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客正统争夺战,械斗战败的客家人,失去主动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客正统争夺战,械斗战败的客家人,失去主动权
正统争夺战
我们知道广东有三大族群,早年粤客之间的矛盾相当严重,彼此进行全方位的人身攻击,套路多种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两个族群存在竞争关系往往会拿自己是当地土著说事,如美国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新西兰的毛利人在各自国家均因在当地居住历史远远比近代迁入的欧洲殖民者久远而认为自己理应为主人。

但是当年无论是说粤语的广府人还是说客家话的客家人,却对自号广东土著没有太大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把自己说成是“中原贵胄”的后代,对方则是当地蛮夷,如顺德人黄节编写的《广东乡土历史》里就说客家人“非粤种,亦非汉种”。

在这种背景下,粤语和客家话也纷纷被当作是正统的象征和证据。

广府方面,陈第的《广州音说》声言:“广州方音合于隋唐韵书切语,为他方所不及者,约有数端……至广中人声音之所以善者,盖千余年来中原之人徙居广中,今之广音实隋唐时中原之音,故以隋唐韵书切语核之而密合如此也。

”一下把粤语拔高至隋唐时中原音的地位。

反过来,客家话则“硬直”、“入耳吵吵”。

编辑
当然,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抹黑,客家也不甘示弱。

如客家人徐旭曾的《丰湖杂记》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客人语言,虽与内陆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故初离乡井,行经内陆,随处都可相通;惟与土人之风俗语言,至今犹未能强而同之,彼土人以吾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彼同也,故仍称吾为客人,吾客人亦以彼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吾同也,故仍自称为客人。

客者对土而言,土与客之风俗语言不能同。

则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阅数百年,亦犹诸今日也。

”客家话既然“甚正”,也无怪乎客家人要“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了。

编辑
土客械斗造成客家人口锐减
虽然早期南下的汉语是顺利地把当地的百越语言“强而同之”了,但是到了客家南迁的时候,广府人在珠江三角洲已经站稳脚跟,并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强而同之”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随着广东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客之间因生存竞争而产生的对立情绪也不断滋生,加之清廷从中挑拨,甚至引发了大规模械斗。

譬如今天的四邑地区(珠江三角洲西岸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合称四邑),土客械斗尤其惨烈。

据载“仇杀十四年、屠戮百万众”。

长期的大规模械斗对客家人的损伤远远超过广府人。

虽然客勇善战,但是珠江三角洲毕竟是广府的大本营,广府人在械斗失败逃亡的情况下一般多少都有些亲朋好友可以投靠。

相较而言,客家人要是被迫离开家园,往往就无处可去,沦为盗匪,变成了官军清剿的对象。

最终清廷为了解决土客械斗问题,将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客家人遣散回粤东客家原乡乃至外省,今天赣南地区的客家人不少祖先就是土客械斗以后从广东迁入江西的。

这一系列变故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客家人口锐减,如四邑土客械斗前客家人可占当地总人口约五分之一,而械斗尘埃落定后只为百分之三。

客家在珠江三角洲的势力大大缩减,客家话因此也失去了在珠江三角洲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编辑
现今珠江三角洲的客家地盘不多,纯客家的东莞樟木头镇可算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自从土客械斗尘埃落定后,珠江三角洲的粤语在和客家话的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散居的客家人逐渐被粤语同化。

根据近年的研究,在粤客杂居的村落中,只要说粤语的人数比重达到百分之十以上,则整村都会渐渐选择以粤语为交际语言,客家话反倒被粤语“强而同之”了。

但在客家大本营梅州、惠阳等地,客家话的地位仍然牢不可破,粤语对此无计可施。

粤东的潮汕话则两耳不闻窗外事,继续
经营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