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勤管理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毕业设计的意义
(1)节省办公耗材、实现绿色无纸化办公。
自从“无纸化办公”这个策略开始到现在,上到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下到民营小企业,都开始向绿色无纸化办公方向发展,用计算机、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递或保存,代替
了传统的打印机、纸张、油墨、电费、机器维修、员工时间所换来的成本开支。
而这也正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能够真正实现在考勤中不费一纸一笔,教师只需带着学生
考勤设备终端机为每个学生做考勤记录即可,通过网络可以实时有效的进行考勤管理,作
为管理员则可以在后台进行管理操作,这正是此项目研究的根本目的。
(2)把考勤工作向网络化发展。
很明显网络工作环境与传统的工作环境的不同,不仅是工作方式的不同,在交流内容、交流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解决考勤工的每个环节,及时做考勤管理、及时对教学各方面进行管理,这是考勤工作的一大重要突破。
通过
对考勤系统的应用,考勤工作者可以相互交流系统中的不足并向开发者提出整改意见,从
而设计出更符合考勤业务的系统软件,在考勤工作者之间也可以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
的协同考勤系统软件。
比如,班班主任今日没到岗,由班班主任代为执行考勤,使用本项
目也可进行考勤。
所以说考勤的未来发展必然是全面走向网络。
(3)考勤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统计分析及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交流网络等的文章进行收集分析、网络考
勤分为多种多样:机械打卡机、磁卡考勤机、卡考勤机、条形码考勤机、感应卡考勤机、
指纹考勤机、虹膜考勤机等,但这些都是具体局限性,并且没有一种是适合学生考勤管理
的系统,可以说,考勤系统软件千万种,但主要是针对上班族,而专门为校园学生而准备
的考勤系统软件少之又少,所以校园考勤设计理论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
究和探索的。
例如,如何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实现最大化的考勤应用与交流、如何利用有
限的网络资源实现共享,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4)考勤系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其专门的一套考勤系统,记录学生们的考勤情况,这些统计大多费
时费力,当期末需要统计出某个学生的考勤情况时,则变得更加繁杂,无法想像老师们盯
着一张张表,一条条的统计出每个学生的考勤情况时的场景,而这些工作将会浪费教师们
大量的工作时间,并且可能会出现数据计算中的小误差,但通过对本论文设计的学生考勤
管理系统来实现考勤管理工作,则会使出错的概率大大降低,教师们也不必做重复工作,
又可充分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考勤工作更加灵活的开展,并且可以根据教师们使
用情况的反馈来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更多的解决方案,从而对学生考勤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完善,提高了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现今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
虽然网络考勤有着众多的优点,但网络
考勤与传统考勤相比,网络考勤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健全,每个开发者
都是有所针对的设计和开发。
如何保证网络考勤的质量,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考勤模型就
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的课题。
本文是为该方向的发展起着铺设性的作用。
1、分析学生考勤管理所涉及数据,设计关系模式,建立关系数据
库逻辑模型;
2、移植QTE,为该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开发提供GUI开发环境;
3、基于ARM-Linux平台,完成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的移植;
5、结合QTE和SQLite,开发学生考勤管理应用程序;
5、ARM平台选用UP-CUP S2410实验平台。
三、研究计划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详细阐述了开发系统所需的软硬件与、该系统所具备的所有功能及其特点、实现该系统所要用到的算法该如何设计以及数据库的如何设计等内容。
具体章节的内容简介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
在这一章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实现系统的开发背景、国内与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写这章主要的目的主要是给读者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让读者对该系统有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是需求分析。
在这章里,作者主要介绍了一些与学校考勤相关的背景知识、该系统的功能性能需求以及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写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了该系统必须具备功能、该系统性能情况以及该系统的设计与投入使用是否可行等问题,让读者对以上问题有具体的认识。
第三章是开发语言与工具简介。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开发该系统软硬件所要达到的基本配置、软件体系结构的相关知识、智能手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写这章的目的主要是给读者介绍开发所用的语言、工具与系统平台,让读者对系统开发所要用到的开发语言与工具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四章是算法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这章主要介绍了实现该系统各功能以及达到其性能所需要用到的步骤和各种算法,以及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写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讲解实现该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五章是系统的运行测试。
这章详细介绍了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在移动终端系统上的运行情况,最后还附上了测试情况报告。
这一章的写作目的是介绍本系统的工作界面、主要功能的使用步骤以及全部功能的测试结果。
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1.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由于本系统是要在的架构上编译安装,后在架构的考勤终端机上运行的程序,所以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
首先建立交叉编译工具arm-linux-gcc-4.3.2,步骤如下:
(1)下载arm-linux-gcc-4.3.2到/opt目录。
(2)进入/opt目录,解压arm-linux-gcc-4.3.2.tgz,解压后得到user目录。
(3)在/user/local/arm目录下创建目录,将解压后得到的
/opt/user/local/arm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新/user/local/arm下。
(4)用vi打幵/etc/profile文件,在最后一行加上如下语句。
(5)保存退出后可重启系统使配置生效。
(6)检测环境是否建好,结果如下时说明配置成功。
2.配置minicom
minicom是系统自带的一个超级终端软件,用来进行串口通信的。
系统自带该软件,针对我们所使用的开发板配置如下:
(1)配置minicom
(2)配置串口图,选择第三项进行串口配置。
(3)配置串口图,进行修改后退回界面。
(4)设置完毕按“回车”,保存配置最后选择“exit”退出,此时minicom所有
设置就已经完毕可以使用了。
(5)将幵发板与机通过串口连接线连好,插上电源。
(6)给幵发板上电后在minicom上显示boot内容。
3.安装配置NFS
网络文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分享不同操作不同主机的
目录——通过挂载远程主机的目录,可以像访问本地目录一样访问该目录。
程序
运行调试时,不必每次都烧写到开发板,只要通过挂载到主机上的相关目录到
开发板,开发板操作系统可以直接调用该目录文件,程序测试成功后再烧入开发板。
(1)将硬件连接好,包括串口连接线、交叉网线。
(2)将PC切换到linux界面下,管理→服务设置→服务。
(3)修改/etc/exports文件,输入/opt*(rw,sync,no_root_squash)。
(4)启动NFS服务。
(5)将宿主机挂载到开发板上。
(6)挂载成功后,即可在开发板的/mnt目录下看到宿主机共享的目录下的文件,
如果挂载失败,请检测一下网络是否通,需要注意一点,可以通过命令
“iptables-F”清空宿主机的防火墙规则。
4.Qt的安装
Qt程序在嵌入式应用上的开发,需要使用Qt的几个版本协同作业,编译
Qt/Embedded的ARM版本,用于生成应用程序在目标机上运行所需的库文件;
编译安装Qt/Embedded的x86版本,生成在x86开发平台上运行的库文件,通过基于Qt和ARM的电子点菜系统软件设计qvfb工具在x86上测试Qt/Embedded 的目标程序;
编译安装qt/X11,用于生成Qt设计器和用于测试Qt/Embedded程序的
qvfb工具等。
(1)到网站下载安装包。
(2)解压文件后,得到qt-x11-opensource-4.5.0目录。
(3)将qt-x11-opensource-4.5.0目录更名为qt。
(4)安装Qt,设置安装位置是/user/local/qt目录,并增加了对数据库的支持。
(5)配置的环境变量,打开/etc/profile文件。
(6)重启系统后,配置即生效,当执行designer时就是我们安装的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