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环保教育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经济信息
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环保教育探讨
扈海玉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生态环保铁军,应从基础教育抓起。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二者结合具有必然性。
思想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任务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可能,其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为渗透环保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通过思想政治课渗透的环保教育不但更持续、更具体、更系统全面,而且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环保意识,践行环保公德。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渗透;环保教育;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418-02
环境问题是世界的永恒话题,我国保护环境的责任担当义不容辞。
李干杰部长指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造一支生态环保铁军。
[1]曹慕源曾针对河南大学生群体做过一份调查,问卷显示53.47%的被调查者遇到他人破坏环境时选择不去制止。
[2]这说明,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距离预期水平相差甚远,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应从基础教育抓起。
中学思想政治课对渗透环保教育有自身的优势,二者的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政治课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环保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中学生是公民的一部分,理应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其次,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较成人更强、意识更容易观念化、知识传播倾向更强,从教育实效的角度考虑,增强中学生群的体环保意识更事半功倍,影响更久远。
再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优质生态产品的继续创造有赖于中学生群体,尽早的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创造生态产品的责任意识。
2.德育任务的需要
思想政治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科目,肩负德育重任。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对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环保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一种,是衡量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教师评价学生道德品质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学科是学校教育的最优选择,将环保意识及行为落到实处,是政治课完成德育任务的内在要求。
3.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需要
思想政治学科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制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都包含了对环境教育的要求。
政治认同方面,除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理念,这些政策的认同需要环保教育;理性精神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是思政课的职责;法制意识方面,教育学生遵守环境保护法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公共参与方面,学生不仅要有环保意识、更要将之付诸行动,成为生态环保铁军的一员。
二、政治课渗透环保教育的优势
1.思想优势
环保知识与唯物辩证知识结合,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环境相关的矛盾关系,并正确看待这些矛盾关系,对环保教育事半功倍。
生态环保从某种角度上说与经济发展相矛盾,许多人只看眼前的利益,看不到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面。
环保对生活也有影响,比如,塑料袋为生活带来了便利,却不利于环境。
这些矛盾冲突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讲解相对会更耗时耗力,思政教师有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做奠基,学生在思政课堂倾向利用唯物辩证思维、对立统一规律解决问题,理解起这些矛盾冲突相对容易。
2.人文优势
思想政治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气息。
他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都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便于教师在环境话题与教学内容间切换。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保境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结合,使环保渗透更系统、连贯和持久,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具综合性、全面性和具体性。
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环保渗透,学生不用死记硬背知识点,就能感受环保、接受环保、践行环保,潜移默化中将知识转化为观念,并用观念指导实践。
3.实践优势
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认同度,完成道德认知由依从到认同到内化的转变,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品德结构,所以环保教育意识渗透的同时还应结合实践教育。
[4]政治活动课为教师组织环保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
环保教育是德育内容的一部分,政治课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较其他科目更自由、灵活。
此外,思想政治学科相对其他学科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更强,教师可以更灵活的布置与环保有关的实践性作业,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环保知识付诸行动,达到知行合一。
4.评价优势
思政学科的德育性使其对学生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的评价更及时、更具权威性和可信性。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人。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评价不单要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要反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情况。
环保行为是道德行为的一部分,便于学生操作和教师的量化观察,作为考察学生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中学政治课渗透环保教育的路径
1.榜样示范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他人行为及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使自身获得某种行为反应的活动,[5]榜样的正面影响及其获得的积极强化性结果,对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激励作用。
思政课环保渗透就可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榜样力量,选取正面素材和案例,激励学生效仿和学习。
教师、偶像、先进代表等的环保行为都可以作为素材,融入政治课堂。
如淄川道口学校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校羽毛球场馆周围的空地上开展集体植树,不仅装饰了校园,也美化了学生的心灵;青少年偶像王俊凯践行环保,任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等。
此外,政治课堂也可宣传学生的环保事件,让学生意识到环保应从“我”做起。
生活中的环保案例很多,任何人恰当的环保行为都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充分利用榜样的带头作用,就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内容巧设
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所涉及的
文化视野
建迷信。
出版社要加强审核,坚决不能被境外反华势力利用,伤害我国的人民群众和社会和谐发展。
4.控制出版物自办发行流程,提升出版社效益
首先,要建立起预算管理制度,确定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图书发行与销售目标,按时定期将销售数据与计划预期相比较,同时与往期数据相比较,找到问题,同时找到发生问题的原因,寻找差距,尽快弥补差距,解决自办发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根据过往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市场的地域差别、图书的受欢迎程度,同时顾及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图书销售折扣政策与收款政策,严格执行并且动态修改这些政策。
建立起区域负责制度,将销售区域进行分区,设置销售经理,积极开发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维护好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的关系,确保消费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服务。
再次,要积极开辟线上营销渠道,多多开展线上营销活动。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很多的出版社都在网上开设网店,甚至有相当比例的出版社在线上的销售量要远远大于线下的销售量。
出版社想要在自办发行上取得更大的成果,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利用互联网,出版社可以将营销活动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也能够快速联系作者,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建立起读者群与作者群,如此就有了稳定的销售与内容获得渠道。
5.加强出版社自办发行管理团队建设
出版社自办发行业务的开展,必须要有强大的团队作为支撑,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人员招聘上,要选择一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杜绝托关系、找门路向出版社塞人的陋习,杜绝贪腐等一切不正之风,保证管理团队的高效与廉洁。
要广招人才,要不拘一格用人才,更要重视年轻人才以及所有有创新精神的人。
在当下这个互联网深入到方方面面的时代,必须要重视互联网营销管理团队的建设,使用一些互联网人才,加强技术建设,不断引入互联网新技术与新理念,在人才的选拔、使用、晋升、培养等方面,要充分向互联网倾斜。
同时要慎用临时工,给临时工和兼职人员一条清晰的上升通道,让他们对出版社产生认同感,为团队建设储备后备人才。
同时,出版社自办发行管理团队必须要有一个级别足够高的领导,才能够让自办发行管理业务顺利开展。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出版社自办发行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国家和出版社必须要充分重视自办发行管理,也要给予相关部门充足的主动权,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出版社自办发行管理团队中,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为我国出版社自办发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晴.出版社自办发行内部控制的思路[J].中国出版,2008(12):36-38.
[2]李居仁.出版社自办发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2(7):60-61.
[3]周求珍.出版社自办发行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J].出版经济,2000(1):39-41.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为教师随时切入环保话题提供了可能性。
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相应环境的基础上、政治制度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传统文化中到处能发现环保的影子,哲学生活逃不开自然规律和法则。
各方面知识的讲解,教师对环保都有话可说,且能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渗透。
具体来说,教师既可选取与教学目标相关的环保案例、也可创设环保情境、还可以简单地利用过渡语句渗透环保意识。
如中国传统文化讲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传统文化为环保活动设计标语或撰写宣传文,具体可以是一首诗词、一篇古文、一副对联等;还可以将古人环保的智慧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如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布及渔网造纸,变废为宝。
只要教师巧妙地设计环保教育环节并与教学内容融合,就能达到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双赢。
3.知行结合
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不少于总课时数时间的20%来开展课堂活动及相关的实践活动,为环保实践赢得了机会。
实践课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把环保实践作为切点,将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联系起来,把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连接起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环保理论的认同度,最终达到环保的知行合一。
如“遵守规则”这一框题,就可以将“共享单车违规使用”作为课题,组织校外活动课,在学生的观察、访谈、记录过程中渗透绿色出行的环保观。
这不但不妨碍教学目标的达成,反而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评价激励
思政学科德育任务的特殊性使其可以建立与学生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挂钩的特殊评价机制。
政治课教师应设置特定的评价机制,使学生成绩不但能反映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反映学生的平时素质和道德表现。
规定卷面成绩、课堂表现及道德行为各占成绩比例。
这样,既能反映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便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为日后素质考察提供依据。
又能鼓励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避免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的现象。
环保行为具有贴近学生生活、可操作性强的特征,且行为频次、影响便于教师观察和量化,完全可以纳入道德行为与思想政治课的成绩建立联系。
一旦评价机制与环保行为挂钩,学生付出的环保行动就有了回报,值得激励和不当的环保行为都能得到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在教师的引导下正向发展。
长此以往,学生短暂的激励行为就会变成道德习惯,成为生态环保铁军的一员。
参考文献:
[1]韩军鹏.打造生态环保铁军,/2018-04/26/content_40307133.htm,2018-04-16.
[2]曹慕源.河南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18(5):98-100.
[3]新华社./19da/2017-10/18/ content_41751715.htm, 2017-10-18.
[4]桑爱友,孙绪民.思想灌输:政治教育的心理学依据[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8):124-127.
[5]赵志红.自我效能理论简述[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4):98-99.
作者简介:扈海玉(1990-),女,河南三门峡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科教学(思政)研究。
上接(第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