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幼儿园)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幼儿园)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诺如病毒的能力,有效控制疫情在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的传播、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诺如病毒的传播特点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瓦克样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

诺如病毒对恶劣环境抗性较强,具有耐低温、耐酸等特性,不易灭活。

所有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者及器官移植者属于高危感染人群。

1.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为主要途径,通过水源、食物等经消化道传播;亦可接触被污染的门把手、扶梯、玩具等而感染;呕吐、腹泻物若污染环境,可形成气溶胶,故有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3.潜伏期:4—72小时,常见为24—48小时。

4.传染期:患者从发病到康复后2周内的泻吐物中均可检出病毒。

5.隔离期:症状消失后72小时。

6.临床表现: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和呕吐为主要症状。

腹泻每天数次或10多次,水样便或黄稀便。

腹痛有时可呈剧烈绞痛,可伴有食欲减退,全身无力、肌痛、头痛、低热等。

儿童患者可先出现呕吐水样物,然后出现腹泻。

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患者通常发生胃肠炎,持续2—3天,但在医院感染暴发时和在11岁以下儿童中,腹泻经常会持续4—6天或更长时间,可长达8周左右。

二、疫情高发期
诺如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市每年11-12月至次年3月需警惕学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三、日常预防措施
(一)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储备。

学校传染病发现、报告和处置流程清晰,信息传递顺畅;储备一定数量的漂白粉等消毒药物和一次性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二)认真做好日常性清洁消毒工作。

随着流行季节来临,强化对学校内公共使用场所(如教室、图书馆等)和重点环节(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开展清洁消毒工作。

(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严格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监管,严禁有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症状者带病上岗。

学校设有食堂的,对食堂餐用具、设施、设备、生产加工场所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高风险食品(如贝类)应深度加工,保证彻底煮熟;务必做到加工过程中生熟分开;备餐各个环节应避免交叉污染。

(四)提供安全饮用水。

加强学校用水管网维护,学校使用井水时要加强监测监管,使用桶装水需正规单位供应并索证。

(五)配备足够洗手设施,强化勤洗手等健康宣传教育。

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教育学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六)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

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发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同一班级或宿舍1天超过3例,或3天超过5例)时,立即报告区教育局(包括传染病防控主管部门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区卫生计生委及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

区教育局要在第一时间将疫情信息报告市教委
体卫艺处和学校后勤处。

(七)若有教职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班(课)。

四、疫情控制措施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具体参见《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1.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疫情报告后,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核实确认,核实为疑似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或暴发疫情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标本检测。

在学校协调配合下,采集并检测患病学生、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可疑食品、饮用水以及环境标本,查找病因和感染来源。

3.控制效果评估。

对疫情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二)学校
学校出现呕吐或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或证实疫情流行时,除继续做好上述预防措施外,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还须实施:
1.严格落实病例管理。

现症病例及新发病例须全部居家或集中到学校隔离区域进行隔离,待符合解除隔离标准后方可离开隔离区域;诺如病毒检测阳性的厨工须连续2次诺如病毒检测阴性后,方可返岗工作。

2.规范开展消毒工作。

经过规范培训的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诺如病毒消毒方法》进行处理,规范开展消毒工作。

3.及时报送疫情进展信息。

疫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报告疫情进展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