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艺术欣赏》课程标准
1.本课程的岗位定位与培养目标
1.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园林设计员、施工员、花卉装饰相关岗位等。

1.2课程的(教学)知识目标
1.了解园林的概念和范畴,不同的园林风格和规划形式。

2.掌握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形式美法则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3.掌握园林造景的多种手法以及园林色彩艺术处理方法。

4.掌握园林各要素的造景艺术,包括地形地貌艺术、理水造景艺术、植物景观艺术、园林建筑与小品艺术、园路和广场的景观艺术。

能熟练陈述园林小品的概念、类型及功能作用
5.掌握园林空间布局手法和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1.3课程的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目标
1.综合能力:运用园林艺术的相关理论表达设计思想,具备分析和鉴赏园林作品的能力。

2.分项能力:
①能进行园林风景和色彩艺术分析;
②能进行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广场等园林要素的造景艺术分析和鉴赏,能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
③能对景观艺术进行分析,组织园林空间,创造园林空间意境。

④综合素质能力。

1.4课程的专业素质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自觉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
5.独立分析与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

2.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本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是大一新生入校开始学习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

园林艺术欣赏课程是学习园林风景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园林各造景要素设计艺术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特色一:整合“项目”,制定“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我们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按园林行业要求构建了园林艺术“园林艺术基础知识——构图要素艺术分析——园林艺术综合分析”三大层次,5个项目 9项任务10个学习情境。

做到了把理论知识点项目化,实现了随着技能的增加理论层次逐渐上升。

特色二: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岗位必备知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使学生在课程中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下:
1.现场实例教学:利用周围的园林进行现场实例教学,将园林艺术原理融入现场分析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分析问题能力。

2.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在校外实训场所,完成综合案例分析项目,并请现场专家讲解和指导,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特色三:依据岗位要求,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考评体系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的、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考核内容必须符合全面、系统、动态和多样性的原则。

为此,通过平日考核+过程性考核+技能考核三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园林艺术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这种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体系把考核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更具有评价的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多样性,能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比较符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4.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园林艺术欣赏》课程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本课程教学内容,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工作任务驱动的5个项目式课程结构+1个综合实训的形式,以项目为导向,由简单到复杂,构建以工作任务(9个任务)驱动的项目式课程结构。

每个项目的内容由一个或若干个任务组成,基于完成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课程内容及时吸纳新技术、新工艺、新的规范标准等。

图表4.1 项目式课程结构、工作任务及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5.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园林艺术》课程的重点园林造景艺术分析包括对园林构成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园林建筑与小品、园路和广场等的分析。

主要通过课堂利用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和实训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造景艺术方法,从而达到变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园林艺术》课程的难点在于综合运用艺术理论进行园林作品案例的鉴赏和分析。

主要通过每个项目任务进行中的科学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资料,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的方法进行案例分析;教师课上对于案例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加以概括和指导。

6.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6.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整个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双师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以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体系,通过园林造景手法分析——园
林造景艺术分析——综合实训这几个层次的实训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由浅入深逐步形成专业学习的良好素质和技能,通过实际案例的任务训练,来综合检验所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职业标准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并与在工程实际中加以
应用。

6.2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分配
6.3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任务、示范引导、课内外练习、合理评价、综合得分。

6.4实践教学课程的指导方法
教师操作示范,学生同步练习;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答疑,辅以个别指导。

7.课程的教学方法
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具体的项目任务,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启发引导式教学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艺术的内容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更有后劲。

在园林艺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外,还通过布置独立的设计课题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实地调查等途径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掌握园林行业的最新动态,通过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个别指导等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因人而异地提供一些技能、技巧和方法,特别是最新的技巧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复杂繁复的实际生活中,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实训案例教学法:引入实际案例,带学生到园林中去体会、现场分析园林的艺术。

例如进行完一个项目的学习,便带学生到潍坊附近的公园、广场参观学习,亲身体会课上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能力和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学习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8.课程的教学资源
8.1本课程提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
图表8.1 “多元化”立体教学资源
8.2课程教学资源库
1.总体情况
学院图书馆藏书总量为?册,其中纸质文献资源?册,电子文献资源?册,生均?册。

电子文献资源为?个数据库;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相关书籍资料?多册。

学院校园网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物理上覆盖全院教学楼、实验楼、
图书馆、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建筑物,100M到桌面;校园网上已开通标准的INTERNET服务,WWW校园网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连接可靠。

校园网大大方便了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和建设,拉近了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加快了教学信息的沟通。

2.教学资源库分类与组成
图表8.2 教学资源库分类表
利用我校的地理优势就近布局。

潍坊作为国际风筝都,有优美的园林环境,北方古典私家园林十笏园,人民公园、东岳公园、潍坊风筝广场、潍坊人民广场、潍坊白浪河湿地公园等,布局合理,意境深远,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9.课程考核
9.1考核标准与内容
1.考核标准
在实施“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中,建立新的、系统、动态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保证,考核内容必须符合全面、系统、动态和多样的原则。

2.考核内容
本课程考核内容、方式突出高职教育以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目标,按照课程项目,针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要求。

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在此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和实践,强调考核方式多样,考核过程控制,考核目标具体。

为此,教师通过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对学生园林艺术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一,平时成绩比重较大。

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笔记、课堂发言、提问、平时作业和每次练习的成绩等加以评定,这样有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过程性考核。

园林艺术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通过园林实地景观的现场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园林风景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各造园要素设计艺术理论的认识及应用。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技能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利用园林艺术原理来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采用论文形式进行展示成果。

这种注重平时成绩的考核体系把考核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更具有评价的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和多样性,能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比较符合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

9.2考核方式与主体
1.考核方式
本课程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性的改革,变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
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各种能力应用的综合考核,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分阶段分项目进行考核,即在教学过程中,将各项实训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各专项能力训练考核表要求,从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着手,采用校内老师综合测评、现场专家指导点评、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以学生自评为起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再由学生互评,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通过专家点评、老师综合评定,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扩大视野。

2.考核主体
根据课程特点,基础作业采用校内老师和学生综合评定,4项任务+1项综合(4+1)实训考核采用校内老师、现场专家、学生自评、互评考核评价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