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2、下列有关2个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电子移动的路径是:Zn→Cu→CuSO4溶液→KCl盐桥→ZnSO4溶液
B.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装置①可用Na2SO4替换ZnSO4,用石墨替换Cu棒
C.装置②中采用石墨电极,通电后,由于OH-向阳极迁移,导致阳极附近pH升高
D.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铁棒
3、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K-1
C.混合溶液中,c(H+)=
W
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4、下列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pH=1的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K +、Cl -、Fe 2+、-
3NO B .水电离出的c(H +)=1×10-12mol/L 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K +、2-
3CO 、Na +、S 2- C .通入大量NH 3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
4NH 、Al 3+、Cl -、2-
4SO D .通入少量SO 2气体的溶液中,K +、Na +、ClO -、2-4SO 可以大量共存 5、已知反应2HI(g)
H 2(g)+I 2(g)的ΔH=+11kJ·mol -1,1mol H 2(g)、1mol I 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
436kJ 、151kJ 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 A .598kJ B .299kJ C .149.5kJ D .306kJ 6、下列变化过程中,△S >0的是( ) A .Na 2O(s)和CO 2(g)化合生成Na 2CO 3(s) B .氯气的液化
C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D .氨气与氯化氢化合成氯化铵固体
7、现行元素周期表中已列出112种元素,应该有的原子种类数是( ) A .大于112
B .等于112
C .小于112
D .不一定
8、为了配制NH 4+
与Cl -
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 ) ①适量的HC1 ②适量的NH 4NO 3 ③适量的氨水 ④适量的NaOH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下面提到的问题中,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明矾和FeCl 3可作净水剂
②为保存FeCl 3溶液,要在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③实验室配制AlCl 3溶液时,应先把它溶解在盐酸中,而后加水稀释 ④NH 4Cl 溶液可作焊接中的除锈剂
⑤实验室盛放Na 2SiO 3溶液的试剂瓶应用橡皮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⑥用NaHCO 3与Al 2(SO 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⑦在NH 4Cl 或AlCl 3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生成氢气 ⑧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⑨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得到Al (OH )3固体. A .①④⑦
B .②⑤⑧
C .③⑥⑨
D .全部
10、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 4中H 为-1价,则B 的化合价为( ) A .+1
B .+2
C .+3
D .+4
11、图是由Q 、R 、G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高温超导体的晶胞结构,其中Q 为+3价,G 为-2价,则R 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2、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制得:。
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的是()
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D.(CH3)2CBrCH2Br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硫酸与1mol Ba(OH)2 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在25℃、101kPa下,1 mol 硫和2 mol硫燃烧热相等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 kPa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14、下列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中,将液体蒸发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的操作是
A.结晶B.蒸馏C.萃取D.过滤
15、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Na2SO4溶液B.Fe(OH)3胶体
C.FeCl3溶液D.NaOH溶液
16、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与0.5 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B.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无关
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D.体系的温度升高一定是放热反应造成的;体系的温度降低一定是吸热反应造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有机物A可用作果实催熟剂。
某同学欲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乙酯,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A的电子式是_____。
(2)E的结构简式是_____,E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5)写出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羧酸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18、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件已略去)。
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摩尔质量为88 g·mol-1;B是常见的强酸;C是一种气态氢化物;气体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F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无色气体G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向含有I的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溶液出现血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2)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9、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
(2)如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A、B为体积相等的两个烧瓶。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限制使用的试剂与仪器为固体NH4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控制温度),某同学拟定了如下实验表格:
①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计算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___(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20、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某同学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Na2S2O3溶液稀H2SO4H2O V/mL c/(mol/L) V/mL c/(mol/L) V/mL
①20 10.0 0.10 10.0 0.50 0
②40 V10.10 V20.50 V3
③20 V40.10 4.0 0.50 V5
(1)该实验①、②可探究___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1=______________,V2=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③可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5=______________。
21、汽车尾气里含有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 + O2(g) 2NO(g) △H>0,已知该反应在某温度时,平衡常数K = 6.4×10-3。
回答:
(1)某温度下,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6 mol,则N2的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
(2)假定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消耗1 mol N2同时消耗2 mol NO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υ正(N2) = υ逆(NO)
(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 mo1/L、4.0×10-2 mo1/L和8.0×10-2 mo1/L,此时反应_____________(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①为碳的不完全燃烧,而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A正确;①的反应热ΔH=-221 kJ·mol-1,B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只有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1或ΔH=-57.3 kJ·mol-1, C错误;醋酸为弱酸,醋酸电离吸热,与NaOH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放出热量的数值大于57.3 kJ,这里包含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小于57.3 kJ,这是因为醋酸电离要吸热。
2、B
【解析】A.电子的移动方向为:Zn→Cu→CuSO4溶液→KCl盐桥→ZnSO4溶液,电子只经过外电路,缺少内电路离子的定向移动,溶液中由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故A错误;
B.Na2SO4替换ZnSO4,负极仍是锌放电,原电池中的铜本身未参与电极反应,所以可用能导电的石墨替换Cu棒,故B正确;
C.阳极是氯离子放电,生成酸性气体氯气,氯离子放电结束后是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阳极附近pH降低,故C错误;
D.若装置②用于铁棒镀铜,则N极为铜棒,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 没有给具体的温度和酸、碱的强弱,A错误;
B. 由于没有给具体的温度,pH=7,不一定是中性,B错误;
C. 判断溶液呈中性的依据只能是c(H +)=c(OH -),此时c(H +·L -1,C 正确;
D. 根据电荷守恒,不论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都成立,D 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
4、B
【详解】A. 常温下,pH=1的溶液中,氢离子、Fe 2+、-
3NO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3323Fe 4H NO 3Fe NO 2H O ++-
+++=+↑+,故不能共存,A 错误;
B. 水电离出的c (H +)=1×10-12mol/L ,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酸性溶液中H +能与
2-3CO 、S 2-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但是碱溶液中,K +、2-3CO 、Na +、S 2-互不反应可以共存,B 正确;
C. 通入大量NH 3后的溶液中,Al 3+能与一水合氨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 C 错误;
D. 通入少量SO 2气体的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硫、亚硫酸,均具有还原性,能和Cl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可以大量共存,D 错误; 答案选B 。
5、B
【解析】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化学键生成时需放出的能量=反应吸收的热量,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设1molHI (g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x kJ ,则:2x kJ -436kJ -151kJ =11kJ ,解得x =299,答案选B 。
6、C
【分析】△S >0,说明反应或变化过程中混乱度增大,依据微粒数的变化或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分析判断。
【详解】A .该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S <0,故A 不选; B .气体转化为液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S <0,故B 不选;
C .氯化钠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混乱度增大,△S >0,故C 选;
D .氨气和HCl 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S <0,故D 不选; 故选C 。
7、A
【分析】考查元素与核素的关系,许多元素例如氢、碳、氧等都有同位素,所原子种类多于元素种类。
【详解】A. 112种元素,原子种类大于112,故A 正确; B. 112种元素,原子种类大于112,故B 错误; C. 112种元素,原子种类大于112,故C 错误; D. 112种元素,原子种类大于112,故D 错误;
8、B
【解析】根据外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分析,注意特殊条件下电荷守恒原理的应用。
【详解】NH4Cl溶液中有水解平衡NH4++H2O NH3·H2O+H+,使c(NH4+) < c(Cl-)。
①加入HC1后有电荷守恒
c(NH4+) +c(H+)=c(Cl-)+c(OH-),因NH4Cl与HC1的混合溶液一定酸性:c(H+)>c(OH-),仍有c(NH4+) < c(Cl-)。
②加入适量的NH4NO3,c(NH4+)增大,可使c(NH4+) = c(Cl-)。
③加入适量的氨水时,电荷守恒c(NH4+) +c(H+)=c(Cl -)+c(OH-),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有c(NH4+) = c(Cl-)。
④加入适量的NaOH后,与NH4Cl反应消耗NH4+,始终有c(NH4+) < c(Cl-)。
本题选B。
9、D
【解析】①明矾和FeCl3净水,利用Al3+、Fe3+水解成氢氧化铝胶体和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固体小颗粒达到净水的目的,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①正确;②FeCl3在水溶液中发生Fe3++3H2O Fe(OH)3+3H+,为了抑制FeCl3的水解,需要加入少量的盐酸,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②正确;③AlCl3的水溶液中存在:Al3++3H2O Al(OH)3+3H +,为了抑制Al3+的水解,因此需要把AlCl3先溶解在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需要的浓度,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③正确;④NH4Cl溶液中存在NH4++H2O NH3·H2O+H+,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因此可以作焊接的除锈剂,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④正确;⑤Na2SiO3溶液存在SiO32-+H2O HSiO3-+OH-,硅酸钠溶液显碱性,与SiO2发生反应,因此盛放硅酸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能用橡胶塞,硅酸钠溶液显碱性,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⑤正确;⑥两者发生双水解,产生氢氧化铝和CO2,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⑥正确;⑦NH4Cl、AlCl3属于强酸弱碱盐,NH4+、Al3+水解造成溶液显酸性,H+与Mg反应生成H2,因此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⑦正确;⑧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其水溶液显碱性,铵态氮肥的水溶液显酸性,两者混合使用发生双水解反应,降低铵态氮肥的肥效,因此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⑧正确;⑨AlCl3的水溶液中存在:Al3++3H2O Al(OH)3+3H+,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水解以及HCl 的挥发,加热蒸干氯化铝得到氢氧化铝固体,因此与盐类水解有关,故⑨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10、C
【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的规律,NaBH4中H为-1价,Na+为+1价,则B的化合价为+(4-1)=+3价,
故选C。
11、B
【分析】利用均摊法计算出晶胞中Q、R、G三种原子的个数,再利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出R的化合价。
【详解】根据均摊法结构晶胞结构图可知,晶胞结构中R原子数目为1+8×(1/8)=2,G原子数目为2+4×(1/2)+16×(1/4)=8,Q原子数目为2+8×(1/4)=4,令R的化合价为a,则4×3+2a+8×(-2)=0,解得a=2,故R的化合价为+2,B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均摊法分析晶胞的结构,结合化合价规则解决问题,注意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12、B
【解析】甲是丁醇,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丁烯),丁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卤代烃),这说明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消去反应消去2个溴原子可以再转化为乙,则CH3CH2CHBrCH2Br、CH3CHBrCHBrCH3、(CH3)2CBrCH2Br 均是可能的,而CH3CH(CH2Br)2是不可能的,答案选B。
13、B
【详解】A.1mol 硫酸与1molBa(OH)2完全中和生成2molH2O,同时SO42-和Ba2+反应生成BaSO4沉淀,需要放出热量,所以放出的热量不是中和热,故A错误;
B.燃烧热与物质的物质的量多少无关,所以在25℃、101kPa下,1mol硫和2mol硫燃烧热相等,故B正确;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101kPa时,1mol碳燃烧若没有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碳的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将液体蒸发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的操作是蒸馏。
故选B。
15、B
【解析】胶体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
A.Na2SO4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
B. 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 FeCl3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错误;
D. NaOH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答案选B。
16、C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意义等知识,题目比较基础,难度中等。
【详解】A. 依据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1 mol H2与0.5 molO2反应生成的水状态不知,放出的热不一定是H2的燃烧热,A项错误;
B. 物质的量不同,物质的状态不同能量不同,反应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与反应物的质量和状态有关;B项错误;
C. 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指的是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C项正确;
D. 体系的温度高低不仅与吸热放热有关,还与反应条件有关,不能根据反应吸热放热确定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重点把握住燃烧热中的关键词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H2对应的稳定的氧化物就是液态水。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是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
17、CH3COOH羧基2CH3CHO+O22CH3COOH②⑤CH3CH2CH2COOH(CH3)2CHCOOH
【分析】C连续氧化得到E,二者反应得到CH3COOCH2CH3,则C为CH3CH2OH,E为CH3COOH,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HO,乙醛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有机物A可用作果实催熟剂,系列转化得到CH3CH2OH,故A为C2H4,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为CH3CH2Br,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得到CH3CH2OH,据此解答。
【详解】C连续氧化得到E,二者反应得到CH3COOCH2CH3,则C为CH3CH2OH,E为CH3COOH,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为CH3CHO,乙醛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OOH,有机物A可用作果实催熟剂,系列转化得到CH3CH2OH,故A为C2H4,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B为CH3CH2Br,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得到CH3CH2OH,(1)A为C2H4,其电子式是;
(2)E的结构简式是CH3COOH,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羧基;
(3)反应④是乙醛氧化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为:2CH3CHO+O22CH3COOH;
(4)反应①是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反应②是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得到CH3CH2OH,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是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反应④是乙醛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反应⑤是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反应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②⑤;
(5)与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羧酸的结构简式有:CH3CH2CH2COOH、(CH3)2CHCOOH。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涉及烯烃、醇、醛、羧酸的性质与转化,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18、SO2FeS+2H+===Fe2++H2S↑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解析】试题分析:无色气体G能使品红溶液褪色,G是SO2;气体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O2;F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H2O;C是一种气态氢化物,C是H2S;H是SO3;B是H2SO4;向含有I的溶液中滴加KSCN试剂,溶液出现血红色,说明I中含有Fe元素,所以A是FeS;D是FeSO4,I是Fe2(SO4)3。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G的化学式为SO2。
(2)C是H2S,电子式为。
(3)FeS与H2SO4生成FeSO4和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S+2H+= Fe2++H2S↑。
(4)Fe2(SO4)3、SO2、H2O反应生成FeSO4和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 (SO4)3+SO2+2H2O = 2FeSO4 + 2H2SO4。
点睛:滴加KSCN试剂溶液出现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一定含有Fe3+,Fe3+具有较强氧化性,SO2具有较强还原性,Fe3
+能把SO
2
氧化为硫酸。
19、ACG 产生白色的烟烧杯中的石蕊水溶液会倒流进入B瓶中,且溶液变红温度 5.35×10-y×100% 【解析】(1)固固加热制备气体,应选用A为发生装置;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采用C收集气体;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选用G进行尾气处理;选ACG;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CG。
(2)①A瓶中压强比B瓶中压强大,打开旋塞1,氯化氢气体进入B瓶并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B瓶中产生白烟;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产生白色的烟。
②反应后B瓶中压强减小,关闭旋塞1,打开旋塞2 ,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倒吸进B瓶,因为B瓶中氯化氢剩余,得到的溶液显酸性,溶液变红色;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烧杯中的石蕊水溶液会倒流进入B瓶中,且溶液变红。
(3)①从图表信息可知: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温度。
②由题可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p H值为Y,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Y mol/L,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NH4Cl 的质量为m g,其物质的量为m/53.5mol,故平衡转化率为10-Y×0.1/ (m/53.5)= 5.35×10-y×100%;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5.35×10-y×100%。
20、温度10.0 10.0 6.0
【详解】(1)该实验①、②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控制总体积相同,V1=V2=10.0;故答案为:温度;10.0;
10.0;
(2)实验①、③可探究浓度(或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同,控制总体积相同,则V4=10.0,V5=20.0-10.0-4.0=6.0,故答案为6.0。
21、0.04 mol/(L·min)BD B不变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 c>K
【分析】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平衡的特征、平衡移动原理等分析解答。
【详解】(1)υ(N2)=υ(O2)=
()
2
O
n
V t
∆
⋅∆
=
1mol-0.6mol
2L5min
⨯
=0.04 mol/(L·min);
(2)A、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恒温、恒压时其体积不变,反应中只有气体,其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密度必然
不变,不可作为平衡标志。
B、正反应消耗1 mol N2必定生成2 mol NO,已知同时消耗2 mol NO,即NO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可作为平衡标志。
C、反应中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质量都不变,其摩尔质量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必然不变,不可作为平衡标志。
D、只有化学平衡时,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故“2υ正(N2) = υ逆(NO)”可作为平衡标志。
答案选BD。
(3)A图:对正反应吸热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使K变大,A图正确。
B图: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起始时有催化剂反应先达到平衡,但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有、无催化剂平衡时NO 浓度应相同,B图错误。
C图:T1温度较高,反应先达到平衡。
对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氮气转化率增大,C图正确。
答案选B。
(4)按化学方程式,一定量的NO相当于等物质的量的N2、O2组成的混合气体,则该NO可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建立与原平衡等效的化学平衡。
保持原密闭容器恒温恒容,将NO建立的平衡并入(相当于加压),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平衡不移动,故NO体积分数不变;
(5)由某时刻的浓度数据,求该时刻的浓度商Q c=
()
()()
2
22
NO
N O
c
c c⋅
=
()2
2
12
8.010mo1/L
2.510mo1/L 4.010mo1/L
-
--
⨯
⨯⨯⨯
=0.64。
因
Q c>K,故反应逆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