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田埂,真的很迷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过的田埂,真的很迷人——记录我大学毕业后的两年
题记
青春在悄悄的逝走,不留丝毫痕迹。

那些被偷走的时光,是隐藏在奋斗的汗水中吗?我说,我愿意相信。

正文:
匆匆又到6月份,朋友圈满屏都在刷高考,致敬那些年挑灯熬油的奋斗与拼搏。

用“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来形容我曾经的高三生活,毫不夸张,恰如其分。

“高考”是像我这样的农民子女脱离土地束缚、改变命运、跳跃农门的唯一路径。

令我万万没想到的
是,在跳出农门,经历四年的象牙塔生活之后,我最终又回到了农村。

还记得,2015年5月,接到农化行业上市公司诺普信的offer,我激动了整整一晚上,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也可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了”!
启蒙新视界:学习新农业
7月,在山东公司入职。

那天,阴雨绵绵,亲和而干练的人资美女帮我们一行新毕业的学生办理入职手续,并进行了简要的公司制度培训。

随后,我们转战深圳总部参加培训。

我是第8期技术营销生,与深圳区域、山东区域、四川区域入职的新员工一起,共400多人,开始了在深圳学习的两周时间。

当时的班主任有来自营销的黄老师、王老师和来自人资的高老师、范老师。

熟悉小组成员、了解企业发展历史、学习产品知识、背诵默写产品成分、听企业高管分享最新的农业发展成果和趋势、认识国外先进农业科技发展成果……即使每天早上的军训汗流浃背、早中晚公司与培训场地之间的途中烈日炎炎,晒得黢黑,我始终都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却对一切都充满新奇,这里的一切都让我充满激情!
2015年,农资互联网正值热潮,黄为民总、李海蛟总、舒琼部长等老师们的分享让我热血沸腾,让在校园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我瞬间感受到无知的可怕。

这是一份伟大的事业,而我们正担负着中国农业改革创新的使命。

实践中成长:扫村&催款
深圳学习结束后,我们被分配到市场上开始拉练,我被分到东北。

下市场后第一次懂得“扫村”。

最开始,有老师带着我们,拿宣传单页进村挨家挨户的发,觉得还挺有趣,可是独自去扫村的经历却是非常的尴尬。

记忆犹新,我拿着一大摞的宣传单页从一个老乡家后门进去,被人请了出来,转了一圈又从正门被人用同样的方式请出来,才意识到走串了,正应了一位前辈的话“在东北的农村没有熟悉的人带着,宣传单页你是发不出去的”,可是怎么样才能和人熟悉呢?
有些事情要我们必须去做,躲是躲不过的。

比如最怕最没面子的催款。

在固原刚开始工作那会,我老是会替客户着想,觉得客户忙,客户没钱等等。

深刻感谢我的领导,体谅我是新手,不仅会在远方电话指导我,教我话术,而且每天晚上交流分析客户的一言一行,什么样的客户要用
什么方式讲话,什么样子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

经过半个月的梳理、总结、练习,再去找客户,分分钟客户就结单了。

这个时候我才懂得:客户不是没有钱,客户也不是一直很忙,关键的是不管是出于公司利益、还是出于个人交情,总有一样要说服他。

成就感:帮助农户
常常在想,在经历千军万马的高考,大浪淘沙的自由大学生活后,我沉淀了什么?没有彻底地脱离农村、脱离土地,我依旧每天骑着一辆摩托车走在田间小道上,还有一批跟我一样的青年,在这条路上,或者迫为生计,或者因为梦想。

如何识别作物病理,如何对症下药,如何识别农药化合物的成分,这些对客户、对客户的业务人员、对农户都是一个难题,领导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在平罗开一场农民会,要求清晰、简洁、不浪费大伙儿时间。

基于一段时间的田间经验,梳理知识点、总结当地作物的主要病害、做PPT ,很快出炉。

但是为了讲出来,我憋了足足的一把劲儿,在房间支起投影仪,一遍遍的练习,可是在面对领导“试课”讲到不到一半,领导呼地站起来非常潇洒的给我演示了一遍,气场、台风、重点,让我望尘莫及、敬佩不已,暗暗的回味琢磨了很
久。

而如今,我已经可以独自担当,主导参与过大大小小的多场农民会。

自信心:国产不比进口差
扎实的作物基础知识与优秀的产品让我感受到“民族自信”。

记得有一次,农户来买药要求最好的,我推荐瑞德丰的套餐,他问:“是不是进口的”?我说:“不是,但保证是最好的”。

他很怀疑,我很坚定:第一,我相信产品的效果;第二,觉得进口的产品是好,但国产的也不差。

后来在我对他作物病害的了解与分析之后,他选择相信我,留了电话不断地去回访使用效果,没等我去实地观察,他便推荐周围的人过来拿药。

我们要做的,不正是要农户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大的收成吗?这也是我选择做农资的最初愿望。

未来:深入一线
行走于宁夏田间的这两年,学校、书本上积累到的作物病害知识仅仅是皮毛,不足以我应付现实状况。

我常常会向周围的人请教,他们有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农业大学的教授以及从事农资行业多年的同行,发现真正的农业专家就是那些拼搏在第一线的农资人,他们懂得农户,懂得作物病虫害,
懂得水肥管理,懂得最经济有效的作物解决方案。

袁隆平院士不也是扎根一线,获得一个个造福人类的成果吗?
闭上眼想想曾经走过的田间地头,穿过的乡间小道;我的汗水洒在了甘宁蒙这片土地上,我的青春见证,那将都是我人生的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