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同步练习(一)-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
3.2019年10月,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实现一步法制备99.9999%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阵列中的碳原子在不断运动
B.碳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物质
C.阵列中的碳原子间没有间隔
D.该物质与金刚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4.化学变化3Fe+4H2OFe3O4+4H2中的还原剂是()
A.Fe B.H2O C.Fe3O4D.H2
5.在反应CuO+CO Cu+CO2中,做还原剂的是()
A.CuO B.CO C.Cu D.CO2
6.现有化学反应:3M+Fe2O3 2Fe+3N,小琪对该反应作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M一定是氢气
C.M一定是还原剂D.N一定是二氧化碳
7.下列对碳元素的几种单质叙述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C.金刚石可制钻探机的钻头
D.石墨是优良的绝缘材料
8.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B.石墨C.活性炭D.焦炭
9.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10.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生成物不同是因为反应物的质量不同
B.过氧化氢溶液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种物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吹胀气球是因为微粒间间隔增大
11.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
B.“超级黑”与金刚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超级黑”很坚固,不能燃烧
D.“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
12.“本以为是青铜,没想到是王者”,用这句话来形容材料界的超级黑马石墨烯再合适不过了。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的物质。
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C.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石墨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可能有一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的字母填空。
A、金刚石
B、氧气
C、活性炭
D、石灰石
(1)常用的吸附剂是。
(2)可供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3)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
14.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2Mg+O22MgO,指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2)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在低碳经济中一个重点控制排放的指标是,会造成酸雨的是,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
(3)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C:H:O,
0.1mol乳酸中含有原子的总数为个.
15.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用区分软水与硬水。
(2)我们需要清新清洁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性。
16.用炭黑制成的墨汁绘画,画作经久不变色是因为炭黑;CO是气体燃料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但是在点燃前一定要.为延长白炽灯的使用时间,灯泡里常放置少量的红磷,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17.科技引领我国许多领域不断发展。
(1)2018年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
火箭使用肼(N2H4)作燃料,在一定条件下,肼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2)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石墨片,可制成石墨烯电池。
石墨烯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依据上述用途推测石墨烯应具有的性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同学们做了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这是由于活性炭具有性。
(2)B中a管中的气体是,该实验得出水是由组成的。
(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9.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的原因;
(2)图②单质与图③单质物理性质不相同的原因是;
(3)C为+4价,C1为﹣1价,由C和C1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⑤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 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化学式为;
②Y与石灰水及应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气体X、Y中所含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5)实验室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制取44克二氧化碳气体.计算:要含碳酸钙80%的大理石多少克?
五.推断题(共1小题)
20.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①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六.解答题(共3小题)
21.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
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
柚子等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的名称:。
(3)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
“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其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
“茶饼”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②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18
③锌的原子序数为30 ④锌是属于非金属元素
22.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已知H2、CO、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
H2+CuOCu+H2O 3CO+Fe2O32Fe+3CO2C+O2CO2
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H2、CO、C)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SO2+2H2S=3S+2H2O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
该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
2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体现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2)活性炭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点石成金”不符合的化学定律是什么?(提示:石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人教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常用作冰箱除味剂,选项说法正确;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正确,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选
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还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区分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补铁酱油: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与O2能发生反应
【分析】A、食品、药品、营养品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
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19年10月,清华大学科研团队实现一步法制备99.9999%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阵列中的碳原子在不断运动
B.碳元素只能组成一种物质
C.阵列中的碳原子间没有间隔
D.该物质与金刚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A、根据原子在不断运动的进行分析;
B、根据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等物质进行分析;
C、根据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中的原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
D、根据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与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同进行分析。
【解答】解:A、原子在不断运动的,所以阵列中的碳原子也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B、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等物质,故B错误;
C、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中的原子间有间隔,故C错误;
D、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与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故D
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知识迁移的应用,难度不大,找准对应迁移物质的性质即可正
确解答。
4.化学变化3Fe+4H2OFe3O4+4H2中的还原剂是()
A.Fe B.H2O C.Fe3O4D.H2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化学反应3Fe+4H2OFe3O4+4H2中,在此反应中铁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水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故选:A。
【点评】在化学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往往同时存在,初中阶段一般利用得氧失氧的方法判断,得氧的是还原剂,失氧的是氧化剂。
5.在反应CuO+CO Cu+CO2中,做还原剂的是()
A.CuO B.CO C.Cu D.CO2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失去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被氧化.
【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CuO+CO Cu+CO2可知,一氧化碳在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现有化学反应:3M+Fe2O3 2Fe+3N,小琪对该反应作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M一定是氢气
C.M一定是还原剂D.N一定是二氧化碳
【分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B、根据氧化铁失去了氧,说明M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化铁失去了氧,说明M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M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M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一氧化碳等,若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铁失去了氧,说明M具有还原性,M不一定是氢气,与可能是一氧化碳,故选
项说法错误。
C、氧化铁失去了氧,说明M具有还原性,一定是还原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M具有还原性,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一氧化碳等,N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
是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M具有还原性、常见的检验还原性的物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对碳元素的几种单质叙述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C.金刚石可制钻探机的钻头
D.石墨是优良的绝缘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正确;
B、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正确;
C、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制钻探机的钻头,正确;
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导体,不是绝缘体,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B.石墨C.活性炭D.焦炭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则四种物质中硬度最大的金刚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D.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分析】A、根据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不能还原氧化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
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不能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环境,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生成物不同是因为反应物的质量不同
B.过氧化氢溶液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种物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吹胀气球是因为微粒间间隔增大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生成物不同是因为反应物的质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能杀菌消毒而水不能,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
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两种物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增多,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研究人员发明了世界上最黑的物质“超级黑”,它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其导热效率为铜的七倍,坚固程度为钢的十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黑”说明碳单质都是黑色
B.“超级黑”与金刚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超级黑”很坚固,不能燃烧
D.“超级黑”是一种新型的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常见碳单质的颜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题意,“超级黑”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进行分
析判断。
C、根据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超级黑”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单质不一定都是黑色的,如石墨呈深灰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超级黑”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碳单质)制造的,“超级黑”与金刚石
的原子排列方式是不同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超级黑”很坚固,但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超级黑”是用比头发丝细一万倍的碳纳米管
(碳单质)制造的,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构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本以为是青铜,没想到是王者”,用这句话来形容材料界的超级黑马石墨烯再合适不过了。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的物质。
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
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C.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石墨烯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可能有一氧化碳
【分析】A、根据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解答;
B、根据石墨烯虽然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是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
解答;
C、根据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考虑;
D、根据物质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解: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错误;
B、石墨烯虽然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但是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
金属材料,故B错误;
C、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正确;
D、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性质及其用途,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的字母填空。
A、金刚石
B、氧气
C、活性炭
D、石灰石
(1)常用的吸附剂是C。
(2)可供呼吸、支持燃烧的是。
(3)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金刚石硬度大,能用于切割玻璃解答。
【解答】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金刚石硬度大,能用于切割玻璃,切割大理石;
答案:
(1)C;(2)B;(3)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4.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在世博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上海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焰火表演,光彩夺目的焰火离不开多种元素的焰色反应,其中2Mg+O22MgO,指出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Mg.(2)世博园区内使用电动车,有效减少了CO2、SO2、CO的排放,在低碳经济中一个重点控制排放的指标是CO2,会造成酸雨的是SO2 ,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是CO.
(3)世博会上所使用的饭盒、胸卡、证件等都用可完全降解的“玉米塑料”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玉米发酵制得乳酸(C3H6O3).乳酸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C:H:O1:2:1,0.1mol乳酸中含有原子的总数为7.22×1023个.
【分析】(1)根据还原剂的含义进行解答;
(2)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进行解答,二氧化碳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一氧化碳有毒;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各元素原子个数比以及分子中原子总数.
【解答】解:(1)在2Mg+O22MgO 中,镁得到氧,为还原剂;
(2)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在低碳经济中作为一个重点控制排放的指标加以控制;
会造成酸雨的是SO2 ;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
(3)由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酸中C:H:O原子个数比=3:6:3=1:2:1;一个乳酸分子中含有的原子的总数为3+6+3=12,0.1mol乳酸中含有原子的总数,=0.1×12×6.02×1023=7.22×1023.
故答案为:
(1)Mg;
(2)CO2;SO2 ;CO;
(3)1:2:1;7.22×1023.
【点评】本题把化学基础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题目即可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也可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结识生活现象.
15.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用肥皂水区分软水与硬水。
(2)我们需要清新清洁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吸附性。
【分析】(1)根据硬水软化、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硬水与肥皂水结合产生浮渣,软水与肥皂水结合产生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填:煮沸;肥皂水;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故填:吸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用炭黑制成的墨汁绘画,画作经久不变色是因为炭黑稳定性;CO是气体燃料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但是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为延长白炽灯的使用时间,灯泡里常放置少量的红磷,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P+5O22P2O5.其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分析】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但在点燃前验纯,红磷能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用炭黑制成的墨汁绘画,画作经久不变色是因为炭黑稳定性;CO是气体燃料,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但是在点燃前一定要验纯.为延长白炽灯的使用时间,灯泡里常放置少量的红磷,除去灯泡中残留的氧气,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P+5O2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为:稳定性,2CO+O22CO2,验纯,4P+5O22P2O5,化合反应.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7.科技引领我国许多领域不断发展。
(1)2018年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卫星。
火箭使用肼(N2H4)作燃料,在一定条件下,肼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