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读《山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阅读。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寒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于: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能写出这个季节的两句古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绝句》,完成下面问题。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________燕子,
沙________鸳鸯。

[1]补充诗句。

[2]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动态与静态。

写燕子是________态描写,写鸳鸯是________态描写。

[3]对诗中动态与静态的理解,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①“融”与“飞”的关联(_____)
A.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
吃。

B.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

②“暖”与“睡”的关联(_____)
A.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

B.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觉。

4. 课内阅读。

望洞庭
湖光秋月__________,_____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指()
A.月光洞庭湖
B.洞庭湖君山
C.洞庭湖青海螺
5. 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沙白
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1]填一填。

①这首诗中诗人把一片________比作一叶________,把红叶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写得很生动。

②诗人通过观察________知道秋天来了,正可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2]“上面坐着秋天”中的“坐”字用得真好!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坐”字,把秋天当作人来写,表明秋天悄然而至
B.轻轻悄悄的一个“坐”字,写活了秋天,写动了风景
C.诗人通过一个“坐”字表现出对秋天的失望和落寞之情
6.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山行
远上寒山斜,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晚,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的。

全诗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
从, 句诗中可以看出。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是按照由及的顺序来观察的。

主要写了 .四种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7.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1]这是一首宋词,其中“清平乐”是___________,“村居”是
______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
[3]根据词的内容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两位老人是一对白发夫妻,他们正在家辛勤地劳动。

(_____)
(2)这首词表现了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_____)
[4]“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表现了小儿子的_____________
8. 古诗鉴赏。

湖上杂诗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1]字词解释:
异:___________ 羡:___________
[2]为什么“老夫心与游人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梳理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9. 先把下面错乱的诗句重新排列,再选择填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天寒白屋贫
()日暮苍山远
()风雪夜归人
()柴门闻犬
[1]诗的作者是[唐](李白刘长卿杨万里)。

(用“﹨”画去错误答案)
[2]把错乱的诗句重新排列,将序号填在“()”里。

[3]“白屋”的意思是()。

A. 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

一般指贫苦人家
B. 白色的屋
[4]第()、()写诗人所见,第()句是诗人所闻,第
()句是诗人所想。

10. 补全古诗《夜书所见》,完成习题。

(1)补全古诗《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3)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4)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的思想感情。

(5)诗中“挑”的意思是,“促织”就是。

作者看到,料想,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6)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1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川:子规:才了:
[3]理解“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最后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

A.除夕B.春节
[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__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___)的景象。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
[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______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
________。

[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但《元日》还描写了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13.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___,诗歌写了西湖____和____的景象,还以____比西湖,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美,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感
情。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水光。

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山色尤其秀美。

D.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4. 默写《竹石》,并完成练习。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燮写的,他是著名的“”之一。

2、全诗赞美了竹石的精神。

3、我知道的含“风”诗句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