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库附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库附带答案
单选题(共20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
A.小型分散
B.灵活机动
C.自愿组合
D.具体实践
【答案】 D
2. 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洛克
【答案】 B
3.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小学生的观察力的特点( )
A.目的性较差
B.缺乏精确性
C.缺乏顺序性
D.较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答案】 D
4. 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
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答案】 A
5.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答案】 B
6.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 C
7. 学生学习了自然数以后,再学习复数,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学习
D.组合学习
【答案】 A
8.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
A.熟悉教材
B.创设问题情境
C.了解学生
D.激发学习动机
【答案】 B
9. 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答案】 B
10.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
B.政治思想品质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D.品德
【答案】 D
11. 陈老师在给学生讲鱼类动物时,拿鲸鱼举例,解释说鲸鱼是用肺呼吸的,而鱼类的本质特征是用鳃呼吸,所以鲸鱼不属于鱼类,防止学生把“生活在
水里”“外形与鱼一样”当作鱼类的本质特征。
陈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A.模象直观
B.变式分析
C.实物直观
D.概念判断
【答案】 B
12. 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来突出“有
羽毛”这个本质特征。
这是用了()。
A.变式
B.范畴
C.命题
D.推理
【答案】 A
13. 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C
14.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 B
15. 下列儿童溺水时采取的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
A.使溺水者仰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
B.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污物
C.把溺水者腹中的水倒出
D.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 A
16.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使用国家课程统一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以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答案】 C
17.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时期是()
A.6 ~7 岁
B.10~11 岁
C.7~8 岁
D.12 ~ 13 岁
【答案】 B
18. 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作品分析法
B.文献分析法
C.行为分析法
D.调查分析法
【答案】 A
19. 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法
B.教学诊断法
C.比较法
D.自我提问法
【答案】 D
20. 明确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绘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梭的《爱弥儿》
C.夸父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答案】 C
大题题(共3题)
1.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
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
对吗?为什么?(20分)
【答案】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
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
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
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
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
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问题: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
(20分)
【答案】
【答案要点】
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
学的可操作性不强。
“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
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
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
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3. 著名作家三毛上学时数学成绩不好。
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测
验的题都选课后练习题,于是她就在测验前狠下一番功夫背这些题,结果一
连考了6个100分。
数学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决定在自修课上临时考她,结
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
愤怒的老师马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们班上有
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在全班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拿来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
三毛在回忆中说:“我情愿老师打我一顿,但他给我的却是自己一生都没有受过的屈辱,这件
事的后遗症三天后才显现出来。
那天早晨上学,我走到走廊上,见到自己的
教室时立刻就昏倒了,并且越来越严重。
到后来,早上一想到要去上学,便
害怕得立刻昏倒,失去知觉。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么做
【答案】(1)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以及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①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
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的结合起来,使
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材料中的教师对三毛进行讽刺挖
苦以及“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的做法,并没有做到尊重
信任学生。
②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教育
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应
看到学生积极进步的一面,并对此进行鼓励,而不应只看到学生不好的一面。
(3)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首先我会肯定三毛的进步,对其进行鼓励;其次,
我会针对她的缺点以及学习上的困惑对其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