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4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部分第4章第1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东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以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因此一般有两个汛期;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

[答案] C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一年只能一熟,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 B
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3~4题。

3.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解析]结合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东北地区地形状况和图中等值线分布可以判断出B、C 两地的降水量都低于400毫米,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自B到C降水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 C
4.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正确的为()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
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
[解析]A地位于长白山,为林业生产基地;B地位于松嫩平原,为粮食生产基地;C地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为畜牧业生产基地。

[答案] C
2009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并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

据此完成5~7题。

5.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答案] C
6.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解析]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较多。

[答案] A
7.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

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答案] A
8.进一步发展东北农业经济,搞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关键。

对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发展以粮为主的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D.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加强大豆榨油业和甜菜制糖业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题。

要综合开发就不能“单打一”,A选项显然不正确;B选项中前半句是正确的,后半句提到“大牧场放牧业”,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有大面积的草场,而东北是农林基地,如果将林地改为草地,大面积种植牧草,就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也违背了农业生产“以最少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原则,因而也不正确;C选项中在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其经济效益比单一的初级产品的生产要好得多,故C选项也不正确;D选项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有益行为,因而值得提倡和推广。

[答案] D
9.大兴安岭林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
A.充分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加大对林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力度
B.改单一林业经济向多种经济发展,如旅游业、养殖业等
C.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实现全面发展
D.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业
[解析]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核心,开发多元特色农产品,实现立体开发。

[答案] B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10~11题。

10.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解析]A选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选项中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选项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

[答案] B
11.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答案] A
二、综合题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该地区适宜水稻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如果借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建国以后该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

现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于缓解我国粮食不足有着重要意义。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迁移的能力。

[答案](1)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
(2)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改良作物品种等
(3)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产量;实行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13.(2010年广州模拟)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黑土区每年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公斤。

鹤山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嫩江沿岸,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4°之间,是典型黑土区。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与建设,已发展成为拥有耕地46.2万亩,草原10万亩,水面0.45万亩。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本地农业类型主要以__________为主,主要农作物有____________,耕作制度(熟制)为____________。

(2)试分析鹤山农场大力发展该农业类型的有利区位因素。

(3)简要分析鹤山农场的黑土水土流失(如沟蚀)的成因和危害。

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沟蚀治理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种植业小麦或大豆或甜菜(任答一种)一年一熟
(2)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无霜期较长,可一年一熟;紧临嫩江,灌溉水源丰富;土地连片且坡度小,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黑钙土肥沃;东北重工业基础好,可提供生产资料;交通发达;人少地多,人均耕地较多。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3)成因:人类高强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降水集中在7、8月并有一定强度;耕地有一定坡度(1~4°)危害: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土地生产力下降;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沟谷的发育会破坏农田、道路和建筑,降低机械化效率等;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②植树种草,适度恢复植被,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③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④兴修水库;⑤沿沟壑打坝淤地(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