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附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附答案)(1)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梦的远方
林清玄
①有时候回想起来,我母亲对我们的期待,并不像父亲那样明显而长远。

小时候我的身体差、毛病多,母亲对我的期望大概只有一个,就是祈求我的健康。

为了让我平安长大,母亲常背着我走很远的路去看医生,所以我童年时代对母亲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趴在她的背上去看医生。

②我不只是身体差,还常常发生意外。

3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顿时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

母亲立即抱着我以跑百米的速度到街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全休假去了,母亲急得满眼泪,却毫无办法。

“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生馆找到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又有了呼吸,眼睛也张开了。

直到你张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

”母亲一直到现在,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一个儿子。

听说那一天她为了抱我看医生,跑了将近10公里。

③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身体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抓药来给我补身体,可能是补得太厉害,我6岁的时候竟得了疝气,时常痛得在地上打滚,哭得死去活来。

“那一阵子,只要听说哪里有先生、有好药,都要跑去看,足足看了两年,什么医生都看过了,什么药都吃了,就是好不了。

有一天,一个你爸爸的朋友来,说开刀可以治疝气,虽然我们对西医没信心,还是送去开刀了。

开一刀,一个星期就好了。

早知道这样,两年前就送你去开刀,不必吃那么多的苦。

”母亲说吃那么多的苦,当然是指我而言,因为她们那时代的妈妈,从来不会想到自己的苦。

④过了一年,我的大弟得小儿麻痹,一星期就过世了,这对母亲是个严重的打击。

由于我和大弟年龄最近,她差不多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我的身上,对我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并且在那几年,对我特别溺爱。

例如,那时候家里穷,吃鸡蛋不像现在的小孩可以吃一个,而是一个鸡蛋要切成“四洲”(就是四片)。

母亲切白煮鸡蛋有特别方法,她不用刀子,而是用车衣服的白棉线,往往可以切到四片同样大,然后像宝贝一样分给我们。

每次吃鸡蛋,她常背地里多给我一片。

有时候很不容易吃苹果,一个苹果切12片,她也会给我两片。

有斩鸡,她总会留一碗鸡汤给我。

⑤可能是母亲的照顾周到,我的身体竟然奇迹似的好起来,变得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读到第二名。

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读了第二名,自己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了吗?”
⑥但身体好、功课好,母亲并不是就没有烦恼。

那时我性格古怪,很少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都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自己玩一整天,自言自语,即使是玩杀刀,也时常一人扮两角,一正一邪互相对打,而且常不小心让匪徒打败了警察,然后自己蹲在田岸上哭。

幸好那时候心理医生没有现在发达,否则我一定早被送去了。

“那时庄稼囡仔很少像你这样独来独往的,满脑子不知在想什么。

有一次我看你坐在田岸上发呆,我就坐在后面看你,那样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忍不住流泪,心想:这个孤怪囡仔,长大后不知要给我们变出什
么出头,就是这个念头也让我伤心不已。

后来天黑,你从外面回来,我问你:‘你一个人坐在田岸上想什么?’你说:‘我在等煮饭花开,等到花开我就回来了。

这真是奇怪,我养一手孩子,从来没有一个坐着等花开的。

’母亲回忆着我童年一个片段,煮饭花就是紫茉莉,总是在黄昏时盛开,我第一次听到它是黄昏开时不相信,就坐一下午等它开。

⑦我15岁就离家到外地读书了,母亲因为会晕车,很少到我住的学校看我,我们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她常说:“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

”但每次我回家,她总是唯恐我在外地受苦,拼命给我吃,然后在我的背包塞满东西。

我有一次回到学校,打开背包,发现里面有我们家种的香蕉、枣子;一罐奶粉、一包人参、一袋肉松;一包她炒的面茶、一串她绑的粽子,以及一罐她亲手淹渍的凤梨竹笋豆鄉酱……一些已经忘了。

那时觉得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

⑧那时我住在学校,每次回家返回宿舍,和我一起的同学都说是小过年,因为母亲给我准备的东西,我一个人根本吃不完。

一直到现在,我母亲还是这样,我一回家,她就把什么东西都塞进我的包包,就好像台北闹饥荒,什么都买不到一样。

有一次我回到台北,发现包包特别重,打开一看,原来母亲在里面放了八罐汽水。

我打电话给她,问她放那么多汽水做什么,她说:“我要给你们在飞机上喝呀!”
⑨高中毕业后,我离家愈来愈远,每次回家要出来搭车,母亲一定放下手边的工作,陪我去搭车,抢着帮我付车钱,仿佛我还是个3岁的孩子。

车子要开的时候,母亲都会倚在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那时我总会看见她眼中有泪光,看了令人心碎。

⑩要写我的母亲是写不完的。

我们家5个兄弟姊妹,只有大哥侍奉母亲,其他的都高飞远扬了,但一想到母亲,好像她就站在我们身边。

⑪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自己是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和一般乡村妇女没有两样,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光是这一点,使我后来成为作家。

⑫作家可能没有做官好,但对母亲是个全新的经验,成为作家的母亲,她对乡人谈起我时,为我小时候的多灾多难、古灵精怪全找到了答案。

(文章选自林清玄散文《在梦的远方》有刪减)(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作为一个保守传统的乡村妇女,母亲对我们一直无太大期望,这也正是那一代很多母亲共同的特点。

B. 文章中母亲的回忆在作者的回忆中多次出现,既补充了情节,又反映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使母亲的形象愈加丰满清晰。

C. 因为我自幼体弱多病,所以在几个兄弟姐妹中,母亲对我最为溺爱,这也是我性格古怪的原因之一。

D. “出去好像丢掉,回来好像捡到。

”这句话既有母亲对儿子离家出去的不舍和牵挂,又有再见到儿子回来时的喜悦和欣慰,话虽朴实,却令人感动。

E. 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作者用时间顺序串联起回忆中的点滴琐事,平实地叙述中溢出满满的母爱,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概括第⑥段大意并简要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4)本文对“梦”着墨不多,仅在第⑪段中写到“不过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文章标题却是《在梦的远方》,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案】(1)A,C
(2)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写出了母亲每次给我带的东西之多之杂,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无比疼爱和无微不至关心(关怀备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爱。

(3)本段主要写作者那时古怪的性格及母亲对此的关注和担忧。

这段内容既是对第⑤段作者“身体好”“学习好”,母亲似乎可以放心的转折,又是母亲由担忧作者身体健康到担忧作者的心理健康的转折,也与文章末段中的“古灵精怪”遥相呼应,凸显了母亲对成长中的作者全方位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尽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①作者从小在母亲的爱中长大,如今远离母亲生活,想来母子二人都会时常梦到远方,惦念着彼此。

②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这才使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远方”。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③母亲虽然只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爱与包容,给了作者一个良好的身体与人格,有了这些孩子们才会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此处可自由些,但答案都需要围绕父母的爱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A项“母亲对我们一直无太大期望”分析不当,母亲对我们的期望是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逐渐加大的,“鼓励我们要有梦想”,说明母亲对孩子有新的期望,希望他们坚持追梦。

C项两个原因都分析不当,母亲因为大弟的过世才特别溺爱我;母亲对我的溺爱不是我性格古怪的原因之一。

故选AC。

(2)“东西多到可以开杂货店”这是夸张的手法;“一罐……一包……一袋……一包……一串……一罐……”这里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写出了母亲每次给我带的东西之多之杂,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无比疼爱和关怀备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爱。

(3)文章第⑥段主要写作者那时古怪的性格(自己一个人玩,自言自语,一人扮两角,莫名其妙的哭)及母亲对此的关注和担忧(那样看了一下午,后来我忍不住流泪)。

这一段在结构上,既是对第五段作者“身体好”“学习好”,母亲似乎可以放心的转折,又是母亲由担忧作者身体健康到担忧作者的心理健康的转折,也与文章末段中的“古灵精怪”遥相呼应。

在表现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凸显了母亲对成长中的作者全方位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尽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小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文章对“梦”着墨不多,但“梦”既是文章的叙事的线索,又能突出主题。

①叙事线索:作者从小在母亲的爱中长大,如今远离母亲生活,想来母子二人都会时常梦到远方,惦念着彼此。

②突出主题:母亲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这才使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远方”。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③感情表达:孩子对“梦”的追寻,源自母亲的爱,母亲虽然只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爱与包容,给了作者一个良好的身体与人格,有了这些孩子们才会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故答案为:⑴AC;
⑵用夸张手法和排比句式,写出了母亲每次给我带的东西之多之杂,刻画了一个对儿子无比疼爱和无微不至关心(关怀备至)的母亲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爱。

⑶本段主要写作者那时古怪的性格及母亲对此的关注和担忧。

这段内容既是对第⑤段作者“身体好”“学习好”,母亲似乎可以放心的转折,又是母亲由担忧作者身体健康到担忧作者的心理健康的转折,也与文章末段中的“古灵精怪”遥相呼应,凸显了母亲对成长中的作者全方位的关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尽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⑷①作者从小在母亲的爱中长大,如今远离母亲生活,想来母子二人都会时常梦到远方,惦念着彼此。

②母亲常说:“有很多梦是遥不可及的,但只要坚持,就可能实现。

”她鼓励我们要有梦想,并且懂得坚持,这才使作者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远方”。

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③母亲虽然只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正是母亲的这种爱与包容,给了作者一个良好的身体与人格,有了这些孩子们才会在逐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此处可自由些,但答案都需要围绕父母的爱与孩子成长之间的关系)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

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⑶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

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

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⑷此题考查标题含义及个性化阅读探究的能力。

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

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
白莹
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

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

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

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

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

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
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

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

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

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

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

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

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

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

看到我拍照,便乐呵呵地说,多给我拍几张。

我知道,在大家心里,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支撑并筑牢了六盘山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风来了,一阵吹得紧似一阵,唤醒了阵阵林涛,草木们也随风舞动,像在普天狂欢。

日影在移动,时光在奔走,地塄上一株株白色的绣线菊热烈地播曳着花球;山洼里地埂上像繁星一样缀满白色的野草莓花和黄色的蕨麻花,每一丛叶子都在合力擎起一朵朵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脸庞,都在灿然仰望着太阳。

风来,它们欢舞;风去,它们静默。

像是听到了风的召唤,云也渐渐聚拢了过来,太阳躲进了云层,山谷里变得阴凉起来。

育苗进行了一多半,我们停了下来,开始给育好的苗床盖遮阴网。

桦树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种子播撒下去之后,只覆盖了薄薄一层土,容不得暴晒。

盖好遮阴网,浇上水,种子们就可以在这张舒适的“席梦思”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待哪天睡醒了,睁开惺忪的眼睛,伸一伸懒腰,然后相互招呼上一声,就纷纷把小小的脑袋从土里探出来了,然后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出叶瓣,待它们有了直面风雨阳光的能力,我们就会掀去遮阴网。

那时,它们一定会惊呼着,舒展小小的叶片,来拥抱这个世界。

下午,育苗工作早早结束。

风慢下了脚步,太阳也钻出了云缝。

微喷管已接好,细雨般喷洒的水滴迎着西斜的阳光开始滋润这块土地。

我爬上山洼,坐在树荫下,眺望我们的苗圃地。

清凉的风从米缸山上吹过来,吹动绿波荡漾,吹来了丝丝的寒意。

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小树苗,会被栽植到有待绿化的山川峁梁,或是被移植到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在那里扎根、成长,撑起一片绿荫,携送一缕清凉,而每一片随风而舞的叶子,是否都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处穿插了对风、云以及太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这样处理既有利于交待育苗工作的时间变化,又丰富了文章的审美意蕴。

B. 将茫茫林海比喻成“绿罗裙”,形象生动,“裁剪合体而又别致”写出了针叶林与天然林既“融接为一体”又“林相迥异”的状态。

C.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独句成段,颇具匠心,“热闹”既是对上文山谷“宁静”的回应,也开启了对下文育苗工作的叙写。

D. 文章明暗线交织,育苗工作是明线,“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一明一暗双线并行,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挖掘文章内涵。

(2)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D
(2)①照应标题,标题为“米缸山下播绿记”,详写育苗工作符合作品写作的内容;②突出护林工作的艰辛,表现护林员默默付出和乐观的品质;③详写育苗工作,提醒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珍爱人类的人家园。

(3)①从生长的环境来看,指的是对所生长的山谷和土地的记忆;②从与人的关系来看,指的是护林员艰辛育苗细心呵护的记忆;③从情感的表达米看,指的是与护林员彼此之间的真挚情感;④从主旨的揭示来看,指的是人与自然共筑家园的记忆。

【解析】【分析】(1)选项D,“文章明暗线交织”“‘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理解错误。

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文章并没有采用明暗线交织的结构形式,文本只是写米缸山下播绿的过程。

“我”的情感也没有发生变化。

故答案选D。

(2)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章详细写育苗工作的用意,首先从题目上看“米缸山下播绿记”,内容详细写育苗工作是在围绕题目进行写作。

从内容上看,详细写育苗工作是为了体现育苗工作的艰辛和绿化者的不容易。

从主题上看,详细写育苗工作是为了突出绿化环境的意义,也呼吁读者要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3)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最初的记忆”的内含,这“最初的记忆”是指小苗最初在育苗前的记忆。

从原文文句:是否都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是反问句,作者旨在表达要“保留一份最初的记忆”,从情感的表达上是在突出育苗人的艰辛,同时也在表达对人们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吁。

故答案为:⑴D;⑵①照应标题,标题为“米缸山下播绿记”,详写育苗工作符合作品写作的内容;②突出护林工作的艰辛,表现护林员默默付出和乐观的品质;③详写育苗工作,提醒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珍爱人类的人家园。

⑶①从生长的环境来看,指的是对所生长的山谷和土地的记忆;②从与人的关系来看,指的是护林员艰辛育苗细心呵护的记忆;③从情感的表达米看,指的是与护林员彼此之间的真挚情感;④从主旨的揭示来看,指的是人与自然共筑家园的记忆。

【点评】⑴客观题的考核的内容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等。

⑵此题考查对育苗工作描写的作用。

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

内容角度: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

结构角度:要考虑与标题和上下文的关系。

⑶主要考查重要语句的含义。

可以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来考虑。

在回答深层含义时,要关注文本内容,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结合作者的意图来作答。

同时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记忆”,明确记忆的含义,是什么内容的记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
白莹
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

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

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

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

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

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

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

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

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

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

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

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

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

看到我拍照,便乐呵呵地说,多给我拍几张。

我知道,在大家心里,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支撑并筑牢了六盘山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风来了,一阵吹得紧似一阵,唤醒了阵阵林涛,草木们也随风舞动,像在普天狂欢。

日影在移动,时光在奔走,地塄上一株株白色的绣线菊热烈地播曳着花球;山洼里地埂上像繁星一样缀满白色的野草莓花和黄色的蕨麻花,每一丛叶子都在合力擎起一朵朵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脸庞,都在灿然仰望着太阳。

风来,它们欢舞;风去,它们静默。

像是听到了风的召唤,云也渐渐聚拢了过来,太阳躲进了云层,山谷里变得阴凉起来。

育苗进行了一多半,我们停了下来,开始给育好的苗床盖遮阴网。

桦树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种子播撒下去之后,只覆盖了薄薄一层土,容不得暴晒。

盖好遮阴网,浇上水,种子们就可以在这张舒适的“席梦思”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待哪天睡醒了,睁开惺忪的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