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科学探究目标:明白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究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明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类对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难点: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三】教学流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他们与我们人类一样,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那确实是地球。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虽只是沧海一粟,却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你对地球差不多了解了些什么知识呢?你还想明白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沉思、讨论、交流。
师:〔可见大伙对地球都有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问题要从观测宇宙开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我们居住的天体——地球
过渡:同学们在语文中学到过如此的词语—--天涯海角,是不是真的有天的角落,地之尽头?
什么原因总是走不到尽头?------因为地球是圆的。
师:但是在特别久往常的古代,人们却不如此认为。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提问:你明白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吗?
学生交流、介绍、〔阅读第三段〕
介绍:1、古代中国人
牧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圆地方
2、古代印度人
大地是个圆盾,半球型,有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的背上,〔大象是印度一个民族的象征〕
3、古代巴比伦人
大地是一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一个浑圆的巨大的天罩盖在上面,
4、古埃及人
宇宙女神夜晚将太阳吞下,早晨再吐出来〔你还明白哪些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师:以上这些古人的认识是否全面?---否
现在我们差不多明白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上了太空,观看到了地球。
但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如此的机会,那么,平时我们能够通过那些生活中的现象去判断地球的形状呢?讨论:全班分两大组,竞争看谁讲的例子更多,更有说服力,同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逝,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1)如:太阳和月亮的东升西落;
2)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逝,驶来的帆船,船帆先出现;
3)“天涯海角”什么原因总是走不到边?
4)公元前384年,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明月食是,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推
测地球是圆的。
5)诗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能够望远
6)思考:人类历史上哪一事件的发生令人信服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通过长达三年的十分艰难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教师:为了更好的确定地球表面是圆的?大伙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利用手中的工具如笔,纸,书本----〕
学生分组模拟“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并做好实验记录和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
把书卷成弧形,铅笔的头竖直朝下,与视线水平,随着铅笔向后移动,你看到铅笔的长度和笔头的位置如何发生变化?
为了研究那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用实验来探究并思考:
1)在水平书本上移动铅笔看到的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发生变化吗?
2)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发生变化吗?
3)什么原因在水平书本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可不能随铅笔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什
么原因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看到的长度会随铅笔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实验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同一道理的?〔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逝〕
师:通过实验,你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大地平面不是平直的,而是弧形的,弧形无限扩大,从而推出整个地球表面是圆的。
2、现在认识的地球的形状:
提问:随着现代科技的进展,我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观看到地球的全貌。
〔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我国的神5神6上天,拍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照片,如图,“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太空看到的地球,它的外貌是怎么样的?请同学描述地球的外貌特征
生:-----形状,颜色,陆地,海洋和大气
师:通过精密的测量发明,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一个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缘故:地球的自转〕
实验:弄一个木杆,然后在上面装上两个象纸风车一样的纸片,然后旋转,发明上下两端变扁。
地球的形状也是因为同样的原理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
设问:地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体,但什么原因我们看上去它依旧圆的呢?
生:〔因为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想必,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因此,肉眼看不出。
〕
师:说的好,假如地球看上去特别象个圆,接近一个正球体,因此我们做地球仪时,假如没有特别要求,通常把地球作成一个正球体来处理,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
思考: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多少天?〔800天〕
师:从古人对地球形状的判断,到现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变化历程,你有什么感想?
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天圆地方→球形→不规那么球形〔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通过长期而艰难的探究不断加深的〕指出:大航海时代的哥伦布和麦哲伦,以及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都对地球的认识做了特别大的贡献。
【三】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只有一个,但是,随着科技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我们的生活空间,生活环境却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使我们的地球依旧面临着特别多问题。
设置情景:一外星生物来拜访地球,当他们刚刚进入大气层,他们会看到什么?
生:------
师:由于人类的破坏,地球的环境日益恶劣,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要从我们周围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展示:图片伊拉克油田上空的黑烟;洪水冲过留下的黑色痕迹;沙漠化留下的一片黄色土地——这确实是我们的绿色地球吗?
总结:爱护地球,保护环境,从周围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小结: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自己的一些感想?〔你能为地球做些什么?〕
布置作业:通过科普读物、杂志或相关网站收集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经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艰难历程;查阅有关“外星人”的报道,并在同学中开展讨论。
形状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
地球
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是6357千米
大小
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
地球什么样
我坐飞船到天上
看看地球什么样
啊,地球是个大圆球
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
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那黄色的地方,
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兰色的地方
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白色的地方
是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夜晚,那灯光闪耀的地方
是城市,矿山和村庄
今后,我再坐飞船到天上,
地球一定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