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一、教师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美国以“标准驱动( Standards Driven )”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浪潮影响下,制定严格、完善的标准体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始建于1990 年,经过了教师职业分析、国家需求分析、实践调查等一系列分析研究,征求教育专家、教育研究人员和州政府部门的意见,最后由国家咨询委员会( 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指导完成,1991 年7 月,经修改完善的评价体系出台。

此评估体系不但增加了评分标准、信息收集表、评估人培训材料等,评估人培训项目也在逐渐成熟,评估体系在德拉威尔和明尼苏达州开始大规模使用。

1992 年9 月,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评价标准最终定稿。

这一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的19 项标准自觉地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部过程,它以一堂课为线索,设计了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是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

每项标准的问题丰富而详尽,以教师对提示问题的反应或回答作为标准是否达到评价工具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对我国的教学能力的评价研究有借鉴意义。

[1]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评价的研究方面,在教师评价理论的研究方面,学者吴琼、刘志军气王永辉、王景英等提出要以“理解” 为切入点的教师评价改革指向、学者张齐勇阐释如何使用博弃理论来剖析和引导教师评价实践中学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从而构建可行
性教师评价理论。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权变理论、粗糖集理论、模糊数学理论在开发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在教师评价指标的研究方面,沈阳师范大学的孙河川教授带领其团队在国际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的研究领域发表余篇文章与学位论文,做出了诸多贡献。

他们采用定量、定性、案例、访谈、比较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对比并引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英国、芬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指标或教师专业标准,并在借鉴的基础上,以辽宁省沈阳市等地为例探讨了构建我国本土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李玲教授也基于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以西方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框架为依据,结合大规模教师采样与调?耍? 构建了由教师知识、能力、个性品质三大维度构成的我国教师素质标准指标体系,以为教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在关于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研究文献中,有一大批学者主要关注几类制度及其关系:传统的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现行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等及几?N制度间的比较研究。

[2]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教师评价发展至今已经步入了成熟期,然而从目前看,关于教师评价的具体内容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存在不足。

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标存在的问题
1. 评价对象方面:目前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
方法,更多的是关注高等学校,针对中学做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2. 评价方法方面:当前国内大部分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大都采用学生、同行教师和教学督导组专业评价的方式,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指标过于笼统,被评价人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能客观、科学的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所以最终出现评价仅重结果而轻过程,仅重总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的现象。

3. 评价目标方面,注重奖惩性评价:奖惩式的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是对教师过去工作进行“判决”,忽视了对教师过程的评价,更不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进行规划,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

4. 忽视课程的差异性: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教师,忽视了不同课程教学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往往难以触及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所以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建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的迫切性首先,我上面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早就已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我国的一些学者也紧跟时代步伐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成果。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地区,各学校也应该真正行动起来,建立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其次,目前教师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有效机制。

[3] 新的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力争做到指标细则化,方法立体
性、平衡性、形成性,以人为核心关注教师成长;力求在理论上弥补当前国内教师能力评价体系过于简单化模式化的不足,在实践中充分体现指标权重分配的合理性,学科间的差异性,教师间的公平性等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全面的、系统的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为教师职称晋级、教师年度考核以及校内外各种先进的评选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使教师获取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和教训,为教师及时改进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一旦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随之就形成了,教学质量也将迈向新的台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