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论文 尊重教材、活用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正如吴斌老师说的,音乐可能是众多学科中唯一不按教材教的,许多音乐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决定教学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剥夺了学生享受更优质教育的权利。

教材体现的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

同时它更是广大音乐教师更科学、更系统地传递音乐知识、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保证和依靠。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推行者,尊重教材、认真钻研教研、深入理解教材绝对是上好课的前提。

【关键词】:教材、选好、用好。

教材体现的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国家意志的具体体现。

同时它更是广大音乐教师更科学、更系统地传递音乐知识、发展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保证和依靠。

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推行者,尊重教材、认真钻研教研、深入理解教材绝对是上好课的前提。

那么,我们该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做到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呢?
一、选好材。

我们知道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音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都以一个个独立的音乐作品为载体,无论是听、唱、视、奏,还是感(感受)、想(想象)、评(评价)、演(表演)等教学活动,也大多是围绕作品的展开而展开的。

而每一个音乐作品中所含概的教学内容都是极为广阔的,从创作背景到写作意图;从人文文化到风格特点;从曲式结构到旋律节奏;还有各种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体现等等。

是否每一节音乐课,我们都要把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各种要素、以及所蕴含的内容都一一从头到脚仔细分析、详细讲解呢?显然,这是不可能,也是没必要的。

那么,哪些内容才是我们最应该重点关注的呢?哪些内容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我们更容易贴近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的闪光点、亮点。

那什么是教材中的亮点和闪光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去寻找:
1、关注最能体现音乐风格特点的地方。

能否抓住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在音乐课堂中咀嚼出些“味道”和“门道”来,从而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性认识。

比如我们讲新疆音乐,就必须要抓住它富于舞蹈性的节奏特点,还有它极富异域特色的旋律特点。

而讲非洲音乐,就必须突出其重复的旋律与多变的节奏,还有鼓的地位。

欣赏京剧,我们得知道它的唱腔美等等。

2、关注最能表现音乐意境的手段。

也就是我们要在众多音乐表现要素中找到最直接有效的切入口。

比如我们讲《伏尔加船夫曲》,其中力度的变化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表现作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一重要表现手段展开体验和实践活动:师:歌曲开头采用了怎样的力度变化,这样的变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图景(生:渐强的效果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伏尔加船夫从很远的地方踏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师:我们来尝试换一种力度处理方式,看看会有什么效果,这种效果好吗?为什么?(生:一开始就用强的力度,好像多了一点坚定、控诉的感觉、却少了一些无奈和悲哀……)师:歌曲力度最强的段落在哪里,最强段落的最强音又在哪里?歌曲的结尾又用了怎样的力度处理?……表面看起来,教师是在引导学生探讨力度在音乐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但其实已在无形当中实现了掌握知识技能与理解音乐内涵的双赢局面,一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伏尔加河船夫生活图景已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

3、关注最让学生动情的乐句或片断。

抓住学生的动情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不仅仅是因为人有被尊重和重视的需要;而且这也符合人的普遍认知规律。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两句旋律的吸引,而产生完整学习乐曲的愿望。

因此,我们对于学生最喜欢、最感动的句子和片断是绝对不能轻易放过的。

围绕学生最喜欢的乐句展开的分析、评价、模仿、改编、创造、表演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有着巨大的价值,它让学生从一个感兴趣的侧面,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理解作者的意图。

同时使课堂绽放出更多即兴生成的火花。

比如我们讲《七子之歌——澳门》的高潮部分:这段音乐中哪一句让你最感动?为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它是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传递这种情感的?我们该用何种情
绪来演绎这一段……。

象这种从学生角度出发又针对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关注最能引起学生创造兴趣的章节。

柯达伊认为,创造能力实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只要有适合的环境与方法,就能够开掘这种能力。

而人音版教材中的每单元后面的实践与创造环节,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我们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增减、延伸就足以起到很好的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了。

二、用好材。

选择好的、精品的教学内容,对于一节课来说,可以说已经成
功了一半。

接下来的另一半,那就是如何将这些精彩内容有效地落到实处,使它们能够真正成为学生有兴趣、有能力轻轻一跳就能摘下的“红苹果”了。

尽管因为因人而异、因材而异,我们会选择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仍有一些共同的细节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利用的。

1、关注教学内容的详略安排。

主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安排精讲与细讲
的内容,从而避免因为教学内容的过于分散而造成教师什么都想讲,却什么都没讲好的情况。

就象我们把力度表现作为《伏尔加船夫曲》的主要体验内容,那么对于本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等其他内容,我们就可以作为略讲的内容。

2、关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主要从学生的基础能力出发,正确估量教学
内容的难易程度,从而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给学生富于挑战性的体验的同时,又不至于因为过于困难复杂而丧失信心。

3、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次序。

主要从教学效果出发,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的
先后次序。

一般情况下,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采取先易后难、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但有的时候根据内容和学生的需要,我们采用相反的方式,安排教学顺序,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们在进行二声部歌唱教学时,把较难掌握的低声部旋律,在主旋律学习之前,通过游戏的方式先熟悉了;乐曲欣赏前,先把主题旋律通过听唱或练声等方式唱熟了等等。

正如吴斌老师说的,音乐可能是众多学科中唯一不按教材教的。

许多音乐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决定教学内容,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剥夺了学生享受更优质教育的权利。

其实,教材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凝聚了许多专家学者多年的心血与智慧,同时它也汇集了许多中外优秀作品,无论从体裁、风格、题材、人文文化等方方面面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所以说,教材的价值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作为一位音乐教育者,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推行者,我们理应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