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的合成及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的合成及表征
金岩;刘潮;李振建;张帅波;冯柏成
【摘要】利用苯酚和浓硫酸为起始原料,经过磺化反应、脱水缩合反应、SN2亲核取代反应、加氢还原四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实验结果表明,HPLC≥98.0%,目标产物的总收率为69.7%,并且利用IR、LC-MS和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标准品相符.
【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8(035)005
【总页数】4页(P25-28)
【关键词】苯酚;磺化反应;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
【作者】金岩;刘潮;李振建;张帅波;冯柏成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46.3
聚酰亚胺(PI)是一类以酰亚胺环为特征结构的聚合物,这类高聚物具有突出的耐热性、优良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及稳定性能等[1-3]。
由于热塑性聚酰亚胺(TPI)分子链中亚胺基的含量降低,改善了聚酰亚胺的加工性能,因此TPI的制备变得尤为
重要[4]。
芳香二胺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主链上含有柔性砜基基团,可以
增加聚酰亚胺的可溶性,可用于TPI的制备。
同时还可以与酸酐、酸的卤化物、异氰酸盐(酯)等反应,生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可用于胶片、绝缘材料和胶粘剂等[5]。
因而,探究其性质并合成此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中涉及的此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较多,Rajasekar等[6]报道利用4,4′-二羟基
二苯醚和对氯硝基苯在DMSO作溶剂和K2CO3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了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醚,转化率达到了80%以上,但是溶剂使用量大,废水难处理。
虞鑫海等[7]利用4,4′-二羟基二苯醚和对氯硝基苯,钯碳和水合肼还原合成了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醚,但利用混合溶剂,收率较低。
Wada等[8]利用对硝基苯酚和4,4′-二氯二苯砜,钯碳和水合肼加氢还原合成了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但利用了KOH和NaOH混合催化剂,NMP做溶剂,条件复杂,且安全系数低。
本文以廉价易得的苯酚和浓硫酸为原料,经过磺化和脱水反应合成4,4′-二羟基二
苯砜,在经过SN2亲核取代反应和加氢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4′-双(4-氨基苯
氧基)二苯砜。
此法目标产物选择性好、操作步骤简单,所用原料等价廉易得、安
全系数高,收率和纯度较高。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与仪器
苯酚、对氯硝基苯、DMF均为分析纯,上海麦克林生化有限公司;浓硫酸、乙醇
均为工业级,烟台莱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细化工厂;苯,分析纯,青岛海力诺化工有限公司;Raney Ni,工业级,上海迈瑞尔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
产分析纯。
P230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大连依利特公司;Agilent 6500型液质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 500M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Tensor27型傅里叶
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0.5 L高压釜,烟台天一中福化工机械科技有限
公司;HH-420型数显恒温水(油)浴锅,邦西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DZ-2AII
型真空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2 合成路线
通过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合成分析,设计合成路线见图1。
1.3 对羟基苯磺酸(化合物(1))的合成
在室温条件下,向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器的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3.5g (0.25 mol)苯酚及15.0 g(0.15 mol) 98%浓H2SO4,n(浓H2SO4)∶n(C6H5OH)为0.6∶1。
升温100 ℃下回流反应2 h。
图1 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的合成路线
1.4 4,4′-二羟基二苯砜(化合物(2))的合成
加入10 mL分水器(分水器中注满苯),并往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苯,升温至
160 ℃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将水从分水器中放出,2.5 h反应基本完全。
旋蒸出苯,剩余物为棕黑色块状固体。
加水搅拌溶解,抽滤得粗品。
向粗品中倒入
w(NaOH)=30%的溶液,煮沸,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
滴加稀H2SO4调至
pH=2,得结晶,抽滤,干燥后得到白色针状晶体26.9 g,收率86.0%。
1.5 4,4′-双(4-硝基苯氧基)二苯砜(化合物(3))的合成
500 mL四口烧瓶中加入25.0 g(0.1 mol)4,4′-二羟基二苯砜,8.0 g(0.2
mol)NaOH和100 mL DMF,开启搅拌后油浴加热至回流温度148 ℃,滴加用100 mL DMF溶解的对氯硝基苯31.6 g(0.2 mol),滴加4 h后保温2 h。
将反应
液倒入水中,抽滤得淡黄色粗品。
用w(NaOH)=30%的溶液碱洗,保温搅拌30 min,抽滤,干燥得到黄色粉末44.0 g,收率89.5%。
1.6 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化合物(4))的合成
向高压釜中依次加入4,4′-双(4-硝基苯氧基)二苯砜30 g(0.06 mol),150 mL
ρ(CH3CH2OH)=0.8 mol/L溶液,Raney Ni 3.0 g。
氮气置换后充入4.0 MPa
H2,反应温度60 ℃,反应3 h。
反应完毕后降温至50 ℃,拆釜倒出反应液并热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剩余物进行抽滤,滤饼用30% 冰乙醇溶液漂洗三次,滤饼干燥后得到灰白色粉末27.1 g,收率90.4%。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化合物(1)合成的主要因素
2.1.1 n(浓H2SO4)∶n(C6H5OH)
保持反应温度为160 ℃,反应物摩尔比对化合物(1)收率的影响见表1。
表1 反应物摩尔比对化合物(1)收率的影响n(浓H2SO4)∶n(C6H5OH)产量/g收率,%0.4∶121.669.10.5∶124.678.60.6∶126.986.00.7∶123.976.5
从表1可以看出,当浓硫酸加入量不足时,反应未能完全进行,仍有原料剩余;
当硫酸加入量过量时,会伴有副反应产生。
依据定位规律可能还有间位副产物生成,从而降低反应的收率。
因此,实验所选用最佳n(浓H2SO4)∶n(C6H5OH)为
0.6∶1,此时收率达到86.0%。
2.1.2 反应温度
保持反应物摩尔比一定,反应温度对化合物(2)收率的影响见表2。
表2 温度对化合物(2)收率的影响温度/℃产量/g收
率,%14023.575.215025.681.816026.986.017024.779.118023.976.4
从表2可以看出,伴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物的收率先上升后降低。
当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变慢,原料未完全反应,收率下降;温度升高时虽然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副反应增多也会影响产品的收率。
因此,根据表2的实验结果可知,反应的最佳
温度为160 ℃。
2.2 影响化合物(3)合成的主要因素
2.2.1 溶剂的影响
合成化合物(3)的反应机理属于SN2亲核取代反应,亲核试剂从反应物离去基团的背面向与它连接的碳原子进攻,先形成弱的化合键。
当反应达到过渡态时,亲核试剂与碳原子之间的键开始大量稳定结合,形成产物。
一方面,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会加快过渡态的形成;另一方面,会使离去基团快速离去形成稳定底物。
相对而言,极性非质子性分子很少包围负离子,对SN2反应是有利的[9]。
同时,回流条件下,不同溶剂的沸点对反应速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反应时间也会大大缩短[10]。
所以,本实验具体考察了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亚砜(DMSO) 3种不同沸点极性非质子溶剂对该反应收率的影响。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溶剂对化合物(3)收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溶剂对化合物(3)收率的影响溶剂产量/g收率,%N,N-二甲基甲酰胺
44.089.5N,N-二甲基乙酰胺40.081.3二甲基亚砜33.768.4
从表3可以看出,当温度过高时,会使副反应增多,导致收率急剧下降。
因此,
根据表3的实验结果可知,反应所使用的溶剂为DMF,最佳反应温度为148 ℃。
2.3 影响化合物(4)合成的主要因素
本实验中的化合物(3)具有两个—NO2基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液相催化加氢反应快,后处理简单。
影响合成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溶剂乙醇的浓度、反应压力及反应温度。
2.3.1 ρ(CH3CH2OH)的影响
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改变乙醇浓度对化合物(4)收率的影响见表4。
表4 ρ(CH3CH2OH)对化合物(4)收率的影响乙醇浓度/(mol·L-1)产量/g收
率,%0.423.578.30.625.785.70.827.190.40.9525.183.71.024.983.0
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中含水量过少或者过多时,产物收率较低,0.8 mol/L乙醇收率最高。
增加乙醇浓度,会使产品在乙醇中溶解而导致收率下降;降低乙醇浓度,
可能会使反应进行不完全或者反应时间增加,同样也会导致收率降低。
所以
ρ(CH3CH2OH)=0.8 mol/L。
2.3.2 反应压力的影响
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改变反应压力对化合物(4)收率的影响见表5。
表5 反应压力对化合物(4)收率的影响压力/MPa产量/g收
率,%322.575.0427.190.4527.892.5
在硝基化合物选择性加氢的多相催化反应中,存在底物和H2分子向固体催化剂表面的扩散,二者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竞争吸附[11]。
随着氢压从3.0 MPa升至5.0 MPa,液相中H2溶解度随之增大,有利于H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底物发生反应,收率由75.0%上升到 92.5%。
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砜基会被部分还原成醚,选择性下降。
综合斟酌选择反应压力在4.0 MPa。
2.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改变反应温度对化合物(4)收率的影响见表6。
表6 温度对化合物(4)收率的影响温度/℃产量/g收
率,%4019.565.25024.280.66027.190.47027.391.08025.284.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收率逐渐升高。
但是80 ℃时收率反而下降,可能高温高压下导致副反应发生,如开环反应、砜基被还原等。
考虑到安全因素,选择反应温度为60 ℃。
2.4 产品结构的表征
所得中间体4,4′-二羟基二苯砜、4,4′-双(4-硝基苯氧基)二苯砜和目标产物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砜的红外、氢核磁共振和液相-质谱数据见表7。
表7 化合物(2)、(3)和(4)的红外、氢核磁共振和质谱数据化合物σ/cm-1
(IR,KBr)δ(1H NMR,500 MHz,DMSO-d6)m/z(MS)(2)3 410,1 590,1 500,1 440,1 280,1 222,1 140,1 102,8395.35(d,2H,Ph-OH),7.12(m,4H,Ph-H),8.01(m,4H,Ph-
H)250.30(3)3 715,3 103,1 915,1 587,1 472,1 397,1 332,1 273,1 160,1 082,1 005,833,750,6267.21(m,4H,Ph-H),7.56(m,4H,Ph-H),8.14(m,4H,Ph-
H),8.22(m,4H,Ph-H)492.46(4)3 098,1 910,1 583,1 478,1 393,1 328,1 283,1 152,1 081,1 007,826,756,741,6266.27(m,4H,N-H),6.73(m,4H,Ph-
H),6.76(m,4H,Ph-H),7.56(m,4H,Ph-H),8.14(m,4H,Ph-H)432.46
由表7可见,所得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符合产品要求。
3 结论
以价廉易得的苯酚和浓硫酸为原料,经四步反应设计并合成了目标产物,产品的IR、1H NMR和LS-MS分析表明,合成的产品为高纯度的化合物(4)。
同时,实
验还探讨了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浓硫酸和苯酚的摩尔比为0.6∶1,反应温度160 ℃;使用DMF
做溶剂;加氢还原采取ρ(CH3CH2OH)=0.8 mol/L溶液,压力为4.0 MPa。
该条件下产物的收率最优。
该法操作步骤简单,所用原料等价廉易得,收率和纯度较高。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丁孟贤, 何天白. 聚酰亚胺新型材料[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58-60.
[2] 彭秧锡. 聚酰亚胺新型材料及其应用[J]. 化学教育, 2004, 25(4): 7-10.
[3] 丁孟贤. 聚酰亚胺-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M]. 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106-110.
[4] 王运良. 一种热塑性聚酰亚胺改性聚醚醚酮树脂的研究[D]. 吉林: 吉林大学, 2012: 56-59.
[5] 刘培, 王文彬, 钟占文, 等. 4,4′-双(3-氨基苯氧基)二苯砜的合成研究[J]. 化学与粘合, 1988, 4(3): 209-211.
[6] 虞鑫海, 高欣, 徐永芬, 等. 4,4′-双(4-氨基苯氧基)二苯硫醚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 绝缘材料, 2008, 41(5): 10-14.
[7] Rajasekar S, Venkatesan D.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etherimidesby nucleophilic
displacement reaction[J]. Polymers & Polymer Composites, 2012, 20(9): 845-852.
[8] Wada, Masaru, Nakatsuka, et al. Manufacture of 4,4′-bis(aminophenoxy)diphenyl sulfones or 4,4′-bis(aminophenoxy)diphenyl ketones: Japan, 2013142075[P]. 2013-07-22.
[9] 冯柏成,李维平, 杜曾. 4-溴苯并[b]噻吩的合成及表征[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5): 461-464.
[10] 张胜建, 骆成才. 温度和时间对有机合成反应影响的探讨[J]. 化学教育, 2014(18): 62-64.
[11] 刘新梅. 负载金属催化剂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的研究[D]. 四川: 四川大学, 2005: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