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24期┆35
实效
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翟玉文
摘 要:历史学科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历史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教学;德育教育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中学历史教学应着力探索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挖掘历史教材中的道德因素,通过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手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那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
一、发挥中学历史德育教育功能的原则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把握下列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总是离不开事实。

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离开了事实,历史教学不仅失去其科学性,也失去其教育性。

历史信奉的是事实胜于雄辩。

若脱离史实,就会成为空话。

(二)渐进性原则。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某一堂课教学、某一历史内容教学的事。

应该说,任何时候、任何内容的历史教学都蕴含有相应的思想道德感化功能。

量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

这种一点一滴不间断的积累过程,就构成德育渗透的渐进性。

(三)典型性原则。

利用典型历史事件进行渗透。

历史也是一幅由一个个历史事件所串联成的优美的画卷。

伟大的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心灵为之震撼,而著名的历史事件也能深深吸引并最终打动和征服他们的善良和正义之心。

大禹治水、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南昌起义、抗美援朝等等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一定能让学生的灵魂得到洗涤。

二、中学历史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内容丰富。

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天下为公的爱国奉献精神、勤劳俭朴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暴的自强不息精神等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

寓传统美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光大,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用之才。

(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翻开历史的书卷,从远古到现代,上下几千年,到处都蕴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充分表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我们应该牢记各阶层
的爱国志士,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

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都是极好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

(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可敬的优秀历史人物。

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

那些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优秀历史人物,他们的刚正不阿、坚贞不屈、凛然大义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青少年的正面事例;同时背信弃义为人们所唾骂的民族败类,也可以让学生引以为戒。

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通过这些内容,不仅要让学生继承、弘扬祖国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激发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民族自豪感,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历史教学德育教育的阵地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认真搞好课堂教学。

在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发掘历史学科的内在功能,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和信息
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历史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物、书籍、图片、新闻资料等这些历史信息,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历史文物、古迹、博物馆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充分利用地方史的内容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地方史的内容。

由于涉及自己家乡的人、事、物,所以学生极易产生亲切感,易于接受,而且也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历史与现实、祖国与家乡融合在一起,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爱家乡到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组织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深学生的感受。

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来临时,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历史课堂教学功能,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可以举办图片展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这些纪念活动,组织专题报告和历史图片展,生动再现这些历史情景,如勿忘国耻“九一八”,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香港回归,辛亥革命等,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史实,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能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总之,要实现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有很多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尝试,但是一定要融合在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达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中学历史课的德育教育功能。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寨里河镇中心初级
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