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一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习题精选【含答案
解析】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有( )
①岳飞②文天祥③戚继光④郑成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的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
【解析】:
明清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下图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 )
A、抗击外来侵略
B、民族关系发展
C、中外友好往来
D、君主专制强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倭将领(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李自成
D、王献之
【答案】:
【解析】:
明朝中期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在这次抗倭斗争中所涌现出来著名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文天祥
C、岳飞
D、林则徐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民族的兴趣
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抒发了作者不计名利的思想,作者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进程更直观、更简明的反映.小史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抵抗侵略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人才辈出、人文荟萃。
(1)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他在外交上采取的策略是“______”。
(2)明代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后
在浙江、福建、广东一带抗击倭寇并取得重大胜利。
他是安徽______(地名)人。
(3)有着“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开辟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皖籍抗日名将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
1368年,明朝建立了。
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材料二:当乾隆皇帝津津乐道自己的“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时,路易十六正躺在断头台上,以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天体运行……材料三:从1688年以后,……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该国创造了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也为该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共同原因是什么?请各举一例史实。
(2)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我国已落后于西方国家。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落后局面的国内因素有哪些?(3)材料中“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什么?促使该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除了该项成就外,还得益于哪个历史事件?(1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梦回唐朝》讲述一段今世唐朝的浪漫传奇故事,以“宫廷轻喜剧”为主打,也折射了盛唐“繁荣梦境”。
隋唐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和谐,对外交往空前,一个一个“大唐梦境“绽出,繁荣强大的唐王朝,以宽容与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走向世界,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
从1405——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然而明初的贡赐贸易“倍偿其价”,缺乏生命力,到1840年前,我国再无此类壮举。
结合材料回答:(1)试举一例说明材料一中“大唐梦境”的表现。
强大的唐王朝不仅没有给周边国家和民族地区带来威胁,而是促进了世界发展和自身繁荣,试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何不同?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3)唐朝对外交往与郑和下西洋不同结局说明了什么?今天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人类社会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从那时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二读右图
材料三1405年,郑和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驶向洪涛接天的大海……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
材料四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的对外贸易联系,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前两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最终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材料五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既相互竞争,更相互依赖。
比如美国波音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发动机由英国制造,尾翼由中国的工厂制造。
材料一中“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
材料二图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在给非洲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拓展了全球市场。
请写出这一历史现象的名称。
据材料三,写出一项支撑郑和下西洋的技术条件。
据材料四,从动力(或能源)、交通、通讯三方面各举一项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在加强世界联系、促进全球化方面的科技成果。
据材料五,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事务,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有①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积极倡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②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对外国进口货物设置关税壁垒④“中国制造”遍及全球各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
材料二: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航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请回答:
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出使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多长时间?请你对郑和作一概括评价。
【答案】:无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