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二年级学校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生活中的大数计划
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认识计数单“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者分析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在课堂上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从生活的实例入手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动手活动,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并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
组成。
知识与技能: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
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
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及难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数感。
解决措施:借助多种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使学生亲身经历后自己总结出答案。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
1.出示一段含有大数的介绍我们美丽的城市长春的文
字,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2.学生数正方体。
现自主探究用什么方法数,再总结
汇报。
借助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的
认识计数单位,体现数形结合。
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具体感受。
使学生具体感受。
3.3.
用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千”和“万”到底有多大,并且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完成课后习题。
充完整。
完成课后习题。
4.4.
小结。
小结。
依据的理论依据的理论 动手操作,亲身感受,自主总结。
动手操作,亲身感受,自主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知识点 学习水平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使用效果
认识计数单
位 了解单位间
的关系的关系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完成
数位顺序表数位顺序表 计算机,投影仪显示内容显示内容
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
兴趣,兴趣,促进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加加
深记忆。
深记忆。
发展数感发展数感
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的具体感受
计算机,投影仪
显示内容显示内容 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的内容
引起学生的
兴趣,兴趣,促进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加加
深记忆。
深记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时间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情境引入情境引入
出示一段含有大数的介绍我
们美丽的城市长春的文字,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大数并说一说自己课前
5分钟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
读这段文字?读这段文字? 师:你能用这段话中的大数介绍一下长春
吗?吗? 师: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
谁愿意说
学生口答,思考
并回答并回答 从同学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引入教学内容
收集的大数。
收集的大数。
一说你收集的大数?一说你收集的大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
通过一系列的
活动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
位。
位。
20分钟
1.(出示大正方体).(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样数的? 学生数。
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汇报。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确的?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
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⑵计算机演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100;;
组1:我们组数有
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00,这个,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00,,100×10=100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100,,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主总结
数正方体的方法从而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地数,一百、一百、一百、二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
千。
(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10;再十个十个;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100;最后;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
到一千。
⑶师: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100;最后一百个一百;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个数
2个一百是多少?个一百是多少?33个一百呢?个一百呢?55个一百?百?9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 10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板书:10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
样数?样数?
(板书:(板书:10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怎样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地数,一千、一千、一千、二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
(学生一起数)万。
(学生一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少?
3师:老师有几幅图,
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个。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体的芯。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
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①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么数地这么快?
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木块。
②师:我只看到3个十?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木块。
③师:一百在哪了?了? 生:生:1010个十就是100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小木块。
应用新知应用新知 用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和动手
操作活动让学
生感受“千”和“万”到底
10分钟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
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少粒豆子?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
有9个百,
6个十,个十,33
个一。
个一。
组2:我们
组有972
通过动
手活动
感受“千”和“万”
有多大,并且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
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
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摆。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的?
师: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
就到前面拿几个。
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报。
个豆子。
有9个百,
7个十,个十,22
个一。
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
有9个百,5个十,个十,44个一。
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
有9个百,9个十。
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
有10个百,百,11个十,十,22个一。
一。
组1: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
们拿了3个十,个十,77
个一。
个一。
组2:我们
组有972
个,还差28个,我们拿了2
个十,个十,88
个一。
个一。
组3:我们
组有954个,还差
46个,我们拿了4
个十,个十,66
个一。
个一。
到底有
多大多大
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就
是多少了?(一万)是多少了?(一万) 师: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师生惊叹:哇!一万粒豆子是这么多呀!豆子是这么多呀! 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获?
组4:我们组有990个,还差10个,我们拿了1
个十。
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多了
12个,拿走1个十,
2个一。
个一。
总结总结
谈收获谈收获
5分钟
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获?
生1:我会
一百一百地数、一
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
数了。
生2:我会用好办法数豆子了。
了。
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总结归纳的能力的能力
教 学 反 思
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这节课,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因此,课上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具体动手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大数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对知识的认识。
同
时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特别是利用电脑形象地再现数的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各个计数单位形成表象,使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了解各单位间的关系。
并认识到随着数的
增大,相应的计数单位也要增大。
在遇到更大的数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大的计数单位来数。
因此,教师提问:“更大的数你打算怎样去数?”时,学生自然想到要“一千一千地数”,借助于电脑中的数学模型,师生共同数“一千一千地数”模型,使学生感受到“十个一千是一万”。
练习中,我利用信息技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性强的优势,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特别是在练习中及时地评价,使他们将饱满的情绪保持到课的结束。
在练习中及时地评价,使他们将饱满的情绪保持到课的结束。
这节课我还将评价与今天所学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显示了设计的独特之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
感。
感。
专
家
点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