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国际服务贸易导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划分基础不同。三次产业划分思想的出发点是 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服务业同其他经济产业的 区分是以经济系统的需求分类为基础的。
• 3、经济结构内涵不同。第三产业是相对于国内 经济的,而服务业的概念是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 市场的。
注意:制造业的产品服务部门能否列入服 务业范围?
• 格鲁诺斯(C.Cronroos)认为能,还把制 造业的产品服务部门看做“隐性服务部门” 或“隐性服务业”。
• 政策篇:有关服务贸易的政策取向。 • 产业篇:重点介绍主要行业、部门服务贸
易实务
教材选用(主要参考)
1、《国际服务贸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饶友玲、张伯伟主编
2、《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 立信会计出版社 陈宪 主编
第一章 导论
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 服务 • 服务业 • 服务贸易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服务贸易,但服务贸易
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其概 念不同。
• 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注意:几个概念的异同
1、传统服务业 2、新型/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 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
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 密集的服务业。
•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高人力资本 含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
• 服务业的界定更严谨,是以其能够提供或 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的,其范围仅 仅是服务行业和服务部门。
• 我国迄今为止没有专门的服务业统计分类 体系,只有第三产业的分类和统计。
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
• 1、界定标准不同。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 法。服务业的界定是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 的服务为标准的。
四、服务的分类
(四)根据是中间服务还是最终服务进行划 分(格鲁伯和沃克,1989)
• 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s) 又称“生产性服务”,是指作为其他商品或服务生
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如广告业、科学研究、综 合技术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提供的服务。 也就是“面向生产的服务”,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 段。 • 消费者服务(consumer services ) 又称“消费性服务”,是指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服 务。如旅馆业、美容业、客运业、饮食业等
的发展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是服 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而服务业的发展又 依赖于对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第一节 服务
自由物品
free goods
物 品
经济物品
商品(货物)
goods
economic goods 服务(劳务)
service
一、服务的概念
日常用语通常指:为集体或为别人工作,含 有提供劳动的意思。
• 经验品质: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或者在消 费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的产品属性,包括味 道、耐用程度、满足程度等。
• 信任品质:是指那些顾客在购买和消费之 后也难于做出评价的属性。Leabharlann 三、服务的基本要素及交付机制
(一)服务的基本要素
服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样, 是在一定的生产结合下提供和生产出来的。
国际服务贸易
经济与政法学院国际贸易系 肖子拾
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2019年) : 美国 76.3% 英国 72.6% 法国 72.5% 日本 71.5%墨西哥 69% 韩国 53.9% 印度
51.2% 其中中国(2019年的数据): 服务业 40%
部分国家服务出口占世界比重(2019年数据) 美国 16% 英国 7.3% 德国 6.3% 意大利 4.1% 日本4.0% 中国2.5% 加拿大 2.2% 韩国 1.8% 服务业在中国的就业比重: 28.6%
四、服务的分类
(一)根据服务有形程度的不同(Philip Kotler,1980)
• 纯有形商品 • 附带服务的有形商品
高度有形
• 附带少部分商品的主要服务
• 纯服务
高度无形
四、服务的分类
(二)根据顾客参与程度的不同(戚斯, 1978)
• 高接触性服务 • 中接触性服务 • 低接触性服务
四、服务的分类
有许多服务产业既进入生产消费领域, 也进入生活资料消费领域,如邮电服务业、 信息咨询业。考察一服务业是否属于生产 性服务还是消费性服务,主要看服务的对 象是企业还是个人。
微笑曲线
第二节 服务业
一、服务业的含义
• 产业:主要从事相同或相近事业的一些企 业群。
制造业——制造企业的集合 服务业——服务企业的集合
经济学中:服务一般是指提供非实物形态的 经济物品。
一、服务的概念
• 马克思:服务这个名词,一般说,不过是 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犹如 其他商品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
• 核心:服务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不是作 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的,是无形商品。
一、服务的概念
• 希尔(1977)提出的较为理论界公认的定 义:服务是指人或隶属于一定经济单位的 物在事先合意的前提下由于其他经济单位 的活动所发生的变化。
基于产业部门的服务业的分类
(1)工业服务 (2)设备和物质服务业 (3)智力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公共产业、各种专
业管理、电子商务业、设计业、版权产业。 (4)文化服务业 (5)社会服务业 (6)健康服务业 (7)环境与生态服务业 (8)服务的服务业
注意:服务业是否等同于第三产业?
• 三次产业分类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凡 不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部门都属于第三 产业。这样的划分过于宽泛。
《中国统计年鉴》
《三次产业划分规 定》
三次产业分类法
对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结构 作了明确的区分 以“ 服 务 性 行业 ”取 代“ 第三 产 业 ”, 明 确 把 产 业 结 构 划 分 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将 全 部 经 济 活 动 分 为 10 大 项 和若干中、小项和细项。
对我国产业的范围进行分类, 将 第 三 产 业 分 为 两 大 部 门 :流 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首 次 细 分 行 业 ,对 第 三 产 业 做 了分类
• 2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分析与解释。
• 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 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 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 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 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 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
课程特点
1、以服务和服务业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是国 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细化,是国际贸 易研究对象的分解与研究边界的拓展 。
2、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服务贸易与实物贸 易在理论基础与政策取向上存在着一定的 差别。
3、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并偏重实务性。
教学内容
• 原理篇:有关服务贸易的基本原理与基本 特征。
• 服务业:专门从事生产服务产品的行业和 部门的综合。
•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理解服务业的含义:
• 服务业是一个既抽象又具体的概念 抽象——相对于农业、工业而言 具体——服务业所生产的服务产品与实物产
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 服务业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门类繁杂,行业众多。不同行业存在很大差 异。
• 服务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三)根据服务实际效用的不同(王新奎, 2019 )
• 追加服务(complementary services) 伴随商品生产和交易所提供的补充服务。 是商品在市场上进行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 制造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服务因素。 • 核心服务(individuality services) 消费者单独购买,能为消费者提供核心效用的服务。
• 佩尼(L.Payne)认为不能。在制造业的产 品服务还没有分离出来变成社会化、专业化 的服务之前,还不宜将它们列入服务业范围, 否则会造成“服务概念的混乱”。
第三节
服务业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
一、 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 配第-克拉克定理与服务业的发展 •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英国经济学家C·克拉克提出的劳动力在三次 产业间分布的结构变化理论。渊源于17世纪英国 古典经济学家W·配弟。经过统计和研究,克拉克 发现一个国家内从事三个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随着 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变动,即农业劳动力急剧 下降,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 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 比重则不断增长。
广告业、会计事务、律师事务、旅游业、装修业、娱乐业、美容业、
修理业、洗染业、家庭服务业、文化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新闻
传媒、出版业、体育、医疗卫生、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宗教、慈
善事业、政府机构、军队、警察等
根据2019年5月国家统计局颁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 定》,我国三次产业的范围是:
•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
二、服务的基本特征
1、无形性与不可感知性。 在消费之前服务没有一种直观的具体的物
理存在形态。 服务贸易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中没有记
载。 物化服务:唱片、软盘等作为服务的载体,
本身的价值相对于其提供的整个价值来说,可以 忽略,其价值主体是服务。
2、服务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 3、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一、服务的概念
• 我国学者: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 的需要并收取报酬的活动。
• 核心:服务是一种活动,提供者与接受者 直接接触并收费。这个概念并不恰当。
一、服务的概念
• 我们定义:个人或社会组织为消费者直接 或凭借某种工具、设备、设施、媒体等所 做的工作或所进行的活动。
• 核心:服务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服务提供者通过必要的手段和方法(既包 括非物质手段和方法,也包括物质手段和 方法;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间接接触), 满足服务接受者的需求。
绝大部分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 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同时是一个消费的 过程,中间无储存环节。
4、服务的差异性 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的差异;
同一服务提供者在不同条件下服务水平会 发生变化;
服务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偏好感受差异。
服务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 寻找品质:是指顾客在购买之前就能够确 认的产品属性(如颜色、款式、手感、硬 度、气味等)及产品的价格。
• 核心:服务既可以改善消费单位的商品的 物质形态,又可以改善某些人的肉体或精 神状况。服务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对其他经 济单位的商品或个人增加价值
一、服务的概念
• 《辞海》定义为:服务亦称“劳务”,不 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 人某种特殊需要。
• 核心:服务=劳务。实际上,服务和劳务是 两个性质不同的经济范畴。
三个基本要素:资本、劳动力、知识与技 术(即人力资本)
三、服务的基本要素及交付机制
(二)服务的交付机制 交付机制:指服务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或制度安排 而被提供出来的。有:A、家庭;B、市场;C、 自愿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等);D、政府。 家庭内部成员提供不作为产品进行交换; 市场提供是服务产品提供的主要方式,要经过生产、 交换和消费的过程; 自愿组织和政府提供的服务一般是公共产品或准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等特征。
[英 ] C .C la rk
联合国
中国
1935 1940 1957
1971
1985 1994 2003
《安全与进步的冲 突》 《经济进步的条件》 (第一版)
《经济进步的条件》 (第三版)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 际标准产业分类索 引》 国 办 发 [1 9 8 5 ]2 9 号 文 件《关于建立第三产 业统计的报告》
• 现代服务业的主体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生产性服务 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为特征的服务行业。也就
是那些技术与人力资本投入密度相对较高的产业。
二、服务业的分类
[英 ] A .F ishe r
对三次产业的范围做了修订
联合国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对三大产业的划 分
产业划分
产业范围
第一产业 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狩猎业
第二产业 制造业、建筑业、自来水、电力和煤气生产、采掘业和矿业
第三产业 商业、餐饮业、仓储业、运输业、交通业、邮政业、电信业、金融
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业、技术服务业、职业介绍、咨询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