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论文——浅谈李鸿章

合集下载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2)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2)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2)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篇二《浅谈对李鸿章的评价》[摘要]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

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开明的封建官僚。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兴办洋务来实现国家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极力妥协,并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主要卖国贼之一。

[关键词]评价;历史人物;标准;李鸿章李鸿章是晚清中国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1901年在屈辱中辞世,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今天,人们对他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我想有一个焦点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那就是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我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从客观角度出发,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并主要看他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否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评价的主要标准,当然我们也要了解他的主观动机和目的,但这不是也不应该是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

鉴于上述观点,我这样看李鸿章:李鸿章是过渡时代的过渡性人物,是晚清中国政坛上少有的开明的封建官僚。

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首先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都是这一阶级属性的具体体现。

李鸿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并身体力行,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他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其政治制度本身,向西方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

李鸿章在对外战争中,指挥失当、极力妥协,战后代表清政府签定卖国的《马关条约》等条约,尽管是被迫的,但客观上确实是丧权辱国,他是清朝的主要卖国贼之一。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近代史结课短论文:李鸿章评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水浅舟大,无力回天——谈李鸿章摘要李鸿章一生跌宕起伏,后世毁誉参半,身处清廷晚期时代的动荡之中,身不由己卷入了这个混乱的漩涡。

这位晚清第一外交家,历史书上的“卖国贼”一生试图挽大厦之将倾,然而不过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他绝不可耻,又并非圣人。

本文试图从李鸿章的传记和外媒记载中分析李鸿章的功过,和他的无奈。

一、李鸿章其人“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开篇第一句话,就给李鸿章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财神”诞辰降临人世的李文安,与他“吾教诸子发愤读书,皆嶷疑有立,岂忧贫哉!”的堪称封建式贤妻良母的夫人李氏育有六个儿子,依次为瀚章、鸿章、鹤章、蕴章、凤章、昭庆,其中排行第二的就是李鸿章。

鸿章在文安诸子中,排行第二,他踏上人生旅途之日,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末世、清王朝面临深刻的政治经济危机、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侵略触角伸进神州大地之时,社会环境的薰陶,家庭出身的影响,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少年时期的鸿章把自己的前途寄托于科举功名,期望有朝一日通过科举的门径登上仕途,挤进统治阶级的行列。

当上令人仰望的翰林院编修以后,李鸿章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他本想设法接近皇帝,攀附权贵,沿着传统的升官之路走下去,怎奈“生于末世这偏消”!从太平军起义,李鸿章前去平反开始,他的一生就注定跌宕起伏。

二、悲剧外交家1870年,此时发生了一件决定曾李二人命运的大事,即天津教案。

这是一场平民攻击法国教会的事件,清廷本认命曾国藩处理此事,曾国藩审时度势,认为应当按律处死相关责任人,然而清廷和民众均认为这是一种软弱的行为,朝野上下甚至一度要求与法国一战。

由于曾国藩和法国人的协议与朝廷和民众的期望差距太大,曾国藩甚至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朝廷随即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

”而当年的法国正忙于与普鲁士的普法战争,无暇顾及远东事物,因此李鸿章说啥法国人就当是啥了。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姓名:迟骋学号:**************: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1840年的一声枪响,拉开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然而朝廷上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所以更不用说向一向所轻视的的“夷人”学习西方的技术了,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犯中国,反而引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但是,正在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且是被动落后挨打的情况下,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统治集团的高层产生出来。

用他们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

而其中的领袖人物,就是李鸿章。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大家总是会把他与卖国贼联系到一起,然而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转型时期,对于朝廷来说,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洋枪大炮军舰,逼迫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另一方面各地的起义运动又层出不穷,李鸿章作为晚清封建官僚,其主观动机是为了维护清朝专制统治,所以他必须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并且西方列强的欺压,对于当时风雨飘摇、充满变数的中国来说,李鸿章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我们应该抛弃过去的偏见,全面客观的看待李鸿章的功与过。

“丈夫只手把吴钩,义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这是李鸿章少时进京赶考写下的一首诗,他二十四岁就考中进士,说明他不仅勤奋,而且理学修养很高。

但我认为这高度的理学修养恰恰是他人生悲剧的奠基石,作为一个必不可免走向没落的封建国家的高官,他不得不担负不该由他自己担负的家国重任,在夙夜忧思,人心惶惶中,为维持一个朽不堪言的衰败社会,蒙受了深重的耻辱和误解。

他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也曾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杀戮投降之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也是由于他的失误指挥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再加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苦不堪言,也许这就是人们总是把他称为千古罪人的原因吧。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鸿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李鸿章李鸿章发迹史: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李鸿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1823-1901),亦称李合肥,汉族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

其先祖本姓许,李鸿章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文安在科举入仕前,长期在家乡以课馆为业。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第一次科考落榜,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翰林院编修。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

李鸿章所要进行的事业是想让中国工业化,军事化,教育化,但他只成功了一半。

中外力量对比悬殊的格局,使李鸿章产生了严重的惧外思想,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委曲求全”的方针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十八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李鸿章受命,作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在《马关条约》签字。

近代史纲要论文——李鸿章过渡历史时期的杰士

近代史纲要论文——李鸿章过渡历史时期的杰士

李鸿章——过渡历史时期的杰士姓名:xxx班级:xxx学号:xxx李鸿章——过渡历史时期的杰士摘要:话说到晚清重臣李鸿章,“卖国贼”“千古罪人”,是首先从我们脑子闪过的形容词,因为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因为他致甲午战争中方大败……但是,当平心静气用理性的眼光来思考和分析者一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任务时才发现: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末世中的风云历史人物,他,不过是一颗被历史所玩弄的棋子罢了。

关键词:李鸿章中国近代史洋务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①日往星来,岁月如梭,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前进,人类走过了一条漫长而不同寻常的路:多少事如烟逝,多少事流传百世,多少人悄然而去,多少人浮沉史海。

而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能在人群中鹤立鸡群、名垂千古之人是少之又少。

李鸿章,便以他的忠诚和执着,敢于作为和超与常人的才华和能力,使其在后人的记忆中铭刻。

历史已过去,但并未死去,所以我们对于这个卓越的夹缝人物的记忆定会久长。

上初中历史课的时间,便在课本上得知此人物的劣迹斑斑,似乎从甲午中日战争的一味退让导致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到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都是他一个人在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随着人乃至的渐行成熟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了解了更多关于这个晚清的风云人物后,我又有了新的认知:他的忍耐、执着、忠诚和才能,无不卓越完美,仅仅是身处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历史把太多的罪责给予了这位大智大勇的人物。

一、“壮年戎马”的李鸿章(军事才能的集中体现)李鸿章的风雨一生,是曾国藩的一阵风让他这个投笔从戎的小人物借风扶摇而上:奉曾国藩之命整理团练,招募新兵编练淮军。

后在1864年,率部攻克常州,再攻占太平天国首府南京。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近代史论文: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

浅析李鸿章的历史功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四十年来,中国之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的评价,在他盖棺后的近百年来“论犹未定”。

误国、卖国之罪不可否定,但也还有爱国进取之心。

他作为近代中国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李鸿章虽然难以承载“英雄”桂冠,但为“时势所造”和影响“时势”进程则是不争的事实。

看待一个人应客观更立体,这个擅长外交的李中堂也绝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我们抛弃故有的偏见,客观地考察他的生平,去阅读这位晚清重臣的一生,我想大家会发现一个与以往观点不同的李鸿章。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外交、忠臣正文: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海禁大开、强邻环绕的时代,是中华文明遇到西方文明挑战,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从封建专制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型的时代。

中国第一支海军,第一批留学生,第一个煤矿,第一个驻外使领馆,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电报,这些第一个无不刻着李鸿章的名字。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这些内忧外患中到处都有李鸿章的影子。

李鸿章的个人命运是末代中国从衰落走向灭亡的见证,是中国逐渐被迫开放的写实,他是中国驶向世界的第一个舵手。

李鸿章是何许人?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1823年(道光三年)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47年在科举的道路上爬上了进士的名位,开始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

从他步入仕途官阶之始,就正是西方列强肆志于东方,“西力东渐”的时代。

李鸿章活跃于政治舞台之日,正值晚清社会从传统向近代、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的过渡时代。

时代造就了李鸿章,而李鸿章也以自己的言行在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上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

李鸿章人生旅途,跨越道、咸、同、光四朝,出将入相,“坐镇北洋,遥执朝政”,涉及晚清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他身为清朝“柱石重臣”,植根于封建主义而又倾向资本主义,忠实于传统营垒而又颇具改革精神,所言所行,往往新旧纷呈,中西杂糅,内则“开拓”与“因循”毕具,外则抗争与妥协并存,因而有时是顺乎时代潮流,有时又是阻挡历史车轮。

近现代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近现代史论文 评价李鸿章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目录摘要 (3)关键字 (3)正文 (3)一、生平与仕途 (3)二、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 (4)三、历史评价 (5)参考文献 (6)【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字】李鸿章清政府洋务运动【正文】一、生平与仕途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至于李鸿章本人,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 3篇

近代史人物评价李鸿章3篇摘要:评论历史人物不能仅仅以三七开、四六开等"中间人物"来进行评论,应全面具体的进行分析。

评价李鸿章也不能仅仅就以外交为据,就下定论,应全面看待其一生,对其为官、外交、洋务等方面进行深刻的了解后再具体客观地进行评定。

关键词:历史人物;评价;方法;李鸿章所谓的历史人物,他不是指历史长海中任意的一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或者说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具体应该怎样去评价历史人物,或者说评论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每个人的角度不同,所以方法也会有所差别。

李振宏先生说:"分析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条件及各种社会矛盾,把历史人物紧紧置于他所处的社会时代之中,看他的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伟大需要。

这是我们认识历史人物活动的时代价值的基本方法。

"李鸿章,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他为清政府劳碌了一生,但其死后却没能像他老师曾国藩一样受到世人敬仰。

因为其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卖国贼"、"大奸臣"的帽子戴在他的头上,背负了一百多年的骂名,至今仍是毁誉不一。

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所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实行不下去了。

此时的中国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二是争取民族生存和发展、积极学习西方,促进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型。

李鸿章在领略到洋枪洋炮的厉害后,冲破重重阻力,开始了中国的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

所以有人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奠基人"李鸿章是"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鸿章的主张明显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他倡导的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在这方面来说对于清朝的发展是有功的。

李鸿章能在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看清历史发展的走向,并适时的做出相应的举措,所以堪称是一代杰出人物。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经过了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经发展成为大学教学课程中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一:《浅析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社会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一方面推行洋务运动,图谋富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起步,备受当时国内的关注,名噪一时。

另一方面,他效忠清王朝,代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贯坚持妥协政策,对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而成为中国近代的一大卖国贼。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时代的悲剧一、李鸿章的发迹李鸿章(1823—1901)晚清重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李文安入京,拜殿试进士曾国藩为师,九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4月同乡刑部侍郎吕贤基上书咸丰帝自请回乡编练团勇,以靖国难,邀李鸿章协办。

李鸿章从此走上了从军旅生涯中谋进身之阶的道路。

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恩师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在曾国藩的精心培育和教诲下,李鸿章稳健持重,老成世故。

1861年,为兼顾东南,保有上海这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实现东西夹击江浙太平军的战略意图,曾国藩派李鸿章渡江北上入淮,编练淮军。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守上海,不久攻陷苏州、常州。

在平息东南太平军中战功显赫,升任江西巡抚。

1865年署任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由曾国藩推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

在汉族官僚势力三大核心人物中,曾国藩无意权柄、离位又早逝;左宗棠经营西北,苦于国难,到处消防救火,湘军被遣散,远戍边疆而势微。

唯李鸿章淮军一支独大,成为大清的擎天支柱、国之藩篱。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 2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 2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价李鸿章梁启超如何评价李鸿章:在诸葛亮之下郭子仪之上一提起李鸿章,更多的人会把他与“卖国贼”、“民族罪人”的字眼联系起来。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纵观李鸿章一生纵观李鸿章一生纵观李鸿章一生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可圈可点处众多可圈可点处众多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没有实现其抱负没有实现其抱负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国之大器国之大器国之大器,百年不遇百年不遇百年不遇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这个观这个观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评价李鸿章∙实干爱国者在中国封建制度中,自秦始皇立郡县制到雍正帝设军机处,中央政权最大限度的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专制制度在神州大地上历经二千余年的发展达到顶峰后,终于走向了衰败。

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终于摆脱了中世纪的枷锁,释出虎狼本性,以肆志于东方。

青年李鸿章天资过人,志向高远,这可以从李鸿章20岁时所写的一首诗中看出:“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后悔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七彩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李鸿章:《二十自述》)在军事上,李鸿章东征西讨,剿太平军,定捻军,以其实际行动维护着在风雨中飘摇的清廷。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从文献来看,对李鸿章外交思想和策略的把握,既存在着完全否定的意见,也有赞誉有加,甚至把李鸿章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外交家的观点。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论文人物李鸿章范文一: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每当揭开中国近现代史,就不可能不面对李鸿章及其所代表的晚清政府。

纵观李鸿章一生,可圈可点处众多,但是在皇权体制下,没有实现其抱负,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国之大器,百年不遇。

建国后对李鸿章的评价大有偏颇,往往把李鸿章脸谱化为卖国贼,这个观点和历史是不符合的。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风云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

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

近代史李鸿章小论文范文一:论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慈禧太后称赞为“再造玄黄”之人。

清朝追赠其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引用百度知道李鸿章,是近代史中一位很出名的人物,其一生几项事迹对当时影响极大,甚至影响今日:发起洋务运动和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

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

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关于李鸿章的近代史论文(2)

关于李鸿章的近代史论文(2)

关于李鸿章的近代史论文(2)关于李鸿章的近代史论文篇二《对李鸿章的再认识》【摘要】时人所忆之李鸿章,都赋其以“卖国贼”的名号,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办洋务如糊纸浆,倒富了外国奸人,可谓办事不足,败事有余。

然而,李鸿章在大清朝却是一位“能臣”,若不是时代的错身,也不致招来一世的骂名。

【关键词】李鸿章;科举;洋务;时代一、李鸿章少年是个有志青年李鸿章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村的一家低级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李文安时任京官,共有六子,李鸿章排行老二。

李文安很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李鸿章和当时的少年们一样,攻读经史为科举考试而摇头呤诵数十载。

终于他在科举考试中层层突进。

1840年,李鸿章考取了秀才,1843年被选为优贡。

除了才能,李鸿章少年时也很有远大抱负的:“丈夫事业正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

” [1] (李鸿章《二十自述》)这首诗是李鸿章于20岁写的,足以见其雄心壮志,胸怀远大抱负,也可见他当时年少方刚的血气。

然而,他的抱负却与时代错身了,他的志向和价值观还停留在儒家的“出世”上,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国”,不懂什么是“民”,不懂什么是“臣”。

正是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的孕育,才导致他人生的悲剧。

二、李鸿章开始走向仕途在那样的时代,人民是国家的奴隶,科举制正是选拔出统治者直辖的奴隶,而后者只是稍微比前者高一点,却还悲剧地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之目标。

在李鸿章24岁时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院士。

但当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在兴起,朝廷派大批官员回乡组织民团与太平军作战,李鸿章也是其中之一,李鸿章的军事天赋在平捻军的过程中间渐渐显露。

巢湖之战,攻克含山,庐州,他功不可没。

但由于官场险恶,李鸿章立功却被人陷害,他只有离职去投奔曾国潘。

曾国潘是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同年进士好友,因此对李鸿章颇为照顾,而正是有了这样一位老师,李鸿章的仕途似乎更加光明了。

近代史小论文-李鸿章

近代史小论文-李鸿章

李鸿章晚晴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安徽合肥人,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争一长短的人”,慈溪太后称之为“再造玄黄之人”,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作为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创建了淮军,两师徒联手最终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说因为其杀人太多牵涉到对淮军和湘军的整体评价,但是李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首先要维护其阶级利益,因此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都是阶级表现。

但是李是作为晚晴政坛不可少的开明的士大夫,深知中国落后主张向西方学习,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他还积极创建海防事业,创建北洋水军;派人出国留学,创办学堂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这些都是属于李为中国历史作出的精彩的贡献,虽然并未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但是很大程度上为后来事业奠定了基础何况身处一个大动荡年代他的这些贡献不可磨灭。

其后期对外战争极力妥协,压制爱国军民热情,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的确是其最不光彩的地方。

但在弱肉强食,强盗掠夺,弱国无外交的国际大环境中,愚昧无知的满清贵族连签约都没能力干的活,只有李中堂懂外交。

签订卖国辱权的条约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李鸿章为大清王朝背了一大个黑锅,每次谈判都是都是在通过权衡将损失降到最小,但是还是身背“卖国贼”的称号,但是很多人不曾想到的是在马关时遭受刺客袭击,仍为了维护清政府利益与日本周璇,但是由于电报被截取,最终在谈判中还是失败,从此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另外,他没有摆脱晚晴政治的陋习存在着贪污腐败的一面,也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渊源是政治制度的落后,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但是人无完人,梁启超曾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浅论李鸿章

浅论李鸿章

浅论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近代中国四十年的国家大事无一不与其相关,了解李鸿章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近代中国。

【关键词】才能;地位;思想;功过;李鸿章生活在君权专制进化到极致,国家内外交困,列强环视左右,汉人权利自满洲人入主中夏渐初恢复的时代。

在这个社会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李鸿章逐步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并被奉调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国家外交、军事、经济等大权,主持并主导了晚清四十年间的一系列国家内外重大方程的制定和执行。

李鸿章是个有才能的人,少年便受曾国潘的赏识和精心训导,长大后又得到曾国潘的推荐,这样的待遇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他的才能在后来逐步表现了出来,比如说组建淮军,与洋人合作使淮军成为当时中国装备最好的部队;组建北洋水师,购买军舰,提高了中国水师的战斗力等。

后来这些新兴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争取到“中兴”的局面。

虽然李鸿章的实力在他受到重用的同时不断地扩大,甚至发展到了能够除代清廷自立而有余的地步,但他仍勤勤恳恳服侍皇室,自始至终都在拥护清政府的统治,始终没有篡逆,也没有权倾朝野,而且在他意识到权大欺主时便开始削弱己权,不像历史上的曹操、霍光等人。

因此他最多算得上是个忠臣,算不上是权臣。

有些书上也称李鸿章是中国实践现代化的第一人,我觉得事实真的是如此。

李鸿章本人能清醒地认识到“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的道理后,推崇洋务运动,从提出“自强”到提出“求富”,又把“师夷长技以制夷”付诸实践,办近代海军,民用工业,修铁路,办电报局,开矿山,设同文馆并外派留学生,建立新式海军。

不仅促进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还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引进了许多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拥有先进知识水平的人员,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作为清廷与洋人周旋的不二人选,李鸿章甚至被洋人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可见他不只得到清朝统治者的重用,还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敬重。

然而在甲午之后,李鸿章开始失势,战败与议和,引起了国人的一片唾骂。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

浅议近代史人物李鸿章的论文《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摘要: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是清朝重臣,看到清朝的落后,他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努力发展国家经济、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以及弱国外交政策以实现洋务运动。

但无可否认的是其思想有其缺陷和不足之处。

然而这并不妨碍李鸿章洋务思想对中国近现代化所起的推动作用,其中部分经典理论对现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思想;现代化;借鉴一、李鸿章洋务思想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清朝初期社会和经济比较发达,经历过“康乾盛世”的阶段,然而从乾隆末期开始,社会的经济政治日趋落后。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生产力水平不断下降,政治腐败,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

当西方爆发工业革命的时候,清王朝开始“闭关锁国”的政策,逐渐与世界脱轨。

二、李鸿章洋务思想其基本内容(一)军事自强购置海外枪只弹炮、造器练兵、筹备海防等等是其军事自强思想的主要表现。

李鸿章认为:“国家百用可省,独练兵设备万不可省”。

这之后,他着手筹办西方枪炮,开办军事工业,其中包括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天津机器局。

这些军事工业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的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积极筹备海防,并开办近代海军[1]。

出发点则是防御国外侵略势力。

他的军事自强思想还表现在革新军制方面。

他了解到旗兵、绿营军的朽败、武器的落伍,深感到实行变革刻不容缓。

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变革的举措大多没有得到落实。

(二)经济自强“求强”是李鸿章洋务思想的主题思想,其实现的主要方法就是军事强盛,他以为国力强盛、军队强大是实现经济方面的自强与富有是的条件和根本。

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机械炼铁、交通运输、纺织产业等民用企业都是其陆续成立的。

他在这期间成立的民用企业分别是:一是轮船招商局;二是开平矿务局;三是上海机器织布局;四是天津电报总局。

我们可以看出,他成立许多的民用企业,粗略一看貌似是以帮助解决军事方面的资本、燃料、拓展兵饷等矛盾为出发点,然而从细细挖掘和思考,更显露了其经济主张,他最后的目标是社会经济可以富裕,财政可以丰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历史,人物万千,可是人们对其的评价,几乎都逃不出一个极端化的范畴。

在人们眼里伟大的人没有瑕疵,而卑鄙的人没有一点人性。

李鸿章就是其中的典型。

可是李鸿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人们眼里,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卖国贼,《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这两条罪状就足以让人们将他彻底钉死在卖国贼的柱子上,永世不得翻身。

他真的只是一个卖国贼吗?
我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李鸿章是功大于过。

诚然他为了家族和自己的利益,受过贿赂,打压他人产业。

但是他对于中国,对于历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绝不是一个卖国贼就可以掩盖一切的!
作为政治立场和他对立的梁启超曾经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悲李鸿章之遇。

既然两者对立他的话应当有相当的可信度。

也许有人说,一家之言而已。

那就来纵观其一生,再做评价。

李鸿章出身于翰林,清代文贵武贱,但他后来毅然从戎,虽然其中有吕贤基的原因,但大部分还是出于李自己的主观意愿。

他为什么毅然从戎呢?因为时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神会动乱不堪。

太平天国运动,使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是农民阶级反抗精神的体现,可是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对于中国需要的是富强,是统一,是一个强大的政府!因此,作为有远见的他又怎么会置之事外,唯有挺身而出。

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

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失败的,无法拯救中国的命运。

但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是在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基础上总结起来的,而李鸿章大力发展洋务运动的时候,洋务运动并没有失败,并且还在相当程度上造就了中国的中兴,至少让中国打开了国门,让新的技术进来了,在实践中慢慢的摸索出来,原来中国不仅是技不如人,而是制度不如人。

可是试问一下,有谁能够在当时就能一眼发现中国贫弱的症结所在?没有人,纵然是康有为,纵然是孙中山,他们不也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以后才发现中国贫弱的根本所在,才提出变法革命救国的吗。

而在当时,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发现,当时能够救中国的,只有洋务运动,而李鸿章正是洋务运动最大的实施者。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北洋水师更是全军覆没,更令人们谴责洋务运动的失败。

可是事实证明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海军军费的挪用,旧式军队的腐败,官
僚的惧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造成了中国被日本打败。

的确李鸿章在海战中坐失战机,是他的责任,但是如果换上别人又能怎么样?定远号是当时中国主力战舰,航速是15.5节,日本的吉野号是多少?22.5节!而且双方炮弹的射速更是相差25倍!这样的战怎么打?再加上经过政府克扣的海军军费,又怎能支撑起一场战争!在黄海的一战,可以说北洋海军打的相当的出色了。

作为一个明智厄将领,李鸿章只能选择守势,保存下实力,而不是愚蠢的去送死!而后来的事实证明,缺口并不是从海上被打开的,而是从陆上被撕开的。

这个责任难道也要李鸿章和他的水师来背吗?
甲午海战战败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李鸿章一个最大的骂名。

人们都骂李鸿章卖国贼,签订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国人声讨:“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可是请想一下,仅作为一位中堂的李鸿章真的能决定一切吗?中国发号施令的人还是那位著名的老太后,李鸿章仅是一个办事的而已,决定权在北。

而李鸿章在得到仅仅是全部授权而已,但其之后却依然在争,为中国争的一分是一分,条约签订一直拖延了数月。

导致李的日本被刺。

谁都知道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战胜国的土地上滋味并不好受,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拖延数月?在为中国争?要知道,他事前就已经得到了授权了,大可以一签了之。

所以说这个骂名为什么不要慈禧来背,却要让李鸿章来背呢?
199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中国再次战败,慈禧等人逃亡,又将烂摊子扔给李鸿章。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字,又被人们口诛笔伐!但是有人想过吗?这次事件的真正责任人是谁?事情完全是由慈禧太后引发的,滥用义和拳,和八国开战,妄图以一群土匪乱民和西方的列强对战,以至于围攻一个小小的使馆都攻不下来,最后让人家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而期间李鸿章正在南方任职并没有参与,他还和张之洞,刘坤一搞了个“东南互保”,保存了一点实力和中国经济的命脉,一方面没有彻底激怒洋人,另一方面使谈判有了一点最起码的本钱。

但到最后中国已经糜烂到无法收拾的时候,必须要有个人出来收拾局面,所以慈禧老太后一纸圣职,李鸿章出来了,他明白他要出来,这个卖国贼的骂名就背定了,但是他不出来,请问一下,中国难道就任由八国联军赖在北京不走么?人们只知道他签订的条约,又有谁知道他那纵横的老泪,刺眼的呕血!
李鸿章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觉醒了,明白他一生所致力的洋务运动是没有办法救中国的,所以康梁变法的时候他毅然以维新同志自居,到后来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下令诛杀维新党人,当时康有为就藏在广州,可是李鸿章就是不杀,并且以:我不做侩子手顶了回去。

难道这样的人也该骂吗?
纵观李鸿章这一生,一句生不逢时即可概括了!
作为一个弱国的外交家,其处境可想而知!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弱国无外交。

一方面作为战败国,弱国不可太强硬,另一方面还要为自己的国家争取更大的利益,保全国家。

处于强弱两国之间的李鸿章,是尴尬的,无力的!其实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的本质,是因为当时中国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但每一次在国家面临危机时出来收拾残局都是李鸿
章,却被国人目为卖国者,只有全体军机大臣在上奏给皇帝的一份奏折中说过的“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曾令李鸿章老泪纵横。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他们的功劳是无法忽略的,是无法磨灭的!试问没有李鸿章他们的周旋,国将焉在?
李鸿章也是人,他并不是神,他身上也有人的弱点。

他和左宗棠的一世冤家,但却为了国家而多次抛弃恩怨,与他联手,共御外敌!他有人自私一面,他有高傲一面,他也有失算的一面,但是人都有缺点,俗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试问一下天下有哪个人会没有缺点!
所以我说,历史上的李鸿章,有的不仅只有过错,更不是向人们眼中只是一个卖国贼。

他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现代化都有着不可磨灭和代替的巨大贡献!
他的一生功大于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