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一、【重点】
1、简答题--教育心理学是什么?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大体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确实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忙学生学习的科学。

(P1)
总而言之,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核心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新的学习事件。

(P3)2、简答题--教育心理学有什么用(或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进程和学生学习进程的明白得
(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体会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式基础(p6-p7)
3、简答题--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时刻、人物、高作、主流理论)
答:一样以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开始,他强调实验与统计。

(p8)
教育心理学的进展时期能够分为3个时期,别离是:
(1)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该时期主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位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

(2)过度时期: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主流理论仍然是行为主义。

(3)进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对教育心理学大体理论和体系奉献较大的学者有:
布卢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点与学习》,提出“把握学习”的理论。

早年的教育目标分类和后来的把握学习理论是他要紧的两大奉献。

布鲁纳,著有《教育进程》,他的认知发觉学习理论对美国,世界乃至中国学校教
育的阻碍庞大。

加涅,著有《学习的条件》,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信奉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最
有效的学习。

奥苏贝尔,著有《教育心理学》,提出成心义地同意学习。

安德森,他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坚持行为主义观点。

(p9-p10)简答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教育心理学进展具有以下几个比较显著的
特点:
(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切学与教进程的研究当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进程,研究方式愈来愈先进。

(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

(4)加倍重视学习进程中熟悉、情感和动作技术等方面的统一。

对情感、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增多,对学习的条件也有较系统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进程的阻碍增加。

(p10-p11)
4、单选、填空、简答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答:(1)观观点:是在学校教育进程中直接观看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它进行了解。

(p12)
(2)调查法:它与观观点不同,它不是直接观看被试者进行某些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p13)
(3)自然实验法:是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形下依照研究的目的而操纵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看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它是教育心理学最经常使用的和最适用的一种方式。

(p14)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1、什么是教学?
答:从心理学角度,可把教学看做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课是教学的一个大体单位,指在必然的时刻内,教师和学生彼此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p22-p23)
2、正式、非正式群体含义?
答:正式的学生群体即依照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成立的各类学
生群体组织。

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最为重要的学生集体是班集体。

(p25-p26)
班集体的性质可分为:团结的班集体、散聚的班集体、离散的班集体。

(p26)
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样要通过如下进程:组建时期、形核
时期、形成时期、进展时期。

(p26-p27)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成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志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大多由2-7人组成。

(p28)
对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分析方面有:(p30)
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要紧阻碍因素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
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
选择题--在中小学,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一样是男生较女生大,而且男女生
混合的群体较少见。

男生群体的规模以5-7人为常见;女生群体的规模一
样在3人之内,且以2人组合较为多见。

(p31)
为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一样运用社会测量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假设
提出。

(p31)
3、教师角色中的中心角色是?
答:教员是教师的中心角色。

(p36)
4、填空、选择题、简答题--教师的正面期许概念?
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一研究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够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确实是闻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p40)
5、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包括?(总结6条)
答:(1)忠诚教育事业,稳固的专业气质
(2)稳固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
(3)要有耐心和信心
(4)乐观、活泼的性格
(5)公正不自私
(6)明白得学生、明白得自己。

(p46)
6、成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那么有哪些?
答:(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说明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避免对学生的成见。

(2)制造平安而温暖的课堂气氛。

(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

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进展的心理学分析
1、什么是教学目标?
答:以人为中心的进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p60)
2、填空题--教学中的“三重四面”是指什么?
答:珍妮特.沃斯以为,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


中学习的四个层面是:自尊;生活技术培训;学习如何学习;具有特定的大体
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

三重目的:学习技术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识;培
育综合概念技术;培育个人技术和态度。

(p62)
3、以学生全面进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包括哪三个大体支柱?
答:第一要学会认知,第二学会做事,最后学会生存。

(p63)
4、简答题—布鲁纳的教学目标观包括哪几方面?
答:(1)分类学习法
(2)发觉学习法
(3)培育学生的自我推动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类题材
(4)应是培育“经济地利用思想”
(5)进展理智上的忠诚(p64-p65)
5、教师进展的专业化包括?
答:第一是具有相关科学的较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第二是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
生的典范,“为人师表”就像医生对待病人,应具有其专业要求的职业道德。

(p69)
6、学习目标的含义是什么?
答: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
的、具体的表述。

(p71)
7、普遍以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教授是现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

(P72)
8、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包括:启动功能(因此目标对行动有着“引火线”式的引
发作用、启动作用)、导向功能、鼓励功能、聚合功能。

(p72)
9、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有:价值性标准、可能性标准、低耗性标准、丰硕性标准、
就高性标准。

(p75)
10、如何编写教学目标?
答:编写教学目标的大体要求以研究行为目标闻名的美国学者马杰提出,要紧
由行为、条件、标准三要素的大体模式。

(p75)
具体描述ABCD模式学习目标实例:(p77)
(1)应明确教学对象。

(A)
(2)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及行为。

(B)
(3)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及条件。

(C)
(4)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D)
11、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依照教学目的的区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

(p81)
其中“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依照布鲁姆的分类法可分为六项:知识(培育学生以回忆可再认法经历概念或事实)、明白得、应用、分析、综合、评判。

(p82)
情感与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做了解即可。

(p83-p84)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进展与教育
1、进展的概念?
答: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体会和内部彼此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
体系内产生的性能构造上的转变进程。

(p87)
2、进展方向分为:头—尾梯度、近末梢梯度。

(p88)
3、填空题--进展的一样趋势:综合的分化(进展的最本质的偏向表现为分化与整
合的进程)、平稳化、概念化、社会化、个性化。

(p89)
4、填空题、简答题—制约儿童心理进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

(p92-p94)
5、什么缘故说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进展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能充分利用儿童的遗传素养,对其心理进展施加踊跃阻碍。

(2)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环境对儿童心理进展的阻碍是有选择性的。

(3)学校教育能阻碍儿童心理进展的方向和水平。

(p95)
6、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具有稳固性、可变性。

(p96)
7、皮亚杰认知进展论的大体原那么是?
答:(1)促使进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偏向,他称之为组织。

(2)调剂环境的偏向,他称之为适应。

(p97)
8、皮亚杰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中“同化”与“顺应”的概念?
答: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进程。

顺应是指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制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进程。

顺应使图式取得质的改变。

(此处用的心理学书的说明。

教育学书P98也有,但感觉其说明的狗屁不通)
9、简答题--认知进展的分期包括哪些时期?
答:感觉运动时期——(0-2岁);思维预备时期——(2-7岁);思维时期——(7-11岁);抽象思维时期(11-15岁)。

(p100-102,每一个时期的内容需要了解)
10、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儿童思维进展的三个时期,(1)动作性的;(2)映
象性的;(3)象征性的。

(p103)
11、埃里克森以为人要经历8个心理社会性进展的时期别离是?
答:婴儿前期(0-1岁),取得信任感,克服疑心感;
婴儿后期(2-3岁),取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幼儿期(4-5岁),取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童年期(6-11岁),取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青青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
成年初期(18-25岁),取得亲热感,幸免孤独感;
成年中期(25-50岁),取得繁衍感,幸免停滞感;
成年后期(50岁以后),取得完善感,幸免失望或厌恶感。

(继续用心理学书的说明,教育学书p107-108,都不是‘狗屁不通’了,直接确实是错的)
12、柯尔伯格深受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定》一书的阻碍,因此研究个人的
道德进展。

13、柯尔伯格以为道德进展的三个时期六个时期别离是?
答:(1)水平A,前风俗时期;第一期:处惩和服从;第二期:功利取向。

(2)水平B,风俗时期;第三期:‘好小孩’取向;第四期:‘好公民’取向。

(3)水平C,后风俗时期;第五期:社会契约取向;普遍道德原那么取向。

(p113)
14、图立奥依照柯尔伯格道德进展理论,提出(1)每一时期各有其特质;(2)
其程序不能前后倒置;(3)不能重拾已度过的某一时期。

第五章认知和社会进展与教育
1、学习是什么?
答: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体会引发的关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
转变。

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
地,踊跃主动地把握社会的和个体的体会进程”(p118-119)
2、如何明白得学习?
答:1)由于学习所致使的转变应是相对持久的。

一些转眼即逝的转变现象能
够不经学习产生。

2)行为转变的本身并无价值意义,有坏变好固然是学习,有好变坏也是学习。

(p119- p120)
3、一个学习进程或学习事件的组成要素可由以下模式组成:
答:学习者(O)即通过感受器同意信息,由中枢神经系统加工处置信息,最后有效应器做出反映的主体。

刺激情境(S)即向学习者提供刺激的环境模式。

反映(R)包括外显得反映和内隐的反映,观看取得和观看不到的反映。

(p122)
4、学生学习的特点?
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打算性
3)有效性
4)年龄不同性
5)学生学习面向以后特性(p124-126)
5、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答:1)学习室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2)学习能增进心理的成熟与进展。

(p127-126)
6、学习的分类?
答:1)填空题—依照学习内容和结果分:知识的学习;技术的学习;以思
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适应的学习。

2)加涅依照学习的水平分:由简到繁,由低到高(p130)
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答:他以为学习室一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进程。

(p135)
8、名解、简答题—桑代克通过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三条大体的学习规律:(p136)
答:1)预备律:当任何传导单位预备传导时,通过传导就引发中意。

当任何传导单位不预备传导时,勉强要它传导,就会引发苦恼。

2)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应用律指一个已形成的能够改变的联结,假设加以应用,就会使那个联接强化。

失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能够改变的联接,如不该用,就会使那个联接减弱。

3)成效律:在情境与反映间成立能够改变的联接,并发或伴随着中意的情形时,联接力量就增强,假设伴随着苦恼的情形时,联接力量就减弱。

9、选择题—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生活中经典条件反射的现象无处不在如: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p141)
10、名解—斯金纳以为,凡是能够增加某种反映概率的刺激都能够称为强化物。

(p143)
11、班杜拉指出,引发观看式学习的要紧因素是:
答: 1)刺激的本质决定注意的产生;
2)是不是温习所观看的行为,以增强经历;
3)是不是强化通过观看而学习的行为;
4)可否灵活地将观看到的行为用于自己的行为中。

(p144)
12、观看学习包括:强调替代强化、符号强化与自我强化。

(p145)
1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能够分为:
1)原级强化与次级强化:原级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如饮食等)进行强化;次级强化:是利用继起强化物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

2)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p149)
14、理论的区别和教学运用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
2)情绪学习
3)行为治理和行为纠正
4)名解—程序教学:斯金纳以为,“教学确实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时刻增进学习。

”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慢慢提高极为复杂的行为模式而且每一个时期维持行为的强度。

(p156)
15、多项选择、简答—程序教学的大体原那么: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踊跃反映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伐
5)低的错误率(p157)
16、格式塔学派—最先明确地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它来讲明学习进程的。

(p157)
17、论述题—布鲁纳的认知发觉学习理论包括
答:1)以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进程(布鲁纳以为学习包括几乎同时发生的三种进程:新知识的取得;知识的转换,检查知识是不是适当和充实)(p159)
2)对儿童心理进展实质的观点
3)重视学习进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初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觉学习(名解—布鲁纳以为,对学习进程的重视,强调课题的学习结构,在强调分析性推理的同时注意直觉思维和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等几方面,都可体此刻一种教学方式中。

)(p158-164)
18、简答题—利用发觉学习应具有哪些条件?
答:第一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体会的储蓄,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觉的动机和态度。

第二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第三教材方面,缩短原发觉进程,降低难度,简化原发觉进程中显现的
启发期的思维进程,精简为少数几个要紧的选择支,该教材编写的演绎式为归纳式。

(p166)
19、名解—用奥苏贝尔自己的话说,成心义学习确实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成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进程。

(p168)
20、简答题—成心义学习的条件?
答:1)单项选择—学习材料必需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需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需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p171)
21、名解—同化的意义?
答:确实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明白得新知识。

奥苏贝尔以为,同化也确实是所学的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彼此作用,原有认知结构包括了新知识并扩大自身,形成更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的进程。

(p176)
22、单项选择、名解—奥苏贝尔以为同化模式有以下几种?
答: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取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p176)
2)上位学习:新知识就要有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p178)
23、把握学习的方式基础主若是程序教学的技术,其步骤如下:
答:1)确信目标
2)依照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
3)小步子学习。

每步学习都进行测试,把握后再进入下一步
4)及时反馈,即通过形成性评判进行反馈
5)矫正(p193-194)
24、单项选择—解决问题是指:新关系的成立,即原那么或更高原那么的发觉。

(p196)
25、五时期学习分类:聪慧技术、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术。

(p
196)
26、加涅提出的指导学习的程序如下:
答:引发动机——》明白得——》取得——》维持——》回忆——》归纳——》作业——》反馈(p198-199)
27、简答题—人本主义的教学原那么
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进展而不是知识的取得
2)强调进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进展价值观(p204-p205)
28、简答题—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
答:1)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2)帮忙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3)增加制造性
4)进展对艺术的爱好
5)增强好奇心
第六章学习的迁移、维持和遗忘
1、迁移一次最初来源于桑代克(p209)
2、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踊跃地阻碍,是两种学习之间彼此增进。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是两种学习之间彼此干扰。

(p210)
3、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彼此阻碍。

水平迁移: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彼此阻碍。

(p211)
4、一起要素论:桑代克提出,一种学习之因此增进另一种学习,是因为两种学习
具有完全相同的一起要素。

学习迁移的产生与一起要素关系紧密,而且大致成
正比例。

(p215)
5、单项选择、名解—学习迁移:贾德提出了说明学习迁移类化理论,只要一个人
对他的体会进行了归纳,那么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能够完成的。

(p216)
6、单项选择—苛勒曾用小鸡和一个3岁小孩做实验证明了关系理论。

7、简答题—阻碍学习迁移的要紧因素?
答: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学习两种材料本身彼此相似,使学习者很容易对相似的刺
激予以一样的反映,有助于迁移的发生。

若是两种学习材料原先并非相似,也无直接关系,可是由
于第三者的媒介,也可促使学习迁移。

学习材料的组织和结构,也能极大地阻碍学习迁移。

学习材料的应用价值也要阻碍学习迁移。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熟练和明白得程度
5)年龄特点
6)智力水平(p218-219)
8、论述题—学习迁移的增进
答:1)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第一应突出重点
第二在编写教材或组织呈现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以浅近的
文字或符号强调教材或方式的要点。

2)提高归纳水平,强调明白得
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给用机遇
4)提供学习方式的指导
5)培育良好的心理预备状态(定式思维,它对解决同类问题是有利的,是一种踊跃的迁移,但对解决不同类的问题那么容易产生干扰,阻碍形成解决课题的新思路,具有良好的心理预备状态,确实是依照问题的特点采取具体解决方式的适应,避免思维定式和干扰)(p221-225)
9、德国艾宾浩斯发觉并绘制了第一个维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遗忘曲线揭露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p226-227)
10、说明—遗忘的缘故包括:生理缘故、遗忘痕迹衰退、干扰。

(p229-230)
11、论述题—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答:1)注意营养和健康,避免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增强经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体会
3)提倡明白得基础上的经历,利用合理的经历方式
4)温习
简答题—第一要科学分派温习时刻,及时温习,常常温习。

第二,应依照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合理安排温习。

最后,要强调温习的效率和主动性,强调反复阅读
和尝试回忆相结合。

另外,注意学习材料的归类,系统化及应用,对提高温习成效也很重要。

5)过度学习
6)经历术(p231-233)
12、弗洛伊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的理论,这是人们维持自己心理平稳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p235)
13、经历加工模式由感觉记录、短时经历、长时经历三个结组成份组成。

(p236-237)
14、简答题—奥苏贝尔提出了三个要紧阻碍迁移与维持的认知结构变量
答:1)可利用性
2)原有的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固性和清楚性
3)新旧观念的可分辨性(p256-257)
15、名解—组织者:是指在成心义同意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利用学生可明白得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

由于它出此刻正式学习材料之前人们又将其称之为先行组织者,同时,把利用先行组织者操纵认知变量教学技术或教学策略称之为先行组织者的策略。

(p258)
16、名解—陈述性组织者: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目的在于为心得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

(p259)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1、名解—知识的实质:是事物的属性或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p263)
2、名解—技术: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操纵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类具体的动作组成。

(p266)
技术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3、名解—明白得:是个体慢慢熟悉事物的各类联系、关系、直至熟悉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p267)
4、单项选择—明白得的水平:字面明白得、说明的明白得、批判性明白得、制造性明白得。

(p268-269)
5、名解—变式:是变换各类直观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

(p270)
6、名解—学法指导:实质上确实是要通过教学帮忙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学习体系。

(p275)
7、名解—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维持。

(p276)
8、简答题—知识巩固的途径?
答: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提倡在明白得的基础上经历
3)动用经历规律,利用合理的经历方式
4)合理地组织温习(p276-277)
9、单项选择—技术分为动作技术和智力技术.
动作技术是以机体外部动作或运动占主导地位的技术。

智力技术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p281)
10、简答题—练习曲线的一样趋势?
答:1)练习成绩的慢慢提高
2)高原现象(p290-292)
11、单项选择—解决问题的历程
答:发觉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查验假设(p297)
12、简答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育(p298-299)
答:1)培育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3)指导学生明白得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4)提供较丰裕的时刻和适当的自由
5)鼓舞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遇
13、名解—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试探,重组眼前的信息和经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维。

(p303)
14、填空题—发散性思维有的三个特点: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p303)
15、简答题—学生制造性思维的培育包括?(p304)
答:1)进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类技术
3)培育学生制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16、名解、单项选择—投射:是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思想或信念归诸他人或客体的心理现象。

(p309)
17、名解、单项选择—认同:是一个人空想成为另一个人,而那个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占有重腹地位。

(p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