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间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车间
20**年1月
目录
一. 装煤车检修规程
1.目的和适用范围
2.技术参数
2.1JNX70-2型焦炉装煤车技术性能与规格
2.2走行装置
2.3揭盖及导套装置
2.4螺旋给料装置
2.5煤斗
2.6除尘装置
2.7炉框清扫装置
2.8润滑系统
3.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维护人员点检、维护规定
3.1.1点检路线
3.1.2点检项目及标准
3.1.3点检时间
3.2 设备润滑规定及润滑表
3.3 测试、调整的规定
3.4 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3.5 设备故障处理规定
3.6 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
3.7 设备交接班规定
4检修规程
4.1检修前的准备
4.2检修流程
4.3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4检修技术标准
4.5检修工艺及其技术要求
4.5.1检修工艺
4.5.2检修工艺技术要求
4.6检修质量标准
4.6.1钢结构
4.6.2轨道
4.6.3走行机构
4.6.4走行减速机
4.6.5电气系统
4.7检修中的质量检查及记录
4.7.1电气检修质量检查
4.7.2机械检修质量检查
4.8检修技术标准
4.8.1齿轮
4.8.2 轴承
4.8.3车轮
4.8.4制动器
4.8.5液压缸
4.8.6钢丝绳定量使用极限
4.8.7滑轮和卷筒定量使用极限
4.9检修中安全注意事项
4.10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5 检修间隔期
二、推焦车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技术参数
2.1JNX70-2型焦炉装煤车技术性能与规格
2.2走行装置
2.3推焦装置
2.4取门装置
2.5平煤装置
2.6炉门清扫装置
2.7炉框清扫装置
2.8头尾焦处理装置
2.9机侧除尘装置
2.10气路系统
3.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维护人员点检、维护规定
3.1.1点检路线
3.1.2点检项目及标准
3.1.3点检时间
3.2 设备润滑规定及润滑表
3.3设备周期测试、调整的规定
3.4设备故障缺陷处理的规定
3.5设备故障缺陷处理的规定
3.6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3.7设备交接班规定
4检修规程
4.1检修前的准备
4.2检修流程
4.3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4检修技术标准
4.5检修质量标准
4.5.1钢结构
4.5.2轨道
4.5.3走行机构
4.5.4推焦装置
4.5.5启闭炉门装置
4.5.6电气系统
4.6检修中的质量检查及记录
4.6.1电气检修质量检查
4.6.2机械检修质量检查
4.7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8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4.9竣工验收及检查记录,图纸资料归档
4.10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5 检修间隔期
三、拦焦车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技术参数
2.11JNX70-2型焦炉装煤车技术性能与规格
2.12走行装置
2.13推焦装置
2.14取门装置
2.15平煤装置
2.16炉门清扫装置
2.17炉框清扫装置
2.18头尾焦处理装置
2.19机侧除尘装置
2.20气路系统
3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维护人员点检、维护规定
3.1.1点检路线
3.1.2点检项目及标准
3.1.3点检时间
3.2 设备润滑规定及润滑表
3.3设备周期测试、调整的规定
3.4设备故障缺陷处理的规定
3.5设备故障缺陷处理的规定
3.6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
3.7设备交接班规定
4检修规程
4.1检修前的准备
4.2检修流程
4.3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4检修技术标准
4.5检修质量标准
4.5.1钢结构
4.5.2轨道
4.5.3走行机构
4.5.4推焦装置
4.5.5启闭炉门装置
4.5.6电气系统
4.6检修中的质量检查及记录
4.6.1电气检修质量检查
4.6.2机械检修质量检查
4.7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8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4.9竣工验收及检查记录,图纸资料归档
4.10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5 检修间隔期
四、熄焦车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技术参数
2.1JNX70-2型焦炉装煤车技术性能与规格2.2走行装置
2.3制动装置
2.4气路系统
3.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维护人员点检、维护规定
3.1.1点检路线
3.1.2点检项目及标准
3.1.3点检时间
3.1.4 点检项目及标准
3.2 设备润滑规定及润滑表
3.3测试、调整的规定
3.4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3.5设备缺陷故障处理规定
3.6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3.7设备交接班规定
4检修规程
4.1检修流程
4.2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3检修前的准备
4.4检修技术标准
4.4.1 齿轮
4.4.2 轴承
4.4.3 车轮
4.4.4 制动器
4.4.5 液压缸
4.5检修中的质量检查及记录
4.5.1电气检修质量检查
4.5.2机械检修质量检查
4.6 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4.7竣工验收及检查记录,图纸资料归档
5 检修间隔期
五、交换机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技术参数
2.1JNX70-2型焦炉液压交换机技术性能与参数规格
2.2废气系统油缸
2.3焦炉煤气系统油缸
2.4电源
3.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点检、维护的规定
3.1.1点检路线
3.1.2点检项目及标准
3.1.3点检时间
3.2 润滑的规定
3.3 测试、调整的规定
3.4 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3.5 设备缺陷故障处理规定
3.6 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
3.7 设备交接班规定
4检修规程
4.1 检修前的准备
4.2 设备的折装顺序方法
4.3 检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4.3.1 叶片泵
4.3.2 液压缸
4.3.3 阀
4.3.4 管路
4.3.5 链条传动
4.3.6钢丝绳定量使用极限
六、起重设备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2. 技术参数
3.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维护人员点检、维护规定
3.1.1 点检线路
3.1.2 点检项目及标准
3.2设备润滑的规定及润滑表
3.3设备周期测试、调整的规定
3.4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3.5设备缺陷故障处理规定
3.6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
4检修技术标准
4.1 卷扬机
4.2 检修中的质量检查及记录
4.2.1电气检修质量检查
4.2.2机械检修质量检查
4.3 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4.4 竣工验收及检查记录,图纸资料归档
5 检修间隔期
一、装煤车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适用于炼焦生产的装煤车的操作、维护与维修。

2 技术参数
2.1 JNX70-2型焦炉装煤车技术性能与规格:
1)电源3ph,660V,50Hz
2)供电方式供电小车导入
3)总装机容量4根垂直放置
4)同时工作最大容量470kw
5)同时工作最大电流420A
6)装煤车外形尺寸16310mm*13200mm*7600mm
7)装煤车自重195T
2.2 走行装置
1)驱动型式4电机单独驱动
2)变频电动机型号YTSZ200L2-6M 功率4*22KW 转速980r/min 3)走行轮(数量*直径)12*∮710mm
4)轨道中心距8270mm
5)轨型QU100
6) 最大走形速度90m/min
7)最大轮压<230kn/1个车轮
8)对位精度≤±10mm
2.3 揭盖及导套装置
1)揭盖形式摇动电磁铁形式
2)驱动方式液压缸驱动n
3)导套形式固定+活动型
4)导套驱动方式液压缸驱动
2.4 螺旋给料装置
1)给料形式螺旋给料
2)传动形式变频减速电机
3)电动机功率4*37KW
4)给料时间≤150s
5) 煤斗数量4个
2.5 煤斗:
1)煤斗数量4个
2)煤斗有效容积4*15立方米
3)煤斗材料不锈钢
2.6 除尘装置
1)型式干式、地面站除尘
2)伸缩连接器驱动方式液压缸驱动
2.7 气路系统及液压配管
1)空压机型号螺杆式
2)电机功率 15KW
3) 风压 800kpa
4)流量 2立方米/min
5)储气罐容积 1立方米
2.8 润滑系统
1)干油箱 30L
2) 泵电机功率 0.37KW
3)润滑系统支管直径≥10mm
3 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维护人员点检、维护规定:
3.1.1点检路线
车轮→减速机(电机、制动、联轴器)→卷扬机构→链条→主减速机→煤箱→托煤板→液压站→配电室→操作室
3.1.3 点检时间:操作人员交接班各点检一次,运行中点检一次;电修、机修人员每班巡检一次;
专检人员每周点检一次。

3.3 测试、调整的规定:
3.3.1 电机绝缘,电流的测定半月一次,通常电机绝缘不能低于0.5兆欧。

3.3.2 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当不符合以上规定时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电机正常运行。

3.4 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3.4.1 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每班对设备进行维护清扫,做到机器光、马达亮、设备见本色,维
护达到一级标准。

3.4.2 设备周围无杂物,底部无油污。

每班清扫干净交班。

3.5 设备故障处理规定:
3.5.1 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要立即向当班调度汇报,由设备作业区安排人员抢修。

3.5.2 设备在运行中达不到工艺要求要立即向当班调度汇报,由设备作业区安排处理。

3.5.3 发现设备存在隐患,立即填写点检单交当班调度,由设备作业区安排整改。

3.6 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
3.6.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点检规定,发现问题要在点检本上作好详细记录。

3.6.2 机电人员必须坚持每班巡检工作,并在设备点检本上签字。

3.6.3 凡设备故障,由专检人员负责在专检本上予以记录并注明检修情况。

3.6.4 设备润滑加油(脂)记录,由操作、机修和点检人员分别在设备润滑本上记录。

3.7 设备交接班规定:
3.7.1 操作人员在交班前必须对设备清扫一次,做到无积灰、无油垢、无杂物。

3.7.2 交班人员如实向接班人员介绍本岗位所属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填写设备缺陷记录。

3.7.3 未正式接班不得随意动用、调整设备及操作。

3.7.4 交接班人员必须在机旁对口交接班,并共同对设备进行点检(含设备卫生),发现问题在交
接班本上记录并及时汇报处理。

原则上本班问题本班处理。

3.7.5 接班人员在交接班本上签字后,原则上对未记录的设备问题(含设备卫生)负责。

4 检修规程
4.1 检修前的准备:
4.1.1 熟悉检修部位及该部位的技术要求。

4.1.2 准备好检修时所需的长期备品备件或需要的材料。

4.1.3 准备好检修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钢板尺等。

4.1.4 准备好检修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或起重工具,保证安全可靠。

4.1.5 凡成套更换的备品备件,必须在检修前按技术标准进行组装完备。

4.1.6 根据检修质量要求准备好原始记录的记录用具等。

4.2检修流程
4.2.1 原则上凡检修项目,均由本车间下达《点检表》。

4.2.2 《点检表》内容填写必须完整,含设备名称、隐患部位、整改内容并签名。

4.2.3 检修单位接《点检表》后,于当日完成检修任务,经操作工签字认可后将《点检表》交回设
备作业区归档。

4.2.4常规检修的工具和材料由检修单位负责准备,备品备件由设备作业区负责。

4.2.5 对重要较复杂检修及设备大修项目,应组织检修单位和有关作业区讨论,拟定检修方案后,
在作业区积极配合下实施。

4.2.6 凡设备检修,本设备当班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跟踪配合,检修完工后进行试车,试车合格在
《点检表》上签字认可。

4.3 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3.1 进入检修现场时,应先与岗位操作工人取得联系,索取操作牌,告知其检修方位,然后停电
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停电牌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4.3.2 检修中,设专人组织指挥,并互相联保确保检修中设备和人身安全。

4.3.3 检修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或起重设备均应安全可靠。

4.3.4 多工种同时检修该设备,必须互相联系,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4.4 检修技术标准
4.4.1 拆、装的方法:
⑴、设备拆、装前,必须首先研究熟悉机械装配图,了解机械装配的尺寸和各机械零件组合的
相互关系位置等。

⑵、根据装配图的技术要求和现场条件及起重设备的情况,确定拆、装方法。

⑶、心结构件拆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原则相互交替进行。

装时相反行之。

⑷、机械传动件拆时通常先拆连接紧固件,零部件,清洗、检查、更换然后再组装、调试。

4.5 检修工艺及其技术要求:
4.5.1 检修工艺
⑴、根据该设备的装配技术要求,拟定检修工艺。

⑵、合理、正确、选择检修工具,避免在检修中损伤机件的精度,强度和形状。

⑶、合理、正确、选择溶剂油清洗(煤油、柴油、汽油)零部件表面的防锈油脂,齿
轮箱等封闭箱体内部均应擦洗于净。

⑷、对有缺陷或存在隐患的零部件应及时处理或更换,确保装配后,设备达到原在性
能。

⑸、凡有油孔、油路、透气孔的部位均应彻底清洗,保证装配后的油路畅通。

⑹、对密封部位,正确选择垫料或填料,保证装配后,无渗漏现象。

⑺、合理、正确、选择润滑油(脂)、油量适宜保持机械正常运转效率。

⑻、设备各部检修均要达到《冶金设备检修质量技术标准》。

4.5.2 检修工艺技术要求:
⑴中梁:
两条工字钢安装时,不平行度在全长上不大于±2mm。

工字梁腹板偏移中心位置在1米长
度上不大于±3mm。

铺板和车架联接焊缝均为Δ4-50/150连续角焊缝,图上未注明的焊缝
为连续角焊缝Δ6mm。

⑵端梁:
两条槽钢之距离500mm在全长上偏差不得大于±2mm。

一层台槽钢与下层槽钢应当平行。

不平行度在全长上不大于±2mm。

铺板与车架用连续焊。

4.6 检修质量标准:
4.6.1 钢结构:
⑴、车体钢结构各梁应完好,无断裂,损伤。

各部焊接符合图纸要求。

⑵、大梁上拱度为1/1000±20%主弯曲度应小于1/1000,立面垂直度偏差小于1/1000,
全面偏差不大于3mm,车体各平面,立面对角线应小于5mm,立体对角线应小于
8mm。

4.6.2 轨道:
⑴轨道标高差±3mm,轨道水平偏差每10M内小于5mm,全长应不超过10mm。

⑵轨
距应小于4mm,两轨在同一垂直截面高度差应小于3mm。

⑶轨道中心线与炉体纵向中心线应平行,在全长范围内的偏差应小于3mm。

4.6.3 走行机构:
⑴四个走行轮的对角线不得超过±4mm。

⑵同侧车轮踏面中心,偏差C不得超过1mm。

⑶每对直行轮直径相差不得大于0.5mm(注:指踏面直径)
⑷同一端梁车轮中心偏差L不得超过1mm。

⑸主动轮与主动轮之间,从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同心度误差D不得大于3mm。

⑹走行轮端面的不铅垂直a不得超过1.5mm,并且只允许外侧而不允许内侧。

⑺减速机与支体连接时其间可加金属垫片,以保证减速机出轴与车轮轴中心重合。

⑻调整电动机与制动器垫板,以保证其中心与蜗轮中心重合。

4.6.4 走行减速机:
⑴装配前必须检查清洗各部件,不得有任何杂物存在。

⑵装配后调整蜗杆轴上的垫子片以保证蜗轮中心线与蜗杆喉部中心线相重合。

⑶进行正反转啮合试验,不得有明显的噪音,蜗杆轴温升不得大于60℃~80℃。

⑷检查齿面啮合情况,蜗轮上的接触点每平方厘米不小于2处,侧隙应在0.5~0.7mm。

⑸润滑油采用N220号齿轮油。

⑹在轴承润滑油管连接时要让开顶部透盖。

4.6.5 电气系统
⑴电机的检修达到部颁标准。

⑵电气系统的检修质量按规程标准执行。

4.7 检修中的质量检查及记录:
4.7.1 电气检修质量检查
⑴、电机检修后的温升不得超过规定温度。

⑵、电机检修后的运行电流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定电流。

⑶、电机的绝缘不低于0.38兆欧。

⑷、电气的检修按定检周期计划执行,并达到《电气设备技术规程》中的标准。

⑸、电机的运转和润滑均应处于良好状态。

⑹、对所有电气检修或检查及测试的各项原始记录均应作好详细记录。

4.7.2 机械检修质量检查
⑴机械传动及结构整改等检修内容均应按检修计划进行。

⑵检修中的质量要求按《冶金设备检修质量技术标准》参照执行。

⑶检修中所作的原始记录的部位如轴承装配,齿轮啮合传动,滑动面及其它配合处,
均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或调试方法进行,获得测量的数据,及时正确做原始记录,并妥善保存,为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提供各种必备的原始数据。

4.8 检修技术标准
4.8.1 齿轮
4.8.1.1定性使用极限
a、运转中没有异常的振动和噪音。

b、满足生产要求,对产品精度无影响。

4.8.1.2定量使用极限
a、走行传动第一级小齿轮齿厚磨损20%(在节园位置,下同)
b、其它级齿轮齿厚磨损40%
c、硬齿面齿轮齿厚磨损3mm
d、齿根龟裂、折断;齿面胶合、局部剥落。

4.8.2 轴承
4.8.2.1定性使用极限
a、运转中无异常振动、噪音、温升。

b、满足生产要求,对产品精度无影响。

4.8.2.2定量使用极限
a、径向间隙最大值达到标准游隙的3倍。

b、温升达40℃以上。

c、滚子滑道出现裂纹、凹坑、锈蚀。

d、保持架缺损。

4.8.3 车轮
a、车轮轮缘厚度磨损到原厚度的50%。

b、轮子踏面磨损到原直径的3%。

c、主动轮直径差达0.2%,从动轮直径差达0.3%。

4.8.4 制动器
a、左右间隙均等,约在1~1.5mm范围内,超过此范围要进行调整。

b、制动轮磨损达轮缘厚度的30%时,予以更换。

c、闸瓦磨损量达原始厚度的50%时,予以更换。

4.8.5液压缸
a、活塞杆磨损量达0.03mm时予以修复,磨损达0.2mm时,予以更换。

b、活塞杆弯曲度达0.5mm/1000mm时,予以更换。

c、缸体磨损量达0.2mm时,予以更换。

d、缸体裂纹深度达0.5mm时,予以更换。

e、液压管金属丝网如有破损,予以更换。

4.8.6 钢丝绳定量使用极限
a、断丝超过总丝数的10%必须予以更换。

b、直径减少超过7%必须予以更换。

4.8.7 滑轮和卷筒定量使用极限
a、滑轮槽底磨损达到钢丝绳直径的15%时,予以更换。

b、滑轮轮缘磨损达到原厚度的30%时,予以更换。

c、卷筒筒壁磨损达到原壁厚的20%时,予以更换。

4.9 检修中安全注意事项:
4.9.1 进入检修现场时,应先与岗位操作工人取得联系,索取操作牌,告知其检修方位,然后停
电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停电牌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4.9.2 检修中,设专人组织指挥,并互相联保确保检修中设备和人身安全。

4.9.3 检修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或起重设备均应安全可靠。

4.9.4 多工种同时检修该设备,必须互相联系,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4.9.5 凡设备大修,应在有关科室,车间组织讨论,拟定检修方案和安全方案后,在车间积极配
合,实施。

4.10 调整、试车的要求和规定:
4.10.1 试车必须按先手动、后电动;先单动、后联动;先空载、后带负荷的原则进行。

4.10.2 设备调整达到如下规定后方能试车,试车合格后投入运行。

4.10.2.1车辆各部传动机构,运转平稳,无啃刮跳动现象,传动部分轴承温度达到标准。

4.10.2.2设备上的所在电机与减速机的传动声音均正常,无异杂声音。

4.10.2.3设备上的各部位的油路畅通,润滑处于良好状态,且密封符合要求,达到无泄漏现象。

4.10 竣工验收及检查记录,图纸资料归档
4.10.1 检修单位在施工完毕后,必须提交各项施工中的原始记录(各项测试数据、技术资料及存
在的遗留问题)
4.10.2 交工验收时,设备上的各项安全措施,计器联络信号、机械、电器的防护装置等都应完备
可靠。

4.10.3 交工验收时,施工现场由检修单位负责清理干净。

4.10.4 凡是检修工程的竣工,都应由双方确认签字之后,方能有效。

4.10.5 凡是检修工程竣工后,该设备的原始资料、图纸、按分类的要求归档存放,以备后查。

5 检修间隔期
二、推焦车检修规程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本规程适用于炼焦生产的推焦车的操作、维护与检修。

2 技术参数:
2.1 JNX70-2型焦炉推焦车技术性能与规格
1)电源3ph,660V,50hz
2)供电方式滑线小车导入
3)供电轨道5根垂直放置
4)总装机容量840kw
5)同时工作最大容量690kw
6)同时工作最大电流840A
7)外形尺寸35000mm*19300mm*15500mm
8)设备自重约525吨
2.2 走形装置
1)轨距14000mm
2)轨型QU100
3)最大走形速度60m/min
4)正常走形速度30m/min
5)对位时速度40m/min
6)对位精度±10mm
7)电动机功率30KW
8) 电动机转速980r/min
9)电动机数量4台
10)电动机车轮数12(4主动+8被动)
11)电动机最大轮压500KN/每个论
2.3 推焦装置
1)推焦速度27.4m/min
2)推焦行程26900mm
3)推焦杆总长31600mm
4)驱动方式齿轮+齿条(上驱动方式)
5)电动机型号YZR—10系列
6)电动机功率200KW
7)电动机转速588r/min
8)电动机JC值40%
9)电动机最大推脚力800KN(推焦量在31T状态)
2.4 取门装置
1)炉门重量 7.3T
2)取门型式液压提升式
3)提门力 240KN
4)上部弹簧门栓启闭压力 200KN
5)下部弹簧门栓启闭压力 200KN
6)取门台车移动方式液压驱动前后移动
7)台车移动速度(最大) 8m/min
8)旋转方式导滚经S道旋转
2.5 平煤装置
1)平煤型式钢绳滚筒牵引式
2)平煤速度 60m/min
3)平煤杆长度 26500mm
4)平煤行程 18000mm
5)电动机型号 YZR250M2
6)电动机功率 45KW
7)电动机转速 960r/min
8)电动机FC值 40%
9)电动机余煤斗容积 3m³
10)余煤提升机刮煤能力 30t/h
11)余煤提升机减速机功率 4KW
12)余煤提升机减速机转速 1400r/min
2.6 炉门清扫装置
1)清扫型式旋转铣刀+高压水
2)高压水压力 60Mpa
3)清门台车前后移动速度 5m/min
4)上部清扫机移动速度 1m/min
5)侧部清扫机起升速度 12m/min
6)侧部清扫机炉门上部清扫时移动速度 10m/min
7)侧部清扫机炉门中部清扫时移动速度 6m/min
8)侧部清扫机炉门下部清扫时移动速度 3m/min
9) 侧部清扫机上部清扫机移动速度 1m/min
10)下部清扫机移动速度 1m/min
11)上部清扫机移动方式油缸横向驱动
12)侧部清扫机移动方式气缸驱动
13)底部清扫机移动方式油缸横向驱动
14)螺旋铣刀数量:(侧部2组,底部1组)3组
15)高压水旋转喷头:(上部1组,侧部2组,底部1组)4组2.7 炉框清扫装置
1)型式径向刮刀式
2)刮刀上下速度 8m/min
3)台车前进速度 8m/min
4)驱动方式液压缸驱动
2.8 头尾焦处理装置
1)型式链式刮板机
2)能力 10t/h
3)电动机功率 3*2.2kw
4) 电动机转速 1500r/min
5)电动机贮焦斗 1.5m³
2.9 机侧除尘装置
1)型式车载布袋除尘器过滤除尘
2)排放标准小于50mg/m³
3)功率 132KW(VVVF变频调速)
4)抽吸位置点数 3点(推焦位置+平煤位置+清门位置)
2.10 气路系统
1)压缩机功率 110KW
2)数量 1台
3)贮气罐容积 10m³
4)工作压力 0.4—0.75Mpa
3 维护保养规程
3.1 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点检、维护的规定
3.1.1 点检路线:
走行机构→推焦机构→启闭炉门机构→炉框清扫装置→炉门清扫装置→余焦回收装置→液压装置→电气室
3.1.2 点检时间
3.1.2.1 操作人员每班交接班各点检一次,运行中点检一次;机修、电修人员每班巡检一次;专检
人员每周检查一次。

3.1.2.2 特殊检查:巡检机修人员每个月开减速机透视盖检查一次高速轴磨损情况和高速轴润滑效
果,每个月拆一次齿轮联轴器检查磨损情况和润滑效果。

3.1.2.3 电修人员每月对电器设备系统吹灰检查紧固一次.
3.1.3 点检项目及标准
3.1.4 点检时间
3.1.
4.1 每班交接班各点检一次,运行中点检一次,机修、电修人员班中点检一次。

3.1.
4.2 特殊检查:巡检机修人员每半个月开减速机透视盖检查一次高速轴磨损情况和高速轴润
滑效果,每个月拆一次齿轮联轴器检查磨损情况和润滑效果。

3.1.
4.3 电修人员每月对电器设备系统吹检查紧固一次.
3.2 设备润滑规定及润滑表
3.3 设备周期测试、调整的规定:
电机绝缘,电流的测定每月一次,通常电机绝缘不能低于0.5兆欧,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当不符合以上规定时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电机正常运行。

3.4 设备定期清扫的规定:
3.4.1 岗位操作人员必须每班对设备进行维护清扫
3.4.2 做到机器光、马达亮、设备见本色,维护达到一级标准。

车体上无杂物、无油污。

每班将设备清扫干净交班。

3.5 设备故障缺陷处理的规定:
3.5 设备故障处理规定:
3.5.1 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要立即向当班调度汇报,由设备作业区安排人员抢修。

3.5.2 设备在运行中达不到工艺要求要立即向当班调度汇报,由设备作业区安排处理。

3.5.3 发现设备存在隐患,立即填写点检单交当班调度,由设备作业区安排整改。

3. 6 设备检查故障润滑等维护记录的要求规定:
3.6.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点检规定,发现问题要在点检本上作好详细记录。

3.6.2 机电人员必须坚持每班巡检工作,并在设备点检本上签字。

3.6.3 凡设备故障,由专检人员负责在专检本上予以记录并注明检修情况。

3.6.4 设备润滑加油(脂)记录,由操作、机修和点检人员分别在设备润滑本上记录。

3.7 设备交接班规定:
3.7.1 操作人员在交班前必须对设备清扫一次,做到无积灰、无油垢、无杂物。

3.7.2 交班人员如实向接班人员介绍本岗位所属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填写设备缺陷记录。

3.7.3 未正式接班不得随意动用、调整设备及操作。

3.7.4 交接班人员必须在机旁对口交接班,并共同对设备进行点检(含设备卫生),发现问题在交
接班本上记录并及时汇报处理。

原则上本班问题本班处理。

3.7.5 接班人员在交接班本上签字后,原则上对未记录的设备问题(含设备卫生)负责。

4 检修规程
4.1 检修前的准备:
4.1.1 熟悉检修部位及该部位的技术要求。

4.1.2 准备好检修时所需的长期备品备件或需要的材料。

4.1.3 准备好检修中所需要的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钢板尺等。

4.1.4 准备好检修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或起重工具,保证安全可靠。

4.1.5 凡成套更换的备品备件,必须在检修前按技术标准进行组装完备。

4.1.6 根据检修质量要求准备好原始记录的记录用具等。

4.1.7 为了缩短推焦车大修的时间和保证质量起见,应预先准备好检修需用的部件以便拆换已磨损
的部件。

4.1.8 检修前将要检修部位的电源断开,并挂上“禁止送电,有人工作”的工作牌.
4.2 检修流程
4.2.1 原则上凡检修项目,均由本车间下达《点检表》。

4.2.2 《点检表》内容填写必须完整,含设备名称、隐患部位、整改内容并签名。

4.2.3 检修单位接《点检表》后,于当日完成检修任务,经操作工签字认可后将《点检表》交回设
备作业区归档。

4.2.4常规检修的工具和材料由检修单位负责准备,备品备件由设备作业区负责。

4.2.5 对重要较复杂检修及设备大修项目,应组织检修单位和有关作业区讨论,拟定检修方案后,
在作业区积极配合下实施。

4.2.6 凡设备检修,本设备当班操作人员必须在现场跟踪配合,检修完工后进行试车,试车合格在
《点检表》上签字认可。

4.3 检修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
4.3.1 进入检修现场时,应先与岗位操作工人取得联系,索取操作牌,告知其检修方位,然后停电
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停电牌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4.3.2 检修中,设专人组织指挥,并互相联保确保检修中设备和人身安全。

4.3.3 检修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或起重设备均应安全可靠。

4.3.4 多工种同时检修该设备,必须互相联系,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4.4 检修技术标准
4.4.1 拆、装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