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课,研究土壤与植物之间的作用与平衡,也就是植物的生长与空气、水之间的关系,而土壤中水、空气的多少与土壤的颗粒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指导学生通过研究土壤的渗水性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上述问题。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学“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解释事物现象方面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能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三种类型的土壤渗水能力的主要差别,并观察、分析、推测出其保水能力。

2能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质疑,进而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多种调查方式,说出当地的土壤类型适合栽种哪些植物,并能分析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情况。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土壤的种类及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2能够分别举出两种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生长的植物。

3能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4能够坚持、主动参与研究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土壤渗水实验装置、烧杯等。

学生准备:观察三种不同类型土壤的保水情况,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生长着什么植物。

调查不同植物是否需要浇同样多的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上课伊始,欣赏一组“雨后初晴”的图片,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师:现在正是多雨的夏季,雨后你有没有留意过脚下的土壤呢?(出示三张雨后不同类型土壤的照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雨后有的田地里有很多水,有的就没有水?还有的虽然看不到水,但是摸上去却感觉湿漉漉的?这说明什么呢?
生:水多的土地是因为存住了水;没有水的土地是因为水都流到地下去了;摸上去湿漉漉的是因为土地里面含有很多水。

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土壤的保持水分的能力是不同的。

(以此引出这节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探究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有怎样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研究的内容,确定研究的方向,使学生从知识上、心理上做好学习新课的准备。


二、观察实验,合作探究
1回忆旧知,提出猜想。

师引领学生回忆课前对三种土壤的观察和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土壤含沙和黏土的比例差异进行猜测:哪种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强?
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热情高涨。

师顺势提出:利用“渗水实验”来研究不同类型土壤渗水及保水的能力。

2验证猜想,对比实验。

师:我们要对“对比实验”的实验条件进行科学的控制。

请大家阅读分析教材中的实验模型及实验方法。

生:教材上的“实验步骤”中出现了四个“同样”。

(在此无论学生提出什么,只要认真思索了、努力表达了,就尽量对学生的分析思考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师:为什么在三个瓶中装同样多的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学生思索并讨论,进而提出对实验模型的修改意见。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锻炼思维,类比推理。

师:请根据土壤“渗水能力”的结果,推理出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保水能力”的顺序。

生: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沙质土保水能力最弱;渗水能力强的土壤其保水能力弱。

师:沙质土颗粒大,渗水性好,因此它的透气性也好;黏质土颗粒小,渗水性差,因此它的透气性也就差;壤土的渗水性和透气性适中。

【设计意图: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使课堂教学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和理解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空气的关系、植物与水的关系。

植物、土壤、空气和水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不是单一的。

我们看到的现象只是一个相对平衡的瞬间,不平衡才是绝对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没有止境的。


三、实践体验,亲历探究
1走访调查,提高认识。

师:不同植物是否需要浇同样多的水?(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调查。


生:不同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

(进而类比出:不同植物需要的水和空气也是不一样的。


2提出问题,设计实验。

师:同一种植物(豆苗)在哪种土壤中长得好?
生在小组中设计实验方案,达成共识,最后全班交流。

师通过引导、鼓励、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完成实验设计。

3强调坚持,“遥控”实验。

(让学生们利用两周的课下时间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记录,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并拿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结论,做到有始有终。


师结合土壤的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类型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活动。

学生不一定得出准确结果,但是只要他们认真地观察了,分析了,思了,即使他们的结论是幼稚的,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和及时的鼓励。


四、课外调查,留下空间
提问:你知道当地的土壤适合种植哪些粮食作物、蔬菜和花卉吗?植物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了解,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不因下课而中止。


板书设计
植物
空气
教学反思
就本课而言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植物、土壤、空气和水这几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本课教学我力求通过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教学程序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让学生深入地探究不同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的问题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