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C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心理学课程作业_C 1.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A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发挥个人的潜能
C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2. 护患交谈中倾听的作用是
A获取信息
B归纳总结
C让病人表达自己
D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以上均是
3. 关于左、右大脑半球高级功能,正确的说法是
A左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
B右大脑半球无语言功能
C两半球机能的侧向化与年龄和利手无关
D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两半球机能相互分工、协同和补充
4. 病人求医行为的动机是
A治疗疾病
B保健
C非医疗目的
D 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以上均是
5. 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 理解性
B 对比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恒常性
6. 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 )
A惩罚
B消退
C消除
D负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消退
7. 关于睡眠需要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幼儿每天睡眠12—22小时
B青年人睡眠一般睡6—8小时
C中老年人睡眠比青年人少
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8.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引起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B 学习理论
C 心理动力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9. 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把治疗者当成喜欢的、热爱的、思念的对象,这是
A自作多情
B自由联想
C正移情
D精神病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正移情
10. A型行为的特征是
A时间紧迫感
B竞争敌意
C A.B都对
D A.B都错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A.B都对
11. 应用并无药理活性的中性制剂治疗病人时,如果病人相信此制剂会有特殊治疗效果,临床上确实可出现预期疗效,这种现象称为
A药物治疗效应
B药物生理效应
C社会效应
D安慰剂效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安慰剂效应
12. 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
A 给予适宜的刺激
B 给予充足的营养
C 给予有效免疫力
D 给予温暖的母爱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给予温暖的母爱
13. 某病人拒绝医生有关癌症诊断,先后就诊许多医院,来证实自己没有病。
该病人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转移机制
B压抑机制
C否认机制
D反向机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否认机制
14. 让病人直接面对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的行为疗法是
A逐级暴露
B生物反馈
C满灌疗法
D厌恶疗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满灌疗法
15.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都可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现象叫做:
A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感觉相互作用
16. 认知过程包括
A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B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C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
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17. 药物治疗的作用表现为
A生理效应
B心理效应
C社会效应
D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
18. 在交谈中期,护士应该
A采用开放式晤谈
B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19. 心理咨询主要是解决人们的
A心理困惑和障碍
B心身疾病
C精神病
D以上都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以上都是
20. 由于家庭、工作环境变化提出新的角色要求时,病人退出病人角色,这是
A角色行为减退
B角色行为缺如
C角色行为恐惧
D角色行为冲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角色行为减退
21. 松弛疗法一般不包括:
对照法
直接法
穴位法
静默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穴位法
22. 人际关系一般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部分
A接触、交往、反馈
B认识、情绪和行为
C感知、记忆及思维
D 以上均不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认识、情绪和行为
23. 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的现象属于
A强化
B正强化
C学习作用
D积极刺激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正强化
24. 在心理治疗中.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多种治疗的方法
B采取药物辅助治疗
C对亲友采取回避措施
D给病人出主意想办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给病人出主意想办法
25. 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
A疑病症
B强迫症
C孤独症
D焦虑症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孤独症
1. 持“焦虑是由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引起的”这种观点的心理学派是
A精神分析学派
B学习理论
C认知学派
D人本主义学派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认知学派
2. 某病人拒绝医生有关癌症诊断,先后就诊许多医院,来证实自己没有病。
该病人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转移机制
B压抑机制
C否认机制
D反向机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否认机制
3. 强调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何种生物学机制引起心身疾病的研究途径是: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B 学习理论
C 心理动力理论
D 人本主义理论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A 心理生理学理论
4. 关于睡眠需要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幼儿每天睡眠12—22小时
B青年人睡眠一般睡6—8小时
C中老年人睡眠比青年人少
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5. 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
A 行为模式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6. A型行为的特征是
A时间紧迫感
B竞争敌意
C A.B都对
D A.B都错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A.B都对
7.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突然停止话题、或反复陈述或要求终止治疗的现象称为
A阻抗
B发泄
C移情
D压抑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阻抗
8. 人际关系一般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部分
A接触、交往、反馈
B认识、情绪和行为
C感知、记忆及思维
D 以上均不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认识、情绪和行为
9. 有关手术前克服病人恐惧情绪的示范法比较合适的模式是
A真实焦虑模式
B应对模式
C 驾驭模式
D以上均不合适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应对模式
10. 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
A惩罚
B消退
C负强化
D正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负强化
11. 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消极的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 )
A消除
B消退
C负强化
D惩罚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惩罚
12.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称为
A神经疾病
B精神疾病
C社会疾病
D心身疾病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心身疾病
13. 酒依赖往往包含
A心理依赖
B生理依赖
C耐受性
D 以上都包括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以上都包括
14. 下列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关系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不良心理反应和应付方式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B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脾气暴躁不是癌症病人的行为特点
C癌症病人常常有意识疏泄自己的情绪来减轻紧张和痛苦
D突然得知患癌消息的病人情绪反应强烈,易导致免疫力下降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癌症病人常常有意识疏泄自己的情绪来减轻紧张和痛苦15. 森田疗法最主要的治疗对象是
A神经症
B不良行为
C轻度精神障碍
D社会适应不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神经症
16. 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
A疑病症
B强迫症
C孤独症
D焦虑症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孤独症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示范作用的内容:
A注意
B潜抑
C行动
D泛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泛化
18. Rogers C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
A潜意识冲突
B个体成长受阻
C错误的习得性
D不正确认知评价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个体成长受阻
19. 弗洛伊德的焦虑分类中不包括:
现实性焦虑
神经症性焦虑
压抑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压抑性焦虑
20. 患者夜间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属于睡眠障碍中的
A失眠
B保持睡眠困难
C入睡困难
D早醒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保持睡眠困难
21. 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
以上都对
以经验为标准
社会适应性标准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以上都对
22. 精神分析疗法中,治疗者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的做法称为
A发泄疏导
B自由联想
C挖掘潜意识
D建立治疗关系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自由联想
23. 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
A以经验为标准
B社会适应性标准
C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
D以上都对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以上都对
24. 松弛疗法一般不包括:
对照法
直接法
穴位法
静默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穴位法
25. 来访者中心疗法不主张:
A 发展来访者主观能动性
B 对来访者明确诊断
C 促进来访者成长
D 医生与来访者是平等“角色”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 对来访者明确诊断
1. 在下列疾病中,不属于神经症的是
A疑病症
B强迫症
C孤独症
D焦虑症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孤独症
2. 关于睡眠需要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幼儿每天睡眠12—22小时
B青年人睡眠一般睡6—8小时
C中老年人睡眠比青年人少
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D成人属于短睡眠者,睡3—5小时
3. 提出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自我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师生关系中的态度和品质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
C行为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人本主义理论
4. A型行为的特征是
A时间紧迫感
B竞争敌意
C A.B都对
D A.B都错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A.B都对
5. 关于睡眠剥夺研究,不正确的叙述是
A受试者会出现错觉和幻觉
B受试者会出现补偿性的“返回”现象
C受试者需要多次足够的睡眠才可以得到明显恢复
D受试者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冲动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受试者需要多次足够的睡眠才可以得到明显恢复6. 系统脱敏疗法的步骤不包括
A制订焦虑等级
B消除阻抗
C脱敏治疗
D放松训练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消除阻抗
7. 患者夜间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属于睡眠障碍中的
A失眠
B保持睡眠困难
C入睡困难
D早醒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保持睡眠困难
8. 系统脱敏的步骤不包括:
A 放松训练
B 列出等级脱敏表
C 暴露于强烈的焦虑环境中
D 放松状态下想象脱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暴露于强烈的焦虑环境中
9. 某病人拒绝医生有关癌症诊断,先后就诊许多医院,来证实自己没有病。
该病人使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转移机制
B压抑机制
C否认机制
D反向机制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否认机制
10. 由于家庭、工作环境变化提出新的角色要求时,病人退出病人角色,这是
A角色行为减退
B角色行为缺如
C角色行为恐惧
D角色行为冲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角色行为减退
11. 有人把疼痛经验分为疼痛的感知成分、疼痛的情感成分和疼痛的认知评价成分三种,并对此用不同的心理控制方法,对于疼痛的感知成分,可采用何种控制方法
A暗示
B想象
C放松和呼吸调节技术
D自我指导训练方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放松和呼吸调节技术
12. 如果指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消失的现象称为
A恢复
B消失
C消退
D潜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消退
13. 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发生后导致积极的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减弱的现象属于( )
A惩罚
B消退
C消除
D负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消退
14. 包含信息量最大的交往方式是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非言语交往
D言语交往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言语交往
15.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A 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C 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 发挥个人的潜能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16. 主要适用于慢性疾病患者的护患关系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 以上均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指导-合作型
17. 有关求医行为,正确的是
A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大都有疾病存在
B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全部有疾病存在
C被动的,可以没有疾病存在
D主动的,必须有疾病存在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可以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大都有疾病存在
18. 在心理治疗中.下列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多种治疗的方法
B采取药物辅助治疗
C对亲友采取回避措施
D给病人出主意想办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给病人出主意想办法
19. 贝克提出了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是:
A生活事件的性质
B生活事件的量
C个体的认知因素
D个体对刺激的反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个体的认知因素20. 手术病人术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
A过度依赖
B焦虑恐惧
C抑郁无望
D敌意愤怒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焦虑恐惧
21. 心理咨询主要是解决人们的
A心理困惑和障碍
B心身疾病
C精神病
D以上都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以上都是
22. 森田疗法最主要的治疗对象是
A神经症
B不良行为
C轻度精神障碍
D社会适应不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神经症
23. 关于手术前焦虑的错误叙述是
A术前焦虑程度与术后恢复情况呈倒“u”字形的函数关系
B术前焦虑程度与术后焦虑、疼痛程度及恢复存在线性关系
C术前焦虑程度与术后恢复情况呈“u”字形的函数关系
D术前焦虑程度高表示病人术后疼痛程度高,恢复程度缓慢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术前焦虑程度与术后恢复情况呈“u”字形的函数关系
24. 精神分析疗法中,治疗者要求病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的做法称为
A发泄疏导
B自由联想
C挖掘潜意识
D建立治疗关系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B自由联想
25.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是
A情绪障碍
B不合理信念
C错误的习得性
D潜意识冲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不合理信念
1. 包含信息量最大的交往方式是
A面部表情
B身段表情
C非言语交往
D言语交往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言语交往
2. 认为“异常心理是由生物学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的理论模式为:
A 行为模式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C 心理动力学模式
D 社会模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 心理生物学理论模式
3.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是
A情绪障碍
B不合理信念
C错误的习得性
D潜意识冲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不合理信念
4. 应用并无药理活性的中性制剂治疗病人时,如果病人相信此制剂会有特殊治疗效果,临床上确实可出现预期疗效,这种现象称为
A药物治疗效应
B药物生理效应
C社会效应
D安慰剂效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安慰剂效应
5. 行为治疗的目的是:
A 纠正不适应的认知模式
B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C 重现童年期的心理冲突
D 发挥个人的潜能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 改变不适应的行为模式
6. 认知过程包括
A感觉、知觉、记忆、意志、思维
B知觉、记忆、注意、兴趣、思维
C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
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
7. 如果指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消失的现象称为
A恢复
B消失
C消退
D潜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消退
8. 与生物反馈疗法原理有关的行为学习理论是
A示范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
C经典条件反射
D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内脏操作条件反射
9. 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称为
A神经疾病
B精神疾病
C社会疾病
D心身疾病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心身疾病
10. 下列不属于行为治疗的是
A厌恶疗法
B满灌疗法
C暗示疗法
D逐级暴露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暗示疗法
11. 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把治疗者当成喜欢的、热爱的、思念的对象,这是
A自作多情
B自由联想
C正移情
D精神病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正移情
12. 心理治疗不适合下列哪类临床病人
A急性疾病的病人
B慢性疾病的病人
C社会适应不良
D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D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13.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病人突然停止话题、或反复陈述或要求终止治疗的现象称为
A阻抗
B发泄
C移情
D压抑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阻抗
14. 让病人直接面对能产生强烈焦虑的环境的行为疗法是
A逐级暴露
B生物反馈
C满灌疗法
D厌恶疗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满灌疗法
15. 下列哪项不属于班杜拉示范作用的内容:
A注意
B潜抑
C行动
D泛化
本题分值: 4.0
标准答案: D泛化
16. 患者夜间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属于睡眠障碍中的
A失眠
B保持睡眠困难
C入睡困难
D早醒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保持睡眠困难
17. 母乳喂养对于婴儿心理健康的主要作用是:
A 给予适宜的刺激
B 给予充足的营养
C 给予有效免疫力
D 给予温暖的母爱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给予温暖的母爱
18. 有人把疼痛经验分为疼痛的感知成分、疼痛的情感成分和疼痛的认知评价成分三种,并对此用不同的心理控制方法,对于疼痛的感知成分,可采用何种控制方法
A暗示
B想象
C放松和呼吸调节技术
D自我指导训练方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放松和呼吸调节技术
19. 精神病科医师在判断就诊者是否有心理异常时经常采用的判断标准是:
以上都对
以经验为标准
社会适应性标准
病因和症状是否存在的标准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以上都对
20. 有关手术前克服病人恐惧情绪的示范法比较合适的模式是
A真实焦虑模式
B应对模式
C 驾驭模式
D以上均不合适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应对模式
21. 病人求医行为的动机是
A治疗疾病
B保健
C非医疗目的
D 以上均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 以上均是
22. 系统脱敏的步骤不包括:
A 放松训练
B 列出等级脱敏表
C 暴露于强烈的焦虑环境中
D 放松状态下想象脱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暴露于强烈的焦虑环境中
23. 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
A惩罚
B消退
C负强化
D正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负强化
24. 认为行为不仅包括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的观点属于:( )
A行为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
C广义行为的概念
D狭义行为的概念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广义行为的概念
25. A型行为的特征是
A时间紧迫感
B竞争敌意
C A.B都对
D A.B都错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 A.B都对
1.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是
A情绪障碍
B不合理信念
C错误的习得性
D潜意识冲突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不合理信念
2. 在交谈中期,护士应该
A采用开放式晤谈
B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C总结交谈内容
D 以上均可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B善用启发诱导,促使双方交谈
3. 有人把疼痛经验分为疼痛的感知成分、疼痛的情感成分和疼痛的认知评价成分三种,并对此用不同的心理控制方法,对于疼痛的感知成分,可采用何种控制方法
A暗示
C放松和呼吸调节技术
D自我指导训练方法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C放松和呼吸调节技术
4. 贝克提出了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最重要的是:
A生活事件的性质
B生活事件的量
C个体的认知因素
D个体对刺激的反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个体的认知因素
5. 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
A惩罚
B消退
C负强化
D正强化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负强化
6. 如果指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消失的现象称为
A恢复
C消退
D潜伏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C消退
7. 认为行为是指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只有行为才是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的观点属于:( )
A狭义行为的概念
B生物医学的概念
C广义行为的概念
D行为主义的概念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A狭义行为的概念
8. 应用并无药理活性的中性制剂治疗病人时,如果病人相信此制剂会有特殊治疗效果,临床上确实可出现预期疗效,这种现象称为
A药物治疗效应
B药物生理效应
C社会效应
D安慰剂效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D安慰剂效应
9. 系统脱敏的步骤不包括:
A 放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