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将军与士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载]将军与⼠兵
原⽂地址:将军与⼠兵作者:⽼吴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这是国⼈最为熟悉的⼀句励志⼝号。

许多年轻⼈都以此激励⾃⼰从零起步,努⼒拼搏,以求⼀逞。

但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其含义者恐怕屈指可数。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这⼀⽬标就更是难上加难。

夫将军者,领军⼈物也。

然现今对于将军⾓⾊的诠释,已⾮昔⽇那种万军丛中取上将⾸级如探囊取物的逞匹夫之勇者,即便在古今战争中这类⾓⾊所起的作⽤也是极为有限。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之外则是志在出将⼊相者永远的追求。

要做到这⼀点,仅有青史留名的渴望和马⾰裹⼫的⽓概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智勇双全应该是最基本的条件。

这⾥,勇是前提,智是关键。

⼀句“败军之将何以⾔勇”就反衬出了勇的作⽤,⽽⼀句“知⼰知彼百战不殆”更是将智的重要淋漓展现。

所以,包括打仗在内,所有的事业有成者⽆⼀不是⼤智⼤勇,⽽且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最后达到⼤彻⼤悟的境界,进⽽攻必克,战必胜,⽆坚不摧。

所以,勇为胆,智为识,意欲成功者都需要有胆有识。

这⾥胆⾃然不是⽆知者⽆畏之胆,⽽是敢为天下先之胆,敢于标新⽴异之胆,是基于识之胆。

识⾃然是知道何为天下先之识,何为趋势与发展之识,何为扬长避短、引领⾃⾝成功之识,⽽后者尤为关键。

所以,我们可以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但想当将军的⼠兵未必都是好⼠兵”。

既然在当⼠兵时仅仅空想不⾜以成为优秀的⼠兵,以后亦难成⼤器,因⽽如何想则成为关键。

⾸先,⼊伍之初,⾃然完全没有当将军的可能,但真正想当将军的⼠兵其实是从当兵第⼀天起就有当将军的想法的。

也就是说,做好本职⼯作固然脚踏实地,但仅满⾜于此,成功即为奢望。

就像雷锋可谓敬业,但按其设定的发展模式永远不可能成为能征善战的常胜将军,因为他的追求就是平凡中的伟⼤。

其次,也是最为⾄关重要之处,就是要站在将军的⾓度看战争。

因为从⼠兵的⾓度看战争是军令如⼭,是⽣死⼀刻,在将军则是成王败寇、青史留名,甚⾄有时还要上升到国家民族的⾼度。

所以才有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所以,才有了⼀将成名万⾻枯的说法。

⾓度不同,追求⾃然不同。

当然,这并⾮意味着⼠兵放弃战⽃去苦思冥想如何运筹帷幄,但所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要有⼼,两者兼顾却是完全可⾏。

其中极为关键的⼀点就是学会从宏观的层⾯发现问题,再⽤微观的技术解决问题。

⽐如曾有学⽣咨询关于专业所学与现实所⽤的问题,我就建议在按现有模式完成⼯作的基础上,可以每次都尝试着依据理论做些细微的改变。

⽇积⽉累,则量变势必成为质变,你看问题的⽔平⾃然早已⾮昔⽇吴下之阿蒙。

因⽽在⼯作中努⼒发现问题并想⽅设法改变之也是实习以及以后⼯作的重点任务,⽽且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否则,如果你过度依赖经验的积累或者⼈脉的深厚,那你永远也不会上升到将军的层次,最多混个副官还得是个随波逐流之辈,与真正的成功咫尺天涯,抱憾终⽣。

再者,我们必须认识到,之所以将军能成⼤事,最⾄关重要处在于其绝不会⼈云亦云。

唯有如此,才能出其不意、克敌致胜。

⽽纸上谈兵的赵括则是典型的反例,其悲剧的结局与其的因循守旧紧密关联。

我的许多学⽣⼊道虽时间不长,在保险、产品安全等相关领域中可谓脱颖⽽出,算是事业初成。

但我⼀直有⼀种隐忧,就是他们中绝⼤多数形成的思维定势,好像所有事物原来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有⼀种强烈的固步⾃封意识,就如赵括⼀般。

这势必将严重阻碍其更上⼀层楼,可他们还浑然不觉,着实令⼈为之扼腕。

要知道当连长、团长可能与当⼠兵⽆根本差异,但当将军、做元帅却必须有质的不同。

⽐如保险,如果你不认识保险的本质,即便讨价还价的本领达到了科学博弈的⽔平也不会对这个⾏业有所触动,最多是跳槽或者提职加薪。

唯有将之上升到科学的层⾯,具有引领保险业变⾰的可
能,才是化茧为蝶、梦想成真;才是真正的出将⼊相、封妻荫⼦,才会将⾃⼰的名字镌刻在历史之中永世长存。

⽽像我们这类普通⾼校的学⽣最⽋缺的恰恰就是这种追求、这种⾃信。

往往会⼩富即安、志得意满,这其实不过是⾃卑的另⼀种表现形式罢了。

最后,还需指出的是,虽然我们主张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但并⾮意味着当将军⾮要从⼠兵做起,⽐如上军校就是做将军的捷径。

条条⼤路通罗马,但总有事半功倍之选择,聪明地选择成功之路也是重中之重。

⽐如我要求我的做保险的研究⽣⼒争去总部、去外资、去发达地区就是因为这条路更容易得到真正的认可,更可能扬长避短、出奇制胜。

否则如果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可能也会成功,但最多也就是廉颇、黄忠级的皓⾸⽩发、来⽇⽆多,哪来的雄姿英发、⽻扇纶⼱?望各位仔细斟酌⽼吴这肺腑之⾔,好⾃为之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