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1bb735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9.png)
生物量的测定
通过测定菌体干重、蛋白质含量或 DNA含量等方法来反映微生物的生 长情况。
代谢产物的测定
通过测定培养基中代谢产物如有机酸、 酒精等的含量变化来了解微生物的代 谢状况。
05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传统分类方法
01
02
03
形态学特征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大小、结构等特征进行分 类。
生理生化特性
合成生物学
利用基因编辑和合成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 功能的微生物细胞或生物系统。
3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发掘和利用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资源,如极端 环境微生物、深海微生物等,为生物技术和产业 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氧化磷酸化
通过电子传递链将 NADH和FADH2氧化为 NAD+和FAD,同时生
成ATP。
氮代谢
包括氨基酸的合成与分 解、氮的固定与转化等
过程。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过程的曲线,包括延滞期、对数期、 稳定期和衰亡期。
生长速率常数
反映微生物生长速度的参数,与培养 基成分、温度、pH等因素有关。
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蛋白质组成,揭示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和调控机制。
微生物鉴定流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后续分析。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将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单一菌 落或菌株。
形态学观察
对分离得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记录其形态、 大小、结构等特征。
生物安全柜使用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纯化)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纯化)](https://img.taocdn.com/s3/m/5c89f3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8.png)
03 微生物生长曲线与测定
生长曲线类型及特点
A
延迟期
微生物接种到新鲜培养基后,需要一段时间适 应新环境,此期间微生物生长缓慢,代谢活跃, 为接下来的对数生长期做准备。
对数期
经过延迟期后,微生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此期间微生物数量呈指数增长,代谢旺盛, 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B
C
稳定期
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微生物生长速度逐渐减慢,新增殖的细胞数 与衰亡的细胞数大致相等,微生物总数达到 最高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
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培养条件的智能化控制,
提高实验室培养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谢谢聆听
进行无菌操作时,需穿戴无菌衣、帽、 口罩和手套,确保操作过程无污染。
无菌器材
使用无菌器材,如无菌吸管、无菌培 养皿等,避免污染。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培养基选择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和实验目 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 混合均匀后分装至培养皿或试管中。
培养基灭菌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 等方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确 保无菌状态。
02
扩大培养
增加微生物的数量,为后续实验提供足够的生物材料。
03
微生物鉴定
通过观察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对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定。
培养基类型及选择
基础培养基
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 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选择性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 药物,以抑制非目标微生物的生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高通量培养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培养技术将成为未来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
专题2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专题2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f5dd66df5335a8102d22078.png)
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
项目
优点
缺点
可以观察菌落特 平板划线法 征,对混合菌进 行分离
不能计数
稀释涂布平 可以计数,可以 板法 观察菌落特征
容易蔓延
问题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 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 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 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 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 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 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菌种的保藏(了解)
1、临时保藏:适用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将菌 种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在适宜的温度 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置于4℃的 冰箱中保藏 2、甘油冷冻管保藏:适用于需长期保存的菌 种。在3mL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灭菌。 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 油充分混匀,放-20℃的冷冻箱中保藏
吗?为什么?
答:第一步灼烧是为了避免接种环 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 划线前灼烧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 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 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上次划线的末 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 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 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能及时杀死接 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 和感染操作者。
6.倒平板:
约50℃
倒平板
灼烧灭菌, 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 和 稀释涂布平板法 。 (1)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 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
基的表面。
(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 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 基的表面。
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https://img.taocdn.com/s3/m/ccc653c880eb6294dd886cea.png)
B.在皿底上标记日期等方便
C.正着放臵容易破碎
D.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解析 平板倒臵主要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
平板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1
2
3
4
A.均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孢子繁殖形成,这种菌落才符合要求。
解析答案
1
2
3
4
4.右表是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土壤细菌的培养基配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
般都含有水、碳源、 氮源 和无机盐。
上述培养基配方中能充当碳源的成分
试剂
用量
试剂
用量
牛肉膏/g
蛋白胨/g
5
10
琼脂/g —
20 —
是 牛肉膏和蛋白胨 。培养基配制完成
答案
应用示例
2.右图中甲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中的部分操作,乙是平板划线法操作结果。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后才能取菌液 )
A.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 B.对于浓度较高的菌液,如果甲中的
稀释倍数仅为102,则所得的菌落不
是由单一的细胞或孢子繁殖而成
C.乙中培养皿中所得的菌落都符合要求
D.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104747327d3240c8447ef8d.png)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 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 特点:对恶劣的环境,如干旱、高温等,有很强 的抵抗力。 在生物体的一定部位产 生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叫孢 子。孢子的特点是能直接长 成新个体。
无菌技术: 分类 定义 方法
灭菌法
物理法:热力、辐射、微波、 杀灭一切微生物 等离子体 化学法:醛类、烷化剂
无机盐功能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 调解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 PH值和氧化还原电 位 有些无机盐如S、Fe还可做为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构成酶活性基的组成成分,维持酶活性。Mg、 Ca、K是多种酶的激活剂
(4)特殊营养: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维生素、碱基等 (生长因子)。(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中含有)
病毒: 微生物
一般指肉眼看 不见的生物
无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 细菌、蓝藻 原生生物:单细胞的动植物
如草履虫、单细胞藻类等
真菌: 如酵母菌
真核细胞
一、培养基
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 1、培养基的种类 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液体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 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 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用以鉴别不同种 半固体培养基 据物理性质分 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到酵母菌和霉菌。又 类的微生物。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抑制多 固体培养基 常用于工业生产 蓝,可以用来鉴别饮用水和乳制品中是否存在 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 大肠杆菌等细菌:如果有大肠杆菌,其代谢产 长。 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 天然培养基 物就与伊红和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 运动、鉴定菌种 据化学成分分 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 带有金属光泽。 合成培养基 常用于工业生产 选择培养基 据用途分 鉴别培养基常用于分类、鉴定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30c9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c.png)
微生物实验室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的地方。
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一、前期准备1.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础,其配制需要大量的精确数据。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品,将其加入蒸馏水中,并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2.消毒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消毒理念,以保障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培养实验前,必须对培养箱、仪器、玻璃器皿、培养皿、培养计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来污染的发生。
3.孔板单元格的配置:孔板单元格是用来培养微生物菌株的重要器具。
在进行孔板单元格配置前,需要提前计算好每个孔的配液容量,并进行液体均匀分配。
孔板单元格配置完成后,需要将其进行灭菌处理。
二、培养实验1.菌液接种:在进行菌液接种前,需要将已经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株悬浮于对应的培养基中,并进行摇床震荡,以使细胞均匀分散。
接种时将菌液以无菌感染杆头从角落处蘸取适量菌液擦拭在培养基上,同时需要将杆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移菌污染。
2.培养箱中的控制:在进行培养箱中的培养实验时,需要对培养箱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箱内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等环境,以使菌株能够顺利地生长和繁殖。
三、培养实验的后续处理1.微观形态观察:在进行培养实验后,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了解被培养物种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对形态表征做记录并保存相应的培养物种。
2.传代 & 保存: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培养物种进行传代,将新培养出来的细菌通过分离培养的方式培养到下一代。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保存存活菌株,常用低温冷藏保存、隔水保温的方式进行保存。
四、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确保实验胜利。
2.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主动关注实验环境,做到实验现场整洁干净,保持局部空气卫生。
高中生物课件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课件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ff5cbea2f60ddccdb38a06b.png)
紫外线 消毒 化学药物 消毒
主要方法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锅 内 ,100 kPa,121 ℃ 下 持 续 加 热 15~30 min
30 W 紫外线灯照射 30 min
用体积分数为 70%~75%的 乙醇、碘酒涂抹等
应用范围
续表
培养基等
接种室空气等
用于皮肤、伤口、动植物组织表面 消毒,手术器械、玻璃器皿等消毒
专题 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目录 退出
课题 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目录 退出
课前预习导学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2.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3.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难点:正确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目录 退出
预习导引
目录 退出
3.学习教材第 18 页平板划线操作,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 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 提示: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 微生物污染培养物;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 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 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 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单菌落。划线结束后需要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 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菌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目录 退出
3.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至 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 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 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d26c7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1.png)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遗传等特性,需要对其进行实验室培养。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1.营养物质: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种类而异,一般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有不同的要求。
2.培养基:培养基是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矿物质等。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培养基。
3.培养条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温度、pH、氧气、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培养时,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调整培养条件,以利于其生长。
4.无菌技术: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外来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技术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等。
三、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方法1.液体培养:液体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液相中生长繁殖。
液体培养适用于大量繁殖微生物,常用于生产发酵产品、制备菌种等。
2.固体培养:固体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使其在固体表面生长繁殖。
固体培养适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分离纯化微生物等。
3.深层培养:深层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含有固体填充物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微生物在填充物表面生长繁殖。
深层培养适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特性等。
4.挂壁培养:挂壁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培养瓶内壁,使其在瓶壁表面生长繁殖。
挂壁培养适用于研究微生物的附着、生长特性等。
5.模拟自然环境培养:模拟自然环境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于模拟其自然生长环境的培养基中,使其在人工环境中生长繁殖。
模拟自然环境培养适用于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繁殖特性等。
四、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应用1.微生物分离纯化:通过实验室培养,可以从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分离纯化出特定的微生物种类,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2课时)教与学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2课时)教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5b2fa7e02768e9951e738c9.png)
实验 的盲 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在巡查学生实验过程 中, 用手机或
①知识与技能。掌握培养基的制备 、 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 相机对学生的规范和不规 范操作进行抓拍 , 通过投影将照片展示
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 进行微 生物 的培养。 ②过程与方法 。 尝试进 于大 屏 幕 , 以便 对 实验 点 评 。 行倒平板和平板划线等基本操作 , 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技能。③
生物 的实验 室培养” 视频 。③准备 2组学生 , 课前 进行 牛肉膏蛋 有菌落形成 , 说 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 若无杂菌生长 , 即可用于纯
白胨 固体培养基 的制备 , 并 拍摄学生视 频 。④将 学生制备 的牛 化大肠杆菌 。 提示 : 因考虑到课堂时问有限 , 上一步只是向学生作 肉膏 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分装 , 高压蒸 汽灭菌 。将 培养皿 干热灭 说明 , 课堂中并不操作。
行演 示 操 作 , 在 观察 的 基础 上再 由学 生亲 自尝 试 该 操 作 , 以 减 少
、
教 材 分析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 系极其密切 , 已经在环保 、 医疗 、 工农业等 许 多领域得到 了广泛应用 。 在微生物相关的各项技术 中, 最基本 、 最核心 的是微生物培养技术 。本专题在必修课的基础上 , 引导学 生学 习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本技术 , 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 的了 解, 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动手动脑做科学的乐趣 。
②平板冷凝后 , 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③若皿盖和皿底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手动脑做科学的乐趣 , 体会微生物的 菌操作?
①课前 4天 一6天用牛 肉膏蛋 白胨培养基进 行大肠杆 菌的 代之的是一位学生打开皿 盖 , 另一位学生倒培养基 ; 个别学生 因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https://img.taocdn.com/s3/m/d0f6e6eb910ef12d2af9e78f.png)
(2)①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上的剩余物质 烧掉以灭菌,整个操作完成后也要将接种环灭 菌。 ②接种环灼烧完成后,要等到其冷却后才能用 于接种,以防培养基溶化、划线不整齐或杀死 菌种。 ③第二次划线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使微生物随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 散,最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个菌落。
• 结果分析与评价 (P20) • 课题延伸 1、临时保藏法: 频繁使用的菌种 对象: 温度: 4℃(冰箱) 容易被污染或 缺点:
产生变异
菌种的保存
2、甘油管藏法: 长期保存的菌种 对象: 温度: -20℃(冷冻箱)
练习 1.提示 可以通过保持干燥、真空的条件, 以及冷藏等方法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 解析 可以从微生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的角 度来思考。例如,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水、空气、 适宜的温度等。
目 的
(2) 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 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4)划线用力要大小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 划破。 3.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 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案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 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 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 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d725c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4.png)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制备;2.掌握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培养并观察常见的微生物菌株。
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常见微生物菌株的培养和观察。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耗材: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试管、培养瓶等;2.实验设备:培养箱、恒温水浴等;3.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4.教学资料:微生物培养方法的手册。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a.准备琼脂培养基的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并加热至完全溶解;b.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待其凝固后即可使用。
2.微生物的准备:a.打开培养箱,调整温度至适宜的培养温度(如37°C);b.从冷冻保存的微生物样品中选择需要培养的菌株;c.使用燃酒灯烧热的针头进行接种。
3.微生物的培养:a.将接种的微生物菌株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b.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待培养一段时间;c.观察培养的微生物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4.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a.选取观察到的单一菌落,使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b.将消毒后的菌落接种至新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c.观察新平板上培养的微生物菌落,重复步骤a和b,直到培养出单一菌株。
5.微生物的观察:a.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微生物样本;b.观察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c.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示范:1.教师示范制备琼脂培养基;2.教师示范接种和涂布平板培养基;3.教师示范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4.教师示范消毒和纯化微生物菌落;5.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
六、实验总结:1.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2.教师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1.讲解微生物菌株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2.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6a8cd196c175f0e7cd13728.png)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1)按物理状态来分:〃固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用于工业生产。
〃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如琼脂),用于微生物分离、鉴定,活菌数,保藏菌种等。
(琼脂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出的多糖,在98°C 以上熔化,44°C 以下凝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呈固态。
琼脂中的多糖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所以一般不用做碳源。
)(2)按功能来分:〃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
用于培养、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
常见选择培养基如下: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鉴别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用于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可用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别饮用水或乳制品中是否有大肠杆菌。
若有,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3)按成分来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3.培养基的营养要素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氮源、 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的要求。
例如,乳酸杆菌需添加维生素,霉菌时需将pH 调至酸性,细菌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厌氧微生物需无氧条件。
(1) 碳源:构成生物细胞、生物体及细胞代谢产物,有些为异养生物提供能量。
主要来源与CO2、微生物 病毒细菌放线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NaHCO3等无机化合物和糖类、脂质、花生粉饼、石油等有机化合物。
(2)氮源: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产物,也可为异氧微生物提供能源。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7ff3a2c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2.png)
第6页,共48页。
典例精析 2015·广元期中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
同。下列有关一种以 CO2 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 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第11页,共48页。
菌落
细菌的菌落特征因 种而异
第12页,共48页。
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消毒的方法: 1、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70-75℃下煮30min或
80℃下煮15min;
3、化学药剂消毒法:用75%酒精、新洁尔
灭等进行皮肤消毒;氯气消毒水源; 4、紫外线消毒;
第3页,共48页。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第4页,共48页。
沉淀生长
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
第5页,共48页。
2.不同的微生物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基配方。
3.不管哪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和 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 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例如:生长因子(即细 菌生长必需,而自身不能合成的化合物,如维生 素、某些氨基酸、嘌呤、嘧啶)以及氧气、二氧
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的过程。
2.灭菌: 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
芽孢和孢子),而达到完全无菌之过程。
灭菌与消毒技术是微生物有关工作中最普通也 是最重要的技术。
第9页,共48页。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 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
专题二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二课时_781
![专题二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二课时_781](https://img.taocdn.com/s3/m/14f72cff31b765ce04081469.png)
4.溶化时为什么要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加热?
可保证粘附在称量纸上的牛肉膏也能溶于水中,减少误差
1.“拔”: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 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拨出棉塞。
拔
2.“烧”:右手拿锥形瓶,使瓶口迅速通
过火焰。
3.“倒”: 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
烧
于瓶口的缝隙,将瓶中的培养基
4.平板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为什么?
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 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 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二、纯化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平板法:
二、纯化大肠杆菌--稀释涂布平板法: a.梯度稀释菌液:
微量移 液器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答:应从操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无菌”。 1.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 2.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 3.要在火焰周围迅速操作。
将接种后和未接种(作为对照组)的培养基均放 到370C的恒温箱中,培养12~24h后进行观察并 记录结果。
通过连续划线,使细菌数目 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 减少,最终得到单个细菌繁 殖而来的菌落。
干热灭菌
15min
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物品,
化学药剂消毒
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 和金属用具
酒精、氯气等
160~170℃ 1~2小时
紫外线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
接种室、接种箱、超净工作台使 用前用紫外线照射30min
培养基, 100KPa、
121℃、15~30min
学习目标 1.掌握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置与倒平 板操作。 2.掌握纯化大肠杆菌的平板划线法、稀释 涂布平板法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原创7: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原创7: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4a5db2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1.png)
⑵稀释涂布平板法:
2.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 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h~24h后, 观察并记录
五.菌种的保藏: 1.临时保藏:试管固体斜面培养基上
4℃ 菌种易被污染、变异
2.长期保存:甘油管藏
1ml甘油+1ml菌液 -20℃
THANK YOU!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二.无菌技术: 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1.消毒与灭菌:
2.无菌范围:
实验操作空间消毒
操作者的手、衣着消毒
实验用具灭菌
实验操作过程
酒精灯旁操作
超净工作台
三.菌落
1.定义: 单个或少数菌体
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 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 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四.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㈡纯化大肠杆菌:
方法 巴10氏0℃消、毒5法~6min 化70学~7药5℃剂、30min
酒紫8精0外℃、线、氯1气5m、i石n 炭酸等
灼烧灭菌 干接热种灭环菌、接种针等
金耐高属高压用温蒸具需汽保灭持菌干燥的 物品, 1培60养~基17,0℃ 1~2小时 100KPa、
121℃、15~30min
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 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⑵稀释涂布平板法(P19概念): : a.梯度稀释菌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四、实验操作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菌)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5.0g 蛋白胨 10.0g NaCl 5.0g 琼脂 20.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添加自来水,定 容至1000mL
病毒:
无细胞结构
原核细胞 原核生物 : 细菌、蓝藻 微生物 的类群 原生生物: 单细胞的动植物 真核细胞
如草履虫、单细胞藻类等
真菌:
如酵母菌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提供营养和条件 2.防止污染
一.培养基: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思考:微生物“吃”什么? 1.基本成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注意:
移液管需要经过灭菌。操作时,
试管口和移液管离火焰1~2cm处.
问题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 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 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 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 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 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 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等。
本课题知识小结:
操作步骤
1.计算、称量 2.溶化 3.调pH: pH7.6 4.过滤:这一步可以省去。 5.分装: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 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以免沾污棉 塞而引起污染。分装三角烧瓶的量以 不超过三角烧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6.加塞 7.包扎
8.灭菌: 将50ml培养基用玻棒转移至三角 锥瓶中,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 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 100kPa、温度为121℃,灭菌15~ 30min。将培养皿用旧报纸包裹,放 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下灭 菌2h。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 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 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 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 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 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 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 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 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 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 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 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 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 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 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 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 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 少,以便得到菌落; 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 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稀释涂布平板法
1.将分别盛有9mL水的6支试管灭菌, 并按101~106的顺序编号。
2.用移液管吸取1mL培养的菌液,注入第 二支试管中。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 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3.从101倍稀释的试管中吸取1mL稀释液,注 入102倍稀释的试管中,重复第2步的操作。 依次类推,直到完成最后一支试管的稀释。
倒平板技术
1.将灭过菌的 培养皿放在火 焰旁的桌面上, 右手拿装有培 养基的锥形瓶, 左手拨出棉塞。
1
2
3
4
倒平板技术
2.右手拿锥形 1 2
瓶,使瓶口迅
速通过火焰。
3
4
倒平板技术
1
2
3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用左手的拇指 和食指将培养皿 打开一条稍大于 瓶口的缝隙,右 手将锥形瓶中的 培养基(约10~ 20mL)倒入培养 皿,左手立即盖 上培养皿的皿盖。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
琼脂20.0g 牛肉膏 蛋白胨 5g 10g
Nacl
H2O 分析营养构成?
5g
定容至1000ml
二.无菌技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1.消毒与灭菌: 消毒 灭菌
较为温和理化方法, 强烈的理化方法, 定义 杀死部分有害菌体 杀死所有微生物 (不包括芽孢、孢子) (包括芽孢、孢子) 煮沸消毒法 100℃、5~6min 巴氏消毒法 70~75℃、30min 方法 化学药剂 80℃、15min 酒精、氯气、石炭酸等 紫外线 灼烧灭菌 接种环、接种针等 干热灭菌 金属用具 耐高温需保持干燥的 高压蒸汽灭菌 物品,160~170℃ 培养基, 1 ~2小时 100KPa、 121℃、15~30min
课题背景
• 酿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 酸、变味的怪事。 • 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在于 发酵物中混入了杂菌。 • 因此,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 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 回忆:制作果酒时,我们的哪些操作是防 止杂菌污染发酵液的?
到目前为止, 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 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 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 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 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 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 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 养微生物。
(二)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接种方法有: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⑴碳源
CO 、 CO 无机碳源: 2 3 、HCO3 有机碳源: 牛肉膏、蛋白胨等
2
-
自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
NH4+、NO3无机氮源: ⑵氮源 有机氮源: 牛肉膏、蛋白胨、尿素等
一.培养基: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
1.基本成分: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2.特殊营养:维生素、碱基等 (牛肉膏、蛋白胨中含有) 3.pH、氧气的需求: 4.种类:物理性质: 半固体培养基 有无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凝固剂琼脂 分离 化学成分: 天然培养基 工业 鉴定 合成培养基 生产
问题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 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答: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 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 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 板了。
问题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 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一旦划破,一会造成划线不均匀, 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 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 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一旦划破,一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 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二是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 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 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二.无菌技术: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
1.消毒与灭菌:
2.无菌范围:实验操作空间消毒 操作者的手、衣着消毒 实验用具灭菌 实验操作过程
酒精灯旁操作 超净工作台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 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 身被微生物感染。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 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 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 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 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 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 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 的菌落。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微生物的恒温培养
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置 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四、课题成果评价
(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 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
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
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
新制备。
(二)接种操作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如果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的颜色、 形状、大小基本一致,并符合大肠杆菌 菌落的特点,则说明接种操作是符合要 求的;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其他菌落, 则说明接种过程中,无菌操作还未达到 要求,需要分析原因,再次练习。
(三)是否进行了及时细致的观察与记录
培养12 h与24 h后的大肠杆菌菌落的 大小会有明显不同,及时观察记录的同学 会发现这一点,并能观察到其他一些细微 的变化。这一步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良 好的科学态度与习惯。
倒平板技术
4.等待平板冷 却凝固,大约 需5~10min。 然后,将平板 倒过来放置, 使皿盖在下, 皿底在上。
1
2
3
4
9.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 精灯附近倒平板。(倒平板操作见课本)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 养24—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