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浅析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
严重的全球环境性问题已经成为迫使人们开始反思。
从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到《21世纪议程》,这些著作和报告无不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诸如全球变暖、人口膨胀、能源危机、森林面积锐减、土地荒漠化严重、污染物排放量剧增等一些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持续恶化,不仅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人类的的身体健康,也引起了严重的社会纠纷,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也在渐渐的逼近人们的生活环境。
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大气污染,河流污染,噪音污染,随着生活的变迁,蓝天渐渐远离我们,人们每天被灰尘包围,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化的物质生活中,人们深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层出不穷的环境污染事件,社会各界也在采取措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清楚中国的环境问题现状。
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生产活动的需
要将有害物质放到了环境中,环境的结构改变以后就会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
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等,主要是由于当代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进程造成的各种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是地形复杂,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现代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粮食产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粮食紧张的现状,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是,另一方面,现代化生产设备的投入以及现代化化学药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的污染,而这种污染由于化学药品的难以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并且通过土壤的传输进入植物的体内,最终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种污染又是长期不易被发觉的。
同时,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
尽管,近些年,我国已经着手实施了“三北”防护林措施,以此减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土壤盐碱化、土地石漠化、土壤沙漠化都渐渐逼近内地。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工业化的进程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水是生命的本源。
近些年,严重的水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太湖水藻”事件、江豚死亡事件、洞庭湖物种减少等一系列事件都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我国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
对于严重的大气污染,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法律,但是其污染现状还是非常严重,对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大气污染法在实际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与我国相关立法是有很大关系的。
国际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全球环境问题少数得到了缓解、总体仍在恶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危机、水资源危机、土地退化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传统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发达国家转移的环境污染等因素,环境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更难治理。
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上,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事例。
如日本,二战后,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世界八大公害日本就有四件,于是从1970年开始,日本确立环境优先原则,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工业污染问题。
在我国,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每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因此,制定具体的法规是有必要的,各级政府应该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自然资源保护的措施。
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因此,每个地方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标准也不统一。
目前,由于相关法律实施存在问题,导致自然资源保护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因此各地制定符合自己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是有必要的。
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我国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制,对于相关法律的落实是有重大意义的。
同时,我国国内的环境保护组织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非政府组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比较灵活,与民间的关系也比较亲近,所以更容易发现环境污染中的具体问题。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也产
生了很多想法,概括起来有人口、科技、经济、制度文化等相关因素。
它们通过对人类生产活动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作用于环境,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我们不能从单方面寻求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尤其是依靠政府的力量。
环境保护是社会性的公益事业,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义务去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另一方面,更多是应该加强对公民环境保护的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只有对公民全面的环境教育,树立增强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进一步协调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为了人类的未来,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