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
一、元素周期表
1.定义: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表格,表格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2.周期:周期表中的横行,每个周期代表一个电子层的填充。

3.族:周期表中的纵列,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4.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a.原子序数递增;
b.电子层数递增;
c.同一周期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族内,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5.重要元素:
a.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
b.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
c.周期表中的稀有气体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数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a.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边;
b.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写全;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要平衡;
d.反应条件要在方程式上方标注。

3.化学方程式的类型:
a.合成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a.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b.原子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目不变;
c.电荷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电荷不变。

5.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a.物质的量计算;
b.质量计算;
c.体积计算;
d.浓度计算。

6.化学方程式的简化:
a.删去相同的物质;
b.合并同类项;
c.化简系数。

三、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a.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c.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d.确定元素在反应中的角色。

2.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a.描述化学反应的实质;
b.判断反应类型;
c.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d.解释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中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元
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而化学方程式则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通过熟练掌握这两个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
一、元素周期表
将以下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氦、锂、碳、氮、氧、氟、氖。

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即可得到答案:氦、锂、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这八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分别属于
哪个周期和族?
钠(Na):第三周期,第一族;
镁(Mg):第三周期,第二族;
铝(Al):第三周期,第三族;
硅(Si):第三周期,第四族;
磷(P):第三周期,第五族;
硫(S):第三周期,第六族;
氯(Cl):第三周期,第七族;
氩(Ar):第三周期,零族。

下列哪个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A. 铁
B. 氢
C. 氧
D. 钙
过渡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包括副族和第Ⅷ族元素。

铁(Fe)属于第Ⅷ
族元素,因此是过渡元素。

答案为A。

二、化学方程式
请将以下化学反应写成化学方程式: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氢气(H2)与氧气(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H2O)。

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下列哪个化学方程式是正确的?
A. 2H2O -> 2H2 + O2
B. 2H2 + O2 -> 2H2O
C. H2 + O2 -> H2O
D. H2O -> H2 + O2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选项B满足这些定律,因此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为B。

请将以下化学反应写成化学方程式: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铜(Cu)与硝酸银(AgNO3)反应生成硝酸铜(Cu(NO3)2)和银(Ag)。

化学方程式为:Cu + 2AgNO3 -> Cu(NO3)2 + 2Ag。

下列哪个化学方程式是平衡的?
A. 2H2 + O2 -> 2H2O
B. 2H2O -> 2H2 + O2
C. 2H2 + O2 -> 3H2O
D. 3H2O -> 2H2 + O2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原子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选项A满足这些定律,因此是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为A。

请将以下化学反应写成化学方程式: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碳酸钙(CaCO3)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2)。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CaO + CO2。

下列哪个化学方程式是简化后的?
A. 2H2 + O2 -> 2H2O
B. 2H2O -> 2H2 + O2
C. 4H2 + 2O2 -> 4H2O
D. 4H2O -> 2H2 + O2
简化后的化学方程式应该化简系数。

选项A的系数已经是最简形式,因此是简化后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为A。

下列哪个化学方程式描述的是合成反应?
A. 2H2 + O2 -> 2H2O
B. 2H2O -> 2H2 + O2
C.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D. CaCO3 -> CaO + CO2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选项A描述的是氢
气和氧气生成水,符合合成反应的定义。

答案为A。

其他相关知识及习题:
一、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化合价等)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内容:
a.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b.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c.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d.元素反应性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a.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b.解释元素的位置和周期性规律;
c.指导化学反应的进行。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
减小。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族中,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减小)。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族中,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增大。

二、化学反应类型
1.定义:化学反应类型是指化学反应的种类和特点,常见的化学反应类
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

2.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
a.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b.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c.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3.化学反应类型的应用:
a.判断反应的种类和特点;
b.预测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
c.设计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

下列哪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A. 2H2 + O2 -> 2H2O
B. 2H2O -> 2H2 + O2
C.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D. NaOH + HCl -> NaCl + H2O
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选项B描述的是一种物质
分解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

答案:B。

下列哪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A. 2H2 + O2 -> 2H2O
B. 2H2O -> 2H2 + O2
C.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D. NaOH + HCl -> NaCl + H2O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选项D描述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答案:D。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定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质量和
体积等方面的计算。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a.物质的量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b.质量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中质量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c.体积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中体积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d.浓度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中浓度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应用:
a.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b.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c.求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
d.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如果反应中消耗了4g氢气,求生成水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2mol H2生成2mol H2O。

计算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
n(H2) = 4g / 2g/mol = 2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为2mol。

计算生成水的质量:m(H2O) = 2mol × 18g/mol = 36g。

答案:36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