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5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3 课下作业(三十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作业(三十九)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
1.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
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 )
①人们对砷元素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科学家的研究实验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对立性
③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砷元素的结构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
“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的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表明人们对砷元素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①③正确;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不能转化为对立性,②错误;砷元素的结构并没有变化,④错误。
2.(2018·黄冈质检)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奉行加法的时代,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无休止的加法,往往又让人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人生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这就是一种减法哲学。
减法哲学能让我们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
这表明( )
①“加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减法”转化
②要调控好“加法”和“减法”的度,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③“减法”作为关键部分,其功能关系人生整体的轻松和自在
④“加法”与“减法”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都能让人生更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
“化复杂为简单,化多为少”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无休止的加法,往往又让人不能承受之重”表明要坚持适度原则,②符合题意;题意没有说明“减法”是整个人生的关键部分,③错误;“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而不是均衡论,④错误。
3.(2018·太原模拟)《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
”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②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矛盾的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同一性转化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③B.①②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没有体现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特性不同,而是体现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联系,①不选;材料表明“雨”“岁月”“永恒”“生命”的形成是以事物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的,这表明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正确;③说法错误,不选;“冷”与“暖”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雨”的形成,“人”与“人”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生命”的形成,这表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④正确。
4.我们常说“早睡早起身体好”。
但是有研究发现,晚睡晚起也有其好处,作息习惯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
60岁以上人群中,喜欢早起的人数是30岁人群的两倍;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喜欢早起。
可见( )
①改造客观世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对作息习惯进行具体分析
③真理和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
“作息习惯与年龄、性别有很大关系”,因此“早睡早起身体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即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对作息习惯进行具体分析;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①不选;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③错误。
5.漫画《回避·遇见》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矛盾具有主次方面,要全面地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和解决矛盾
D.矛盾具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把握重点
解析:选C。
漫画《回避·遇见》反映了不承认矛盾的存在,问题就无法解决。
所以我们只有承认矛盾的存在,正视和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C正确;其余选项与漫画寓意不符。
6.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需求。
但是,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添加量,因为食
品添加剂超过一定剂量时会显现其对人体的毒害性。
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注意把握事物量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需求。
但是,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剂量时会显现其对人体的毒害性,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同时也说明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注意把握事物量的变化,坚持适度原则,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干肢不符。
7.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
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解析:选C。
“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问题,也没有体现发展的趋势,A、D与题意无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错误。
8.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
这蕴含的哲理是( )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解析:选A。
材料中“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表明耳朵、眼睛是不同的事物,且各自特点不同,这体现了不同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A 正确;B是矛盾普遍性的表现,与题意不符;C、D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也与材料不符。
9.“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
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
“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
“先试点后推广”,即把试点地方的个别经验推广成为共性的东西,体现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共性离不开个性,寓于个性之中,①②正确;个性与共性无优劣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④错误。
10.古希腊先哲西罗多德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的补品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
这句话虽然有点极端,但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并不是每种食物都适合所有人。
天然食物各自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某种食物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天使”,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恶魔”。
这说明( )
①矛盾普遍性包含特殊性②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④要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①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且正确。
11.2017年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
“食品安全就是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药品安全首要的是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直接危害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为,这是制定这两份规划的‘要害’所在。
”这说明( )
①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编制规划的最高价值标准
②编制规划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个领域的“牛鼻子”
③编制规划和做好落实工作应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④想问题和办事情要首先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药品安全首要的是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直接危害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为,这说明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编制规划的最高价值标准,编制规划必须牢牢地抓住这个领域的“牛鼻子”,①②当选。
编制规划和做好落实工作应从实际出发,③错误;材料没涉及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12.2017年上半年,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地方差异渐趋明显,热点城市政策不断收紧,限购限贷力度及各项监管措施频频加码,开启“限售”模式且范围不断扩大,同步加
强房地产金融监管,着力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各地差异渐趋明显,因城施策,这体现( )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③要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创造条件改造事物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
“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错误,③不选;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且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对社会主体(公民或法人)来讲,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要有法律约束。
德是自律,法是他律。
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部门共同会签了《“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针对失信被执行人推出多项信用惩戒措施,包括禁止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说明促进社会主体诚信离不开道德和法律。
解析:道德和法律是矛盾的双方,二者是相互区别的,这是矛盾对立性的表现;矛盾具有同一性,即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说明促进社会主体诚信既要发挥道德的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作用。
答案:(1)道德和法律可以被看作是矛盾的双方。
(2)矛盾双方是相互区别的。
道德具有自律的特点,法律具有他律的特点。
(3)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促进社会主体诚信要全面发挥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合作备忘录》依“法”推出多项措施,弘扬诚信“道德”风尚,体现了道德与法律的贯通和转化。
14.“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
G省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
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
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结合材料,谈谈G省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各自对应的有效信息,再观点统率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A村依据山水秀丽、古建筑、耕读文化的优势,着力挖掘休闲
旅游的文化特色。
(3)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
A村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抓住了产业提升的契机,使这座千年古村庄走进了新时代。
(4)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特殊性。
A村依据当地优势和文化特色,着力发展休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