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科学(杭州版)复习同步练习题:第三篇 主题2 第三单元 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生用书
P141]
1.[2019·温州]窗玻璃上趴着一只壁虎(如图)。
水平向右推窗,当壁虎随窗玻璃一起向右匀速移动的过程中,壁虎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A)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水平向左
D.水平向右
2.[2018·武汉]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
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
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
3.[2019·宁波]有些漫画,富有哲理,又蕴含科学知识。
如图所示,一块一半伸出地面的匀质板上站着甲、乙两人,人与板均保持静止。
下列对于图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的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
A.乙没有掉下,说明甲对板的压力一定等于乙对板的压力
B.乙踢甲的同时,也会受到甲对乙的反作用力,乙可能因此坠落
C.乙踢甲时,甲受到向前的作用力,可能会向前运动离开板
D.若甲被踢出板,板会逆时针转动,乙因此坠落
4.[2019·杭州下城区二模]如图所示,人用绳子拉着木块,木
块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B)
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B.木块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大小相等
C.木块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子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2018·宿迁]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选择轻质卡片的目的是__消除或忽略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__。
(2)用手将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卡片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然后由静止释放卡片,根据__B__(填字母)状态,能够说明这两个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A.松手前卡片静止
B.松手瞬间卡片旋转
C.松手后卡片达到静止
一、二力平衡
考点1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a)
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静止__或__匀速直线__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考点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a)
1.两个力大小__相等__。
2.方向__相反__。
3.作用在同一条__直线__上。
4.作用在同一个__物体__上。
考点3会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现象(c)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最根本的区别: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__同一__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作用在__两个__物体上。
【注意】①解题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的—个条件是两个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②用二力平衡解题时,要注意运动的方向性。
一般需从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考点1说出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a)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__外力__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静止__状态或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
考点2概述惯性的概念(a)
1.我们把物体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属性__,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是否运动或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
2.由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3.惯性的大小由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__越大__。
惯性与物体运动快慢__无关__。
考点3能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解释有关常见的现象(b)
1.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的四个环节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
(2)弄清该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
(3)什么原因使该物体(或物体的某个部分)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4)该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出现了怎样的现象。
2.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应说“__由于惯性__”。
3.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有益的一面要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有害的一面要加以防止,例如汽车不能超速超载。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属性__,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三、力学发展史
考点通过力学发展史的典型事例领悟科学精神(a)
400多年前伽利略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得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笛卡尔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是科学家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要用怀疑和批判的头脑去思考和分析能人理论的正确性,并力求超越前人,追求创新。
类型一理解惯性和惯性定律
典例1 [2018·宁波]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初速度__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
如果运动的物体在__不受任何阻力(或不受摩擦力,或不受外力,或不受力)__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跟踪训练1 [2019·南宁江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M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
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恰好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右盘中的砝码不变,物体M在水平桌面上以速度2v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左盘中砝码的重应为(吊盘重不计,绳子与滑轮摩擦不计)(C)
A.G B.2G C.3G D.4G
类型二二力平衡的应用
典例2 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N,
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N的
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
A砖与木板内侧之间的摩擦力
为__100__N;A砖与B砖之间的摩擦力为__50__N;B砖
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为__0__N。
跟踪训练2 [2018·安顺]如图所示,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
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A)
A.将运动得越来越慢
B.将立即停止运动
C.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D.受到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类型三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典例3 氢气球下吊一小重物G在空气中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和风的影响,而小重物G恰能沿MN方向斜向上升,图中气球和重物G在运动中所处的位置正确的是(D)
A B C D
跟踪训练3 [2019·杭州一模联考]小乐将一个铁块放在木板上,逐渐
抬高木板右端至图示位置,发现铁块静止不动,稍用力推铁块后,铁块恰好能自主匀速下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铁块静止时,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B.铁块从静止到匀速下滑的过程中,铁块运动状态改变
C.铁块静止与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
D.若铁块下滑时,再抬高木板,铁块下滑的速度保持不变
受力分析不当致错
典例4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铁A和B,质量均为m,
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
上拉磁铁A,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mg,则B对A的支持力F1以
及水平地面对B的支持力F2分别为(D)
A.F1=0,F2=mg
B.F1=mg,F2=0
C.F1>0,F2<mg
D.F1>0,F2=mg
跟踪训练4 [2020·预测]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每个重为20N。
(1)如图甲所示,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0__N。
(2)如图乙所示,若将A、B木块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2的大小是__15__N,此时A对B的推力为__7.5__N。
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和假设法
受力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看作一个孤立的物体并分析它所受各外力特性的方法。
受力情况决定运动情况,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搞清物体的受力情况。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初中的受
力分析常用方法有整体法、隔离法和假设法。
1.整体法
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方法。
在许多问题中用整体法比较方便,但整体法不能求解系统的内力。
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了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
2.隔离法
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注意:实际问题中整体法与隔离法要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通常先整体后隔离。
3.假设法
当某一因素的存在形式限定在有限种可能(如某命题成立或不成立,如a与b大小关系有大于、小于或等于三种情况)时,假设该因素处于某种情况(如命题成立,如a>b),并以此为条件进行推理,叫做假设法。
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大量应用于数学、物理研究中,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典例5 A、B、C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m0,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B随A一起沿桌面水平匀速运动,即可以断定(A)
A.物块A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
B.物块A与B之间有摩擦力
C.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大小差为m0g
D.桌面对A、B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大小差为m0g
【点悟】整体法与隔离法是受力分析中常用方法,应灵活应用;同时要注意受力分析时,要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进行分析。
跟踪训练5 如下几个图中,物体A相对于小车静止,地面不光滑,物体A在哪种情况下没有受到摩擦力(D)
A.①一起做加速向前运动
B.②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C.③一起做加速向前运动
D.④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提示:《高分作业》见教师用书P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