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综合计算专题复习 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馈练习2:桥梁施工队的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打捞沉在水中的工件A。已知工件的密度为2×103kg/m3,质量为100kg。工件A打捞出水面之前与工件完全被打捞出水后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之比为7:12,。若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g取10N/kg。
求:(1)工件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工件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总结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回顾思考
观察
理解
学生思考
讨论,分析
整理思路
理解
讨论思路
小组展示
分析解释
观察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分析解释
思考讨论
理解
受力分析
整理思路
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整理思路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小结
讨论交流
测
课
堂
小
测
检测题:小雨的体重为500N,他使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动滑轮重100N。当匀速提升一个体积为0.01m3的重物(重物始终未出水面)时,他施加300N的力去提升重物,已知两只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2m2。不计绳重和摩擦,请在方框中画出此时小雨的受力示意图。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机械效率定义式、计算公式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通过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起立方体A,若A的密度是8g/cm3,边长为10cm,每个滑轮重为50N:
(1)人用60N的力没有将A提起,已知人的体重为600N,每只鞋底的面积125cm2,求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请画出此时人的受力示意图)
(2)人再用力将A提起,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反馈练习1:小雨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质量为60kg、密度为6×103kg/ m3的物体,不计摩擦和绳重,其机械效率为80%,求: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2)当小雨用该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这个物体时,他对地面的压强是5000Pa,已知一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小雨的体重为多大?(请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受力分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公式的选择及应用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教学媒体教师活动介绍考察内容和要点展示课件学生活动教学环节实战准备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力学综合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授课人:青岛三十九中
课题
力学综合计算
授课日期
课型
中考二轮复习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求:(1)此时小雨对地面的压强
(2)该物体的密度
巡回指导
练习
例2、图甲,小雨的体重为600N,他利用由3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将底面积为0.09m2的物体A匀速提高2m,有用功为32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
(1)如图乙,小雨利用此滑轮组缓慢从水中匀速提起A,当A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03Pa时,小雨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多大?
(2)若利用这些滑轮,组成如图丙所示滑轮组,将物体A与B连接在滑轮组上,且绳被拉紧,此时A对地的压强p1与B对地的压强p2恰好相等。已知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3,B的体积是0.02m3,则物体B的密度ρB=?
三、经验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动滑轮\杠杆\人......);
2、分状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3、结合逆推的方法,根据等量(或比值)关系列出方程;
4、展开方程求解;
5、代入公式求解其他相关物理量。
交流问题和收获
介绍中考考察内容和要点
展示课件
展示课件
重点强调
展示课件
引导
总结强调
展示课件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行力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Βιβλιοθήκη 公式的转换和变形教学方法“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
知识回顾
分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合
小结
补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求:(1)工件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工件A完全打捞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总结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引导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回顾思考
观察
理解
学生思考
讨论,分析
整理思路
理解
讨论思路
小组展示
分析解释
观察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分析解释
思考讨论
理解
受力分析
整理思路
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整理思路
小组讨论
成果展示
小结
讨论交流
测
课
堂
小
测
检测题:小雨的体重为500N,他使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动滑轮重100N。当匀速提升一个体积为0.01m3的重物(重物始终未出水面)时,他施加300N的力去提升重物,已知两只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2m2。不计绳重和摩擦,请在方框中画出此时小雨的受力示意图。
一、回顾解决力学综合计算可能用到的相关公式
1.密度公式
2.重力公式
3.压强公式、液体压强公式
4.浮力公式
5.功的定义式
6.机械效率定义式、计算公式
二、重点题型解析:
【例1】通过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起立方体A,若A的密度是8g/cm3,边长为10cm,每个滑轮重为50N:
(1)人用60N的力没有将A提起,已知人的体重为600N,每只鞋底的面积125cm2,求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强?(请画出此时人的受力示意图)
(2)人再用力将A提起,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反馈练习1:小雨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质量为60kg、密度为6×103kg/ m3的物体,不计摩擦和绳重,其机械效率为80%,求: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2)当小雨用该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这个物体时,他对地面的压强是5000Pa,已知一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02m2,小雨的体重为多大?(请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
受力分析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公式的选择及应用寻找解题思路及公式的转换和变形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教学媒体教师活动介绍考察内容和要点展示课件学生活动教学环节实战准备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
《力学综合计算专题复习》教案
授课人:青岛三十九中
课题
力学综合计算
授课日期
课型
中考二轮复习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记密度、重力、压强、浮力、功、机械效率和滑轮组规律的有关计算公式。
求:(1)此时小雨对地面的压强
(2)该物体的密度
巡回指导
练习
例2、图甲,小雨的体重为600N,他利用由3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将底面积为0.09m2的物体A匀速提高2m,有用功为320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
(1)如图乙,小雨利用此滑轮组缓慢从水中匀速提起A,当A的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103Pa时,小雨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多大?
(2)若利用这些滑轮,组成如图丙所示滑轮组,将物体A与B连接在滑轮组上,且绳被拉紧,此时A对地的压强p1与B对地的压强p2恰好相等。已知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3,B的体积是0.02m3,则物体B的密度ρB=?
三、经验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物体\动滑轮\杠杆\人......);
2、分状态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平衡方程;
3、结合逆推的方法,根据等量(或比值)关系列出方程;
4、展开方程求解;
5、代入公式求解其他相关物理量。
交流问题和收获
介绍中考考察内容和要点
展示课件
展示课件
重点强调
展示课件
引导
总结强调
展示课件
2.熟练运用上述公式或变形式进行力学综合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综合计算能力。
重点
1.公式的选择及应用2.受力分析
难点
寻找解题思路Βιβλιοθήκη 公式的转换和变形教学方法“整分合补测”五环节复习模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
知识回顾
分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合
小结
补
实战准备
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