、症状、防范措施以及诊断和治疗 方法。
什么是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一种由食物或饮用水中摄入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常见的 寄生虫包括蛔虫、钩虫和绦虫等。
传播途径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污染的食物和饮用水、污染的环境以及 形色异常的食物。
症状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和腹部不适。
防范措施
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包括保证食物卫生、饮用水卫生、妥善处理 畜禽粪便和维护环境卫生。
预防寄生虫
个人卫生、必要时服药和定期体检是预防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措施。
诊断和治疗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诊断通常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的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治疗则主要采用寄生虫药物来清除寄生虫。
结语
食源性寄生虫病给健康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呼吁大家重视健康饮食和卫生饮水,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食源性寄生虫例子》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例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9133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9.png)
食源性寄生虫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食物传播
通过摄入被寄生虫污染的 食物,如生食或半熟食含 有寄生虫卵或幼虫的食物 。
水传播
饮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水, 如池塘、河流、湖泊等水 源中的寄生虫。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寄生虫污染的 土壤、水或食物,再接触 口腔或破损的皮肤,导致 感染。
食源性寄生虫对人类的影响
营养不良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动物食品
避免生食
不食用生的或半生的肉、鱼、蛋等动物食品,尽量选择熟透的食品。
注意食品的烹饪方式
在烹饪过程中,确保肉类食品完全熟透,杀死寄生虫卵。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厨房卫生
定期清洁厨房和食品加工工具,保持 环境卫生。
避免交叉污染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避免生熟食品 交叉污染,使用专用的砧板和刀具。
腹痛、腹泻、呕吐等
预防
煮熟水产品,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水产品
肺吸虫
感染方式
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螃蟹、蜊蛄等水产品,饮用污染的水源
症状
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预防
煮熟水产品,避免饮用污染的水源,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肝吸虫
感染方式
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生、鱼片 等水产品,饮用污染的水源
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心理影响
社会影响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往往伴随着恶心、呕吐 、腹泻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 力和不适感,影响生活质量。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广泛传播会对社会造 成一定的影响,如影响劳动力生产、增加 医疗负担等,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 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 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质量和安 全。
食源性寄生虫PPT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e15733d15abe23492f4d49.png)
3、症 状
临床上,急性期主要为肠道症状,表现为腹痛、 腹泻、大便量增多因含粘液和大量血液及坏死 溶解的肠壁组织而呈紫红或暗红色的糊状,伴 腥臭。粪检时易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由于本病 的直肠及肛门病变较轻,故里急后重症状不如 细菌性痢疾明显,全身中毒表现也很轻微。
第12页/共85页
4、治 疗
包囊(cyst)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100μm,具有由虫体 分泌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坚韧囊壁,内含数个至数千个虫 体。囊内的滋养体称缓殖子(bradyzoite),其形态与速殖 子相似,但虫体较小核稍偏后。包囊可长期在组织内生 存,在一定条件下可破裂,缓殖子进入新的细胞。
卵囊(oocyst) 圆形或椭圆形,具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 壁,其内充满均匀小颗粒。成熟卵囊含2个孢子囊,每个 孢子囊内含4个新月形子孢子。
肠外阿米巴病
肠外阿米巴病可见于许多器官,以肝、肺及脑为常见。
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是肠外阿米巴病中最常 见者。阿米巴滋养体系通过侵入肠壁小静脉,经肠系 膜静脉、门静脉而到达肝。阿米巴肝脓肿可为单个或 多个,但以单个者为多见,且多位于肝右叶(80%)。 阿米巴肝脓肿的内容非一般脓液,而为阿米巴溶解组 织所致的液化性坏死物质和陈旧性血液混合而成的果 酱样物质,炎症反应不明显,但习惯上仍称为脓肿。 脓肿壁上附有尚未彻底液化坏死的汇管区结缔组织、 血管和胆管等,呈破絮状外观,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临床上,阿米巴性肝脓肿常表现长期发热伴有右上腹 痛及肝肿大和压痛,全身消耗等症状 。阿米巴性肺脓 肿和脑脓肿, 极少见 。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但以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为多 见。在我国多见于南方,但在夏季也常见于北方。 由于我国卫生状况的不断改善,近年来本病的流行 和急性病例已明显减少。
新书《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出版
![新书《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出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7824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e.png)
新书《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出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卷),期】2009(27)3
【摘要】我国当前寄生虫病流行的新特点,是肠道线虫病危害大幅度下降,而食源性寄生虫病呈迅速增长的态势。
为此,原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林金祥等专家,集数十年积累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原实物标本照片及防治工作的实际
经验,编辑出版了《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
全书共133页,收入彩图860幅,有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病原形态特征、传播媒介、终宿主等照片,并附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本书的亮点是通过阅览,能全面掌握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生活史、识别各期病原形态特征、临床症状表现、诊治要点和食品病原的检查方法。
【总页数】1页(P209-209)
【关键词】食源性寄生虫病;编辑出版;图释;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态特征;肠道线虫病;
主任委员;实物标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3;R2
【相关文献】
1.新书快讯--《建筑电气施工图快速识读》出版发行 [J], 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电
气专业学术委员会
2.文物记录的精品图书城墙研究的经典文献——南京出版社《明南京城墙砖文图释》出版座谈会纪要 [J], 涂苏
3.新书《异常心电图图谱》出版 [J],
4.新书《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出版 [J], 蒋红涛
5.《食源性寄生虫病图释》即将出版 [J], 林金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源性寄生虫病ppt课件
![食源性寄生虫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e69f15915f804d2b16c167.png)
Case report
病例资料:19例患者,云南某县人,其中男11例, 女8例;年龄19岁~45岁。因春耕插秧,集体食 用生猪肉片,一周后陆续出现发热,热程最短3天, 最长62天,其中弛张热14例,不规则热3例,稽 留热2例。肌肉疼痛10例,眼睑水肿6例,咳嗽、 咳痰3例,腹痛伴呕吐、腹泻3例,心慌、胸闷2 例,头痛、抽搐2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
25
1. 掠夺营养
26
Liver fluke patients
27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对消化道损伤
T. solium
T. saginata 28
2.机械性损伤
Fasciolopsis buski, or Ascaris lumbricoides, penetrate the bowel w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带绦虫感染率为0.28%,全国感染带绦虫人数约55万 人;流行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2.40%,流行区感染 华支睾吸虫人数约1249万人。
采用血清学检查方法发现:囊虫病阳性率0.58%;肺 吸虫病阳性率1.71%;旋毛虫病阳性率3.38%;弓形 虫病阳性率7.88%。
38
transmission by mouth
绦虫
19
三.感染途径
1. 主动生食 患者多因为吃生鱼片、蛇胆 、各种动物肉类和饮用生水感染。
2. 无意半生食 患者吃鱼生粥、醉蟹、烧烤、凉 拌螺肉和涮火锅等,因为时间和温度不够,未能 杀死寄生虫感染阶段而感染
3. 操作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被含寄生虫感染阶段 污染而致。
20
1. 主动生食
lung Flukes destroy the tissues local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2
3
4
参 考 文献 :
[1 Pa ke ] r r NR. Q e e ( ] La c t,2 06 6 6 9 6 . fv r 丁 . ne 0 .3 7. 7 88
《 源 性 寄 生 虫 病 图释 》 食 即将 出版
随着 改革 开放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 民生 活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地 的物 产 和 独 特 的风 味吃 法 随着 交 通 的便 人 各
线 虫病 ; 蛙 、 吃 蛇感 染 裂头 蚴病 ; 肉感染 带绦 虫病 、 吃 囊尾 蚴病 、 毛虫 病 ; 旋 吃溪蟹 、 蜊蛄 感染 并殖 吸虫病 等 等 。
食 源性 寄生 虫病 大多数 是幼 虫 阶段移 行所 引起 的危 害 , 程 复杂 、 状 、 征 多 样 , 病 症 体 加上 病 原 难 于查 及 , 给诊 治 造成极 大 困难 , 使患 者蒙受 重 大 的经济损 失 和精 神痛苦 。 为 提高 医务人 员对 食 源性 寄生虫 病 的认识 , 金祥 、 林 李友 松 、 宪 民和谷 俊朝 等组 织编 写《 源性 寄生虫 周 食
中 国 人 兽 共 患 病 学 报
Chi s ou na f Zo no e ne e J r lo o s s 3 7 0
相贝 氏柯克 斯 体新 桥 株 制 备 了 wC 和 C V MR 通 V, 过液 相色谱 和 双 向 电泳 分 析 , 现 C 发 MRV 比 wC V 的缺 少 多 种脂 肪 酸成 分 而 保 留完 整 的蛋 白成 分 ∞ , 并 进一 步证 明该 C MR 具 有 与 wC 一样 良好 的 V V 免疫保 护性 。 本研 究结 果 显 示 , MR 致敏 豚 鼠与 wC 致 C V V 敏 豚 鼠的皮试 点 红肿直 径 在皮试 后 1 d无显 著差 ~6
5
6
7
8
9
,
现血 管扩 张 、 血 、 灶性 出血 等严 重病 理改 变 。然 充 局 而 , MR 致敏 豚 鼠 的皮 试 点 表 皮 基 本 正 常 , 数 C V 少
豚 鼠偶 见局 灶性 变 性 , 无 坏 死 现 象 。这 些 研 究 结 但
果证 明 , MRV致 敏 豚 鼠的皮试 点 组 织损 伤 程 度 显 C 著 轻于 wC 致敏 豚 鼠 , 明我们 采用 国内分离 的 I V 说 相 贝 氏柯克 斯体 制 备 的 C MR 的副 作 用 显 著小 于 V WC 和安 全性 显著好 于 WC V V。
利, 不断交 流 引进 , 花样不 断 翻新 , 由于 一些食 品常被 一些 食 源性 寄 生虫 感染 , 上烹 饪 时为 保 持原 色 、 味 加 原 和清脆 的风 味 , 多采取 高 温爆 炒作法 , 品 尚未熟 透 即装 盘 供应食 客 , 的甚至 直接生 吃 , 食 有 因而 造成 我 国近二
病 图释 》 这 类寄 生虫 的病原 形态 特征 、 , 传播 媒介 、 宿主 进行 拍摄 彩色 图版 , 以简短 的文 字说 明 , 之通俗 终 附 使
易懂 , 象 生动 。全 书共收 入 图片 8 0幅 , 形 6 既可 为卫 生监 督人 员 , 握食 品 中各种 食源 性寄 生虫 的检查 方法 、 掌 病 原形态 特 征 ; 可帮 助临床 医务 人员 , 又 熟悉 各种 食 源性 寄 生虫 病 的 临床 表现 和 诊 治要 点 ; 且还 可 为疾 病 而 预 防控制 工作 者全 面 了解 食 源性 寄生 虫 的传 染 源 、 中间宿 主 、 染 途径 , 时 开展 流行病 学调 查 、 订 防治策 感 及 制 略提 供科 学依 据和 宣传教 育 、 科学普 及 的教材 。 本书 即将 由人 民卫生 出版 社 出版 。 ( 林金 祥 )
十年来 食源 性 寄生虫 病 明显上 升 , 已成 为影 响我 国食 品安 全 和人 民健 康 的重要 原 因。食 源性 寄 生 虫病 种 类
繁多有 : 虫 、 原 吸虫 、 虫 、 线 绦虫 、 棘头 虫等 等 , 种 近 3 病 0种包 括 : 鱼感 染 华支 睾 吸虫病 ; 吃 吃螺 感 染广 州 管 圆
异, 但是从 第 7 d起 , 们 之 问 的差 异 显 著 增 大 。所 它
有 C MRV致 敏 豚 鼠在皮 试 基 本 消 退 , 是 直 到 最 后 观 察 期 的 第 1 d W C 致 但 4, V
敏豚 鼠的皮试 点仍 有 大 块 红 肿 , 且 部分 豚 鼠 出现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