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铁企业职工脂肪肝检出率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钢铁企业职工脂肪肝检出率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钢铁企业职工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健康体检的某钢铁企业98名职工中脂肪肝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肝功能等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脂肪肝的检出率为11。
脂肪肝组在体重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上以及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
结论: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是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脂肪肝可表现为转氨酶轻-中度的升高。
减轻体重控制高血脂和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是防治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脂肪肝健康体检危险因素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蓄积过多超过肝湿重的5以上或组织学每单位面积见1/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性。
大多数的脂肪肝与过度饮酒有关然而中毒、药物、肥胖、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等均可导致脂肪肝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
分析1年7月~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攀成钢公司98例体检者脂肪肝检出情况并与无脂肪肝者体重指数、血压、肝功能及各血脂检测指标等资料进行比较。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年7月~11年11月将进行健康体检的攀成钢公司98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继发性高血压、合并肾脏疾病、急性感染、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血吸虫所致肝病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体检者。
98例体检者中男1878例女11例;年龄1~59岁平均8岁。
体检方法:98例体检者空腹进行B超检查。
患者于平卧位、侧卧位下进行常规肝脏扫查。
仔细观察患者肝脏大小、形态、有无包膜等并进行肝、脾、肾等实质回声对比。
B超检查结束后进行其他检查如患者体重指数、血压、肝功能及各血脂检测指标等。
其中体重指数在5kg/m及以上者视为肥胖。
高血压收缩压在1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在9mmHg以上。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U/以上者视为肝功能异常。
甘油三酯在17mmo/以上总胆固醇在57mmo/以上均视为血脂异常。
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及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B 超诊断标准:①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②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③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④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统计学处理:应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
P<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脂肪肝B超检出率:98例健康体检者B超检出有脂肪肝者6例脂肪肝检出率为11。
其中男519例检出率为77(519/1878);女111例检出率为11(111/11)。
男女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9P<1)。
脂肪肝组在体重指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上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5)。
脂肪肝组6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5例();非脂肪肝组5例中合并高血压者9例(89)。
两组高血压合并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1)。
两组体重指数、肝功能及各血脂检测指标等比较见表1。
讨论
在本研究中对98例健康体检者B超检出有脂肪肝者6例脂肪肝检出率为11。
男女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
这可能与男性多数有饮酒等嗜好有关。
有文献报道近95的嗜酒者均有不同严重程度的脂肪肝。
此外本研究6例脂肪肝患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 <5)这说明肥胖、血脂异常等均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影响因素。
脂肪肝的发生与患者肥胖程度呈正相关控制患者体重甚至可以有逆转脂肪肝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预防脂肪肝应从患者体重控制、饮食控制等方面做起。
控制过高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增加、坚持合理饮食将有利于体内脂肪的消退进而预防脂肪肝形成。
同时脂肪肝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非脂肪肝组有显著升高这提示我们脂肪肝患者可能合并有一定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故治疗中应监测患者肝功能以进行治疗调整。
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脂肪肝组6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5例();非脂肪肝组5例中合并高血压者9例(89)。
两组高血压合并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1)。
说明高血压也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总之从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到钢铁企业职工的健康情况令人担忧脂肪肝发病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均有密切相关性控制患者体重、血压、血脂对预防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在进行医疗保健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正确科学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包括提倡科学饮食、多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从相关因素上针对性预防脂肪肝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友红,王永红,谢微波,等.重庆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7,():169-17.
李爱民,伍春燕,黄露.健康体检1例脂肪肝检出率分析[J].河北医学,1,18(1):59-61.
傅春玲.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脂肪肝6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11,9(9):1-.
周英.脂肪肝与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的相关性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医
学版),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