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
1. (2分)某一化学反应中,其产物的总能量为80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可能是()
A . 100KJ
B . 60KJ
C . 50KJ
D . 30KJ
2. (2分) (2019高二上·杭锦后旗期末) 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mol共价键(或其可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H-H 键的键能为436kJ·mol-1 , Cl-Cl 键的键能为243 kJ·mol-1 , 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 ,则H2(g ) + Cl2 (g ) == 2HCl(g ) 的反应热(△H )等于()
A . -183 kJ·mol-1
B . 183 kJ·mol-1
C . -862 kJ·mol-1
D . 862 kJ·mol-1
3. (2分) (2016高一下·微山月考)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发出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 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 kJ,形成1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 kJ,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 b>c
B . a+b>2c
C . a+b<c
D . a+b<2c
4. (2分) (2016高二上·嘉兴期中)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4L(g)⇌2M(g)+N(g)△H>0,其平衡状态与温度(T)和压强(P1>P2)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y轴是指()
A . 气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 . 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C . L在气体混合物的体积分数
D . 气体混合物的密度
5. (2分) (2016高二上·嘉兴期中)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a mol A和b mol B,发生反应:A(g)+2B(g)⇌2C(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n mol C.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再充入少量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K值不变
B . 起始时刻和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之比为(a+b):(a+b﹣)
C . 当2v正(A)=v逆(B)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D . 充入惰性气体(如Ar)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 (2分)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 A、0.1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c(B)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四个阶段各改变一种条件并且改变的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t1=15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 . 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
C . 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
D . t5~t6阶段可能是增大压强
7. (2分) (2018高二上·淮北开学考) 向密闭容器中,按n(CO):n(H2)=1:2充入反应物,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H<0。
L(L1、L2)、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下图表示L一定时,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随X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X代表压强
B . L1<L2
C . 平衡常数:K(A)=K(B)
D . 在C点时,CO转化率为75%
8. (2分) (2016高二上·株洲期中) 将1mol X、3mol Y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3Y(g)⇌2Z(g);△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叙述正确的是()
A . 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 . 缩小体积,Y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稀有气体,Z的浓度不变
D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9. (2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超声波、压强和催化剂等
B .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的
C . 可逆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相等的现象
D . 化学限度(即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改变反应条件,提高产品的产率
10. (2分) (2017高二上·天水期末) 有可逆反应Fe(s)+CO2(g)⇌FeO(s)+CO(g),已知在温度938K 时,平衡常数K=1.5,在1173K时,K=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c(CO2)=c(CO)
B .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 . 若起始时把Fe和2.0mol CO2放入体积固定为1 L的密闭容器中,某温度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CO的浓度为1.0 mol/L,则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1.0
D . 若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恒温下达到平衡状态,再通入CO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11. (2分) (2018高二上·成都期中) 已知反应①:CO(g)+CuO(s) CO2(g)+Cu(s)和反应②:H2(g)+CuO(s) 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 ,该温度下反应③: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c(CO2)c(Cu)/c(CO)c(CuO)
B .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k1/K2
C . 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 . 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12. (2分) (2016高二上·临漳期中)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则25℃时,反应X+3Y⇌2Z的平衡常数为()
物质X Y Z
初始浓度/mol•L﹣10.10.20
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
A . 500
B . 600
C . 1 200
D . 1 600
13. (2分)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A . 33%
B . 40%
C . 50%
D . 65%
14. (2分) (2016高二上·淇县期中) 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 . 1L 0.3mol•L﹣1 CH3COOH溶液和3L 0.2mol•L﹣1 CH3COOH溶液中的H+数
B . 纯水在25℃和80℃时的pH
C . 在NH3+NO→N2+H2O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N原子数
D . 相同条件下,H2分别与Cl2、F2反应的反应速率
15. (2分)关于如图中四个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注:图中,E表示能量,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V表示体积.
A . ①表示化学反应H2(g)+Cl2(g)═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183 kJ/mol
B . ②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4A(g)+3B(g)⇌2C(g)+6D在不同压强下B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 . 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
D . ④表示10 mL 0.1 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1 mol/L盐酸,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16. (2分)水的电离过程为H2O⇌H++OH﹣,在不同温度下其离子积为KW(25℃)=1.0×10﹣14 , KW(35℃)=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c(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 35℃时,c(H+)>c(OH﹣)
C . 溶液:pH(35℃)>pH(25℃)
D . 35℃时已电离的水的浓度约为2×10﹣7mol/L
17. (2分) (2016高三下·即墨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向50mL 1mol•L﹣1的盐酸中加入烧碱,水的KW不变
B . NH4Cl和NH3•H2O混合液中,二者对对方的平衡都起了抑制作用
C . 有两种弱酸HX和HY且酸性HX>HY,则体积和浓度相同的NaX和NaY溶液中有c(Y﹣)>c(X﹣)>c(OH ﹣)>c(H+)
D . 常温下0.1 mol•L﹣1的HA溶液中=1×10﹣8 ,则0.01 mol•L﹣1 HA溶液中c(H+)=1×10﹣4mol•L﹣1
二、非选择题 (共7题;共54分)
18. (6分) (2015高三上·老河口期中)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请回答下列与甲醇有关的问题.
(1)甲醇分子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2)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H=﹣86.6KJ/mol,在T℃时,往一个体积固定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2mol H2,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开始时的3/5.
①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②下列选项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有________
A.2v(H2)=v(CH3OH)B.CO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
C.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1)+3O2(g)=2CO2(g)+4H2O(g)△H=﹣akJ•mol﹣1
②2CO(g)+O2(g)=2CO2(g)△H=﹣bkl•mol﹣1
③H2O(g)=H2O(1)△H=﹣ckJ•mol﹣1
则CH3OH(1)+O2(g)═CO(g)+2H2O(1)△H=________kJ•mol﹣1
(4)由甲醇、氧气和NaOH溶液构成的新型手机电池,可使手机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200mL含有如下离子的溶液.
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相同条件)的气体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阳极上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
19. (9分)(2018·厦门模拟) I、废水废气对自然环境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1)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Fe2+、Mn2+等金属离子,可用过硫酸铵[(NH4)2S2O8]氧化除去。
①过硫酸铵与Mn2+反应生成M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温度与Fe2+、Mn2+氧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应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
Fe2+与Mn2+被氧化后形成胶体絮状粒子,常加入活性炭处理,加入活性炭的目的为________。
(2)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NO、NO2,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A包含物质的化学式为N2和________。
(3)工业上废气中SO2可用Na2CO3溶液吸收,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C点高于B点的原因是________。
(4)Ⅱ、研究发现,NOx和SO2是雾霾的主要成分。
已知:N2(g)+O2(g)=2NO(g) ΔH=+1805kJ/mol①
C(s)+O2(g)=CO2(g) ΔH=-393.5kJ/mol②
2C(s)+O2(g)=2CO(g) ΔH-221.0kJ/mol③
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等量的NO和CO进行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2v正(CO)=v逆(N2)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34.2不变
d.该分应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e.NO和C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6) 2SO(g) 2SO2(g)+O2(g),将一定量的SO3放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其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图中a点对应温度下,已知SO3的起始压强为P0,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昝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0. (8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其工业合成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1 .在密闭容器中,使2mol N2和6mol H2混合发生以上反应.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____,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________;
(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5)如图表示工业500℃、60.0MPa条件下合成氨,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 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
(6)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 (C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________.
21. (9分)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下反应来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
(1)分析该反应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②下列各项中,不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一定条件下,CH3OH分解的速率和CH3OH生成的速率相等
c.一定条件下,CO、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 CO,同时生成1mol CH3OH
(2)图1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焓变△H________0(填“>”、“<”或“=”).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________K2(填“>”、“<”或“=”).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g)△H=﹣a kJ•mol﹣1
②2CO(g)+O2(g)=2CO2(g)△H=﹣b kJ•mol﹣1
③H2O(g)=H2O(l)△H=﹣c kJ•mol﹣1
则,CH3OH(l)+O2(g)=CO(g)+2H2O(l)△H=________kJ•mol﹣1.
(4) 2009年10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c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22. (8分)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80.10丝 1.1502034100
90.10丝 1.15030未测数据4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4和5表明,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_______(填实验序号);
(2)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_______.
(3)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相近约为________℃,推测未测数据可能为________℃,分析△t相近的原因________.
(4)经仔细辨认,数据模糊为25、35、125、250,则数据模糊A、B、C分别为________.
23. (7分)400℃时,某密闭容器中有X,Y,Z三种气体,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假定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图乙为相应时刻仅改变反应体系中某一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反应开始至平衡时v(X)=________ A,B,C三点的逆反应速率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2)若t3时改变的条件是降低压强,则Z物质的起始浓度是________ 4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3)t4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 若该反应具有自发性,则此时平衡向________ 移动(选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
(4)在图乙中绘制出t6时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后建立新平衡的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并注明速率类型.________
24. (7分) (2015高一下·如东期中) 某温度(T℃)下的溶液中,c(H+)=10﹣x mol•L﹣1 , c(OH﹣)=10﹣y mol•L﹣1 , x与y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为________,则该温度T________25(填“>”、“<”或“=”).
(2)在此温度下,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pH=a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Ba(OH)2溶液
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
/mL
溶液的pH
①22.000.008
②22.0018.007
③22.0022.00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a=________,实验②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________mol•L ﹣1.
(3)在此温度下,将0.1mol•L﹣1的NaHSO4溶液与0.1mol•L﹣1的Ba(OH)2溶液按下表中甲、乙、丙、丁不同方式混合:
甲乙丙丁
0.1mol•L﹣1 Ba(OH)2溶液体积/mL10101010
0.1mol•L﹣1 NaHSO4溶液体积/mL5101520
①按丁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②写出按乙方式混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③按甲方式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7题;共3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二、非选择题 (共7题;共54分)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1-1、
21-2、
21-3、
21-4、
22-1、
22-2、
22-3、
22-4、
23-1、
24-1、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