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武威市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1分)
1. (2分) (2020九上·高新月考) 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 ,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 . 物理性质
B . 制法
C . 用途
D . 化学性质
【考点】
2. (2分) (2019九上·醴陵期末)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铝条轧片
B . 光合作用
C . 蜡烛融化
D . 干冰升华
【考点】
3. (2分)(2017·锦江模拟) 下列物质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的是()
A、食品包装充氮气防腐
B、活性炭用于净水
C、填充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4. (2分) (2020九上·嘉陵期末) 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
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
朝向不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试管口的朝向可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B .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可朝向如图③
C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的朝向可如图④
D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的朝向可如图③
【考点】
5. (2分)(2020·金牛模拟)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 金
B . 氧气
C . 氯化钠
D . 二氧化碳
【考点】
6. (2分) (2018九上·南涧期中)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中正确的是()
A . 反应物含3种元素
B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 . 生成了2种物质
D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考点】
7. (2分)(2019·华县模拟)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A . 上述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B . 在实验室中进行上述反应,反应现象均相同
C . Fe2O3、Fe3O4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D . CO→CO2的转化只能通过反应①、③实现
【考点】
8. (2分)(2017·诸城模拟)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
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Na2CO3溶液Na2SO4溶液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H2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C NaCl固体细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9. (2分) (2015九上·召陵期中) 下列化学式中,书写错误的是()
A . 氧化钙OCa
B . 氧化镁MgO
C . 三氯化铁FeCl3
D . 三氧化硫SO3
【考点】
10. (2分) (2018九上·岐山期末) 2016年11月3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它的发动机采用液氧煤油做助推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通过空气获取液氧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 液氧煤油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C . 煤油是石油炼制产品,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 液氧和煤油反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污染少
【考点】
11. (2分)(2017·奉贤模拟) 甲()和乙()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的个数比为2:1
B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化
D . 反应生成了二种物质
【考点】
12. (2分)(2017·台州模拟) 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氧气
B . 可乐
C . 空气
D . 盐水
【考点】
13. (3分)(2019·开平模拟)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某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此固体为活泼金属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
C将未知溶液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该溶液显碱性
D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A . A
B . B
C . C
D . D
【考点】
14. (2分) (2016九上·华池期中) 下列变化中,与缓慢氧化无关的是()
A . 钢铁生锈
B . 食物腐烂
C . 冰雪融化
D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点】
15. (2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雨水、河水是软水,冰和雪是硬水
B . 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各种处理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 . 自然界中的水大多属于混合物
D . 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
【考点】
16. (2分) (2018九上·永州期末)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 氯化钙— CaCl
B . 硫酸根离子— SO4-2
C . 3个氧分子— 3O2
D . +3价的铝元素— Al3+
【考点】
17. (2分) (2018九上·南涧期中)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的工业污染物和汽车尾气等,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 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B . 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C . 香烟烟雾颗粒的直径大多在0.1至1.0微米,提倡不吸或少吸烟
D . 为了减小PM2.5对环境的影响,禁止家庭使用私家车
【考点】
18. (2分)(2016·揭阳模拟) 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没有出现的是()
A . 单质
B . 化合物
C . 氧化物
D . 酸
【考点】
19. (2分) (2019九上·天心月考) 下列关于Na和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化学性质相似
B . 质量几乎相等
C . 电子层数相同
D .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考点】
20. (2分)用右图所示装置来进行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试管2中的气体是氧气
B . 电源A端是负极,电源B端是正极
C . 试管1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 此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考点】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7分)
21. (5分) (2020九上·河西期中) 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现有①氦气、②氧气、③氮气、④二氧
化硫、⑤活性炭,请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
(3)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的气体是________;
(4)可用于吸附、过滤水中杂质的是________;
(5)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________。
【考点】
22. (4分)(2018·西藏)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 A,B,C,D,E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其中C图所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2)写出B图所示的粒子符号________;
(3)由A,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考点】
23. (7分) (2018九下·洪江/洪江期中)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
A分子种类不变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不断运动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呈黄色,有异味,浑浊,有同体小颗粒。
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溶液,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该操作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A带铁圈的铁架台 B酒精灯 C漏斗 D玻璃棒 E量筒 F烧杯
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操作比预期的时间长得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②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生活、生产中使用硬水会有一定的危害。
家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
24. (5分)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
(1)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下列微粒。
2个氢原子________;2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2个镁离子________。
(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
【考点】
25. (6分)(2019·宣武模拟)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有如图的转化关系。
A是生命之源。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D________。
(2) A生成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
C→D________。
D+E________。
【考点】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23分)
26. (16分)(2011·泰州)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是提升我们学科素养的良好机会,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呈红色.原因是________,相应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破裂.原因是________,相应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3)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探究.
[假设
]
小英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青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________.
(4) [实验探究]
Ⅰ.小英的探究:
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
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
反应制取CO2
③________
步骤③中现象为:
________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步骤③可能的反应方程式略
实验结论:
________
(5)Ⅱ.小青的探究
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探究气体X
中是否含有
________气体
将气体X通入硝酸银
溶液
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结论:气体X中含有
________气体(6) [实验反思]
Ⅲ.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只用一组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请你从下图中选择一组合理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
Ⅳ.在上述合理装置的第二支试管内应放入________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
【考点】
27. (7分) (2019九上·新泰期中)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丽取样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
(2)小刚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小刚得出结论: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拓展迁移)若该溶液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反应的实质表达式
为:H++OH-=H2O,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
(继续探究)请写出实验中加C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表达式: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考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1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二、填空题 (共5题;共27分)答案:21-1、
答案:21-2、
答案:21-3、
答案:21-4、
答案:21-5、
考点:
解析:
答案:22-1、
答案:22-2、
答案:22-3、
考点:
解析:
答案:23-1、
答案:23-2、答案:23-3、考点:
解析:
答案:24-1、
答案:24-2、
考点:
解析:
答案:25-1、
答案:25-2、
答案:25-3、
考点:
解析:
三、实验探究题 (共2题;共23分)答案:26-1、
答案:26-2、
答案:26-3、
答案:26-4、答案:26-5、
答案:26-6、考点:
解析:
答案:27-1、答案:27-2、
答案:27-3、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