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水生态长效保护调水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洋淀水生态长效保护调水技术
作者:马洪飞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7期
[摘要]为了能够长期稳定维持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健康,通过分析流域内外水源的丰枯情况,研究了在空间和时间上给白洋淀补水的7条合理线路,2006年-2009年以此为依据从黄河调水保证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白洋淀水生态补水调水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7-0207-01
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境内,总面积366km2(大沽高程度10.5m时),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地貌景观以水、芦苇、蒲草、荷花为主,水体约占80%左右,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的美称。
白洋淀也具有调蓄洪水,承载野生动植物,提供物质生产条件的功能,同时对于维护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由于白洋淀宽浅的湖体结构,水面广、蒸发快,水深小、渗漏多,遇干旱年份或连续干旱年份往往会有短时干淀或连续干淀发生,成为影响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并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难点问题。
1、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正常情况下,白洋淀的水源应来自上游的八条河流,白洋淀主要靠上游八条河流的水形成白洋淀的水生态。
由于多年淤积,白洋淀从五十年代的561.6km2到现在只有362.8km2。
白洋淀上游修建大、中、小型水库50余座,总库容量36.19亿m3,拦流截水,不但减少了白洋淀的蓄水量,同时也阻截了顺河入淀的鱼类;下游修建了多处拦河闸,切断了溯河鱼类的通道,再加上污染的危害,使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六十年代以来,白洋淀区域大规模的机井建设,造成地下水量过度开采,地水位不断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白洋淀水位的保持。
近年由于干旱不解,白洋淀周边提水、引水、工农业争水等都加速着白洋淀的衰废过程。
因此需要采取调水补水措施,稀释污染物,保证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实现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白洋淀水生态分级标准
3、补水标准与补水量的计算
4、补水水源分析与选择
从河北全省的可能水源看,能给白洋淀补水的水源有与白洋淀同处一个流域保定的王块、西大洋、龙门和安格庄水库,石家庄的口头和横山岭水库;相邻子牙河流域石家庄的岗南、黄壁庄水库、邢台的朱庄水库;南部漳河流域邯郸的东武仕水库等大型年调节水库。
从全国的角度看,跨流域调水补充白洋淀,建立白洋淀水生态系统的第二水源是有可能的。
首先,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最近,而且在黄河水量分配计划中也有分给河北省的指标,加之多次从黄河调水向天津供水的实践,其中调水的线路有80%经过河北,且与白洋淀不远;其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完工后即可借此渠道从长江流域调水向白洋淀补水。
5、调水(补水)效果
在白洋淀水生态长效关健技术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河北省白洋淀管理部门先后几次调水补水,达到了水生态预期的效果,详见表2。
6、小结
为了能够长期稳定维持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健康,利用水生态学的观点详细分析了白洋淀水生态的构成要素,明确了白洋淀不同分级标准,为补水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利用统计分析对白洋淀自然供水、天然蒸发渗漏、工农业需水进行了计算,并把各项供水和用水因素分解成日级别的数据;通过选择白洋淀流域二至三个水平年的典型年供水量,用水量平衡原理动态推演了白洋淀不同水平年的干淀组合发生的时间和需要的补水量,找出白洋淀干淀的变化规律,为预测白洋淀水生态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量化依据;通过分析流域内外水源的丰枯情况,研究了在空间和时间上给白洋淀补水的7条合理线路,2006年-2009年以此为依据从黄河调水保证了白洋淀水生态环境的持续健康,取得了显著效益。
参考文献
[1]白洋淀国土研究会等.白洋淀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白洋淀水生态长效保护关键技术研究[M].河北省水利工程局等.2011(3):15-16.2011年获河北省水利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白洋淀湿地生态补水与水资源配置系统研究[M].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等,2005.2005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吴俊峰,郭建平.岗南、黄壁庄水库兴利优化调度研究浅议[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2(5).
[5]李增强.岳城水库与南水北调中线联网供水量保证率研究[J].海河水利,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