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游戏的“动”与“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区域游戏的“动”与“静”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功与满足。
”遵循这样的原则,区域活动就是一种以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
它利用开放的空间与时间,使幼儿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内容。
它重视幼儿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幼儿自己找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老师的关注。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区域的划分、材料的提供、教师的指导。
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而作为小班老师,我觉得,我们得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家”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在不受离开家、离开父母的影响下,开心学习与游戏。
因此,我在开设区域游戏时,主要有:和社会生活相关的“娃娃家”“钓鱼台”,和科学人文相关的“图书角”“植物角”,和操作探索相关的“建构区”“益智区”,还有“涂涂画画”的美工区,做做玩玩的“泥工区”等。
每一次的游戏,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但经过仔细观察,我却发现了这样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孩子们在游戏时的确很认真,很投入,但区与区之间的联系却很少,孩子们在游戏时缺少了交流与分享,也缺少了合作意识的产生。
这是我自己在安排区域游戏时的一大弊端。
在看了乔老师班级的区域游戏后,我更体会到了这一点,乔老师开展的活动,既有“静”---幼儿自主的游戏,又有“动”---角与角之间的合作游戏。
像我看到的,“泥工区”就是幼儿静的游戏。
而“娃娃家”“小医院”“超市”等就是动的结合。
这样的安排,让幼儿在动与静的结合下,学到了更多的内容。
再者就是,在材料的提供上,也做到了力求突出个性,赋予幼儿极大的选择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的选择。
面对不同需要的儿童,我们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层次。
(1)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减少小班幼儿因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
(2)乡土化: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曾经历过的、生活化的、情景性的东西,更能激起孩子的学习情趣。
总之,区域活动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开展合理的区域游戏,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希望每次的跟班都会让我找到不一样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