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诗三首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吠__,__桑__树___颠__鸡__鸣__”__。____
(四)翻译 6.(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译文: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10.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 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 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于“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 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 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 我 振 作 ; 随 后 “ 明 明 如 月 …… 不 可 断 绝 ” 却 又 回 到 “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 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
(2)适少 余始无 自适.适齐还.安 俗家韵 舟门动动行词词适.,,临迎出汝合嫁动词,往,到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刚,刚才。
3.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 (2)榆柳荫.后檐: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遮__蔽__。 (3)鼓.瑟吹笙: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 。 (4)去日苦.多: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苦。 (5)山不厌.高: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厌。
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 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的雄心壮志。由此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 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 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 绪。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义:
_人__心__归__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回___家__的__念__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遗采 齐 路之 不 桓欲 拾公饮 遗 遗. .谁 , 酒夜醉动, 不词遗 闭,.其 户赠冠送名,词给动,予词遗,,失读遗的w失东èi西 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动词,遗留。
第 7 课 诗三首
目标定位
第 1 课时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
的特点;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炼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掌握
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明意境、分析辞格等。
3.品味《涉江采芙蓉》诗中的情感美,《短歌行》中曹操
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
4.名句默写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3)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4)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5)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一)实词 1.古今异义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义:
_感__情__深__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终老: _指__度__过__晚__年__,__直__至__去__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枉用相存: 屈___驾__来__访__。__枉__,__这__里__是__“__枉__驾__”__的__意__思__;__用__,__以__。__存__,__问__候__,__怀__念 ⑧去日苦多: 苦__于___过__去__的__日__子__太__多__了__。__有__慨__叹__人__生__短__暂__之__意__。________________ ⑨慨当以慷: 指__宴__会__上__的_歌__声__激__昂__慷_慨__。__“__慨__当_以__慷__”__是__“_慷__慨__”__的__间_隔__用__法。 当__以__,__这__里_没__有__实__际__意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掇: _拾__取__,__采_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越陌度阡: 穿__过__纵_横__交__错__的_小__路__。__陌_,__东__西__向_的__田__间_小__路__。__阡_,__南__北__向_的__小__路。
(3)依依墟里烟:_主__谓__倒__装__,__应__为__“__墟__里__烟__依__依_ ”。 (4)开荒南野际:_省__略__句__,__应__是__“__开__荒__(_于__)_南__野_ 际”。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_应__为__“___深__巷__中__狗
今义:
_齐__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
_多__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多音字 ①遗遗 遗. .之 留千( y金í()wèi )
③几几案.何几.((
jǐ jī
) )
②朝朝 今.代 朝.((czhháāoo))
2.辨形组词
笨拙 相形见绌 茁壮 罢黜 荫庇 树阴
山巅 颠倒 暧昧 温暖 樊笼 攀登
3.词语释义 ①兰泽: _生__有__兰__草__的__沼__泽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顾: _回__顾__,__回__头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漫浩浩: _形__容__无__边__无__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心: _指__感__情__深__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旧乡: _故__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虚词 4.以忧 而伤 吾以 以. .终 捕老 蛇连独词存介,词表,顺凭承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连词,表目的,来,以便。
(三)文言句式 5.(1)何以解忧:_宾__语__前__置__,__应__为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__何__解__忧__”_ 。
(2)暧暧远人村:_主__谓__倒__装__,__应__为__“__远__人__村__暧__暧_ ”。
《归园田居(其一)》 11.诗中哪些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
情?
点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年。”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 和“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 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 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 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 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露了作 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 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 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 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
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适俗韵: _迎__合__世_俗__的__本__性__。_俗__,__世__俗__。_韵__,__本__性_、__气__质__。________ ⑭尘网: _尘__,__指_尘__世__;__网__,_罗__网__。__意__指_庸__俗__污__浊_的__官__场__犹__如_罗__网__。_ ⑮羁鸟: _笼__中__鸟_。__羁__,__约__束_,__拘__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守拙: _意__思__是_不__随__波__逐__流_,__固__守__节__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 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碰到这样模棱两可的难关,读者就要 体会全诗的意味而加以抉择。
《短歌行》 9.《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
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点拨 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 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也可能“忧”的是别 的什么。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 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 朋的美好祝愿。
8.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 “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 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点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要看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两句的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 “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 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 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 乡”的男子。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 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译文: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的炊烟。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久在官场里的(我啊),(而今)我又能返回自然(了)。
二、深层探究 《涉江采芙蓉》 7.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
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 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点拨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 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 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家生活之美。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遗.谁( wèi ) ③樊.笼( fán ) ⑤三匝.( zā ) ⑦吐哺.( bǔ ) ⑨守拙.(zhuō) ⑪呦呦.( yōu ) ⑬朝.露(zhāo) ⑮墟.里( xū )
②子衿.( jīn ) ④何时可掇.( duō) ⑥越陌.度阡.(mò qiān) ⑧羁.鸟( jī ) ⑩暧暧.( ài ) ⑫狗吠.( fèi ) ⑭鼓瑟.( sè ) ⑯荫.后檐( yìn )
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 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 诗人不得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 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 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记述, 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 的老朋友似的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了!”心中 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作者以“羁鸟” 和“池鱼”作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 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 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这“樊笼”“尘 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
(四)翻译 6.(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感:情深厚却异地分居,(只好)忧伤地度过晚年。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译文:山不会满足其高峻,海不会满足其深邃。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我要像周文王那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使天下 的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10.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然 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 露”的比喻,可能和汉乐府《薤上露》有关联:“薤上露, 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至于“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的形象让读者体 会到他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 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 自 我 振 作 ; 随 后 “ 明 明 如 月 …… 不 可 断 绝 ” 却 又 回 到 “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无端触发了他 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的对人才渴
(2)适少 余始无 自适.适齐还.安 俗家韵 舟门动动行词词适.,,临迎出汝合嫁动词,往,到 适.得府君书副词,刚刚,刚才。
3.词类活用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南__。__ (2)榆柳荫.后檐: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遮__蔽__。 (3)鼓.瑟吹笙: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弹__奏_ 。 (4)去日苦.多: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苦。 (5)山不厌.高:意__动__用__法__,__以__…__…__为__厌。
慕的情思;最后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实景,体察 人才的心理,表达希望能够延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 的雄心壮志。由此来看,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 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 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 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 绪。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义:
_人__心__归__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回___家__的__念__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 (1)遗采 齐 路之 不 桓欲 拾公饮 遗 遗. .谁 , 酒夜醉动, 不词遗 闭,.其 户赠冠送名,词给动,予词遗,,失读遗的w失东èi西 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动词,遗留。
第 7 课 诗三首
目标定位
第 1 课时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
的特点;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炼字。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掌握
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明意境、分析辞格等。
3.品味《涉江采芙蓉》诗中的情感美,《短歌行》中曹操
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
4.名句默写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 (3)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4)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5)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一)实词 1.古今异义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义:
_感__情__深__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终老: _指__度__过__晚__年__,__直__至__去__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枉用相存: 屈___驾__来__访__。__枉__,__这__里__是__“__枉__驾__”__的__意__思__;__用__,__以__。__存__,__问__候__,__怀__念 ⑧去日苦多: 苦__于___过__去__的__日__子__太__多__了__。__有__慨__叹__人__生__短__暂__之__意__。________________ ⑨慨当以慷: 指__宴__会__上__的_歌__声__激__昂__慷_慨__。__“__慨__当_以__慷__”__是__“_慷__慨__”__的__间_隔__用__法。 当__以__,__这__里_没__有__实__际__意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掇: _拾__取__,__采_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越陌度阡: 穿__过__纵_横__交__错__的_小__路__。__陌_,__东__西__向_的__田__间_小__路__。__阡_,__南__北__向_的__小__路。
(3)依依墟里烟:_主__谓__倒__装__,__应__为__“__墟__里__烟__依__依_ ”。 (4)开荒南野际:_省__略__句__,__应__是__“__开__荒__(_于__)_南__野_ 际”。 (5)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状:_语__后__置__句__,__应__为__“___深__巷__中__狗
今义:
_齐__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古义:
_多__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多音字 ①遗遗 遗. .之 留千( y金í()wèi )
③几几案.何几.((
jǐ jī
) )
②朝朝 今.代 朝.((czhháāoo))
2.辨形组词
笨拙 相形见绌 茁壮 罢黜 荫庇 树阴
山巅 颠倒 暧昧 温暖 樊笼 攀登
3.词语释义 ①兰泽: _生__有__兰__草__的__沼__泽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顾: _回__顾__,__回__头__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漫浩浩: _形__容__无__边__无__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心: _指__感__情__深__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旧乡: _故__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虚词 4.以忧 而伤 吾以 以. .终 捕老 蛇连独词存介,词表,顺凭承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连词,表目的,来,以便。
(三)文言句式 5.(1)何以解忧:_宾__语__前__置__,__应__为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__何__解__忧__”_ 。
(2)暧暧远人村:_主__谓__倒__装__,__应__为__“__远__人__村__暧__暧_ ”。
《归园田居(其一)》 11.诗中哪些诗句突出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
情?
点拨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年。”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 和“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又 是什么呢?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 态、那种本领吧,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 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 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两句表露了作 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 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 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 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
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适俗韵: _迎__合__世_俗__的__本__性__。_俗__,__世__俗__。_韵__,__本__性_、__气__质__。________ ⑭尘网: _尘__,__指_尘__世__;__网__,_罗__网__。__意__指_庸__俗__污__浊_的__官__场__犹__如_罗__网__。_ ⑮羁鸟: _笼__中__鸟_。__羁__,__约__束_,__拘__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⑯守拙: _意__思__是_不__随__波__逐__流_,__固__守__节__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 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碰到这样模棱两可的难关,读者就要 体会全诗的意味而加以抉择。
《短歌行》 9.《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
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点拨 作者可能“忧”的是人生短暂,自己老年将至而大业 未成;也可能单纯地“忧”人生短促,也可能“忧”的是别 的什么。这首诗的情调开头低沉,后来昂扬。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 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 朋的美好祝愿。
8.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 “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 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 的男子。你怎么看? 点拨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要看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 浩浩”两句的解释。解释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还顾”者就是 “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 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心爱的女子,“涉 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是他。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却还是“旧 乡”的男子。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 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译文: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的炊烟。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久在官场里的(我啊),(而今)我又能返回自然(了)。
二、深层探究 《涉江采芙蓉》 7.诗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
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 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点拨 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 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 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家生活之美。
基础精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遗.谁( wèi ) ③樊.笼( fán ) ⑤三匝.( zā ) ⑦吐哺.( bǔ ) ⑨守拙.(zhuō) ⑪呦呦.( yōu ) ⑬朝.露(zhāo) ⑮墟.里( xū )
②子衿.( jīn ) ④何时可掇.( duō) ⑥越陌.度阡.(mò qiān) ⑧羁.鸟( jī ) ⑩暧暧.( ài ) ⑫狗吠.( fèi ) ⑭鼓瑟.( sè ) ⑯荫.后檐( yìn )
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 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 诗人不得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 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 俗之网。“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记述, 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 的老朋友似的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了!”心中 多少感慨,多少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作者以“羁鸟” 和“池鱼”作对比和衬托,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 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 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持了质朴的本性。这“樊笼”“尘 网”,是禁锢人的牢笼和罗网,使人有“羁鸟”“池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