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高考目标导航】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基础知识梳理】
一、酶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的统称,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概念:产生部位:活细胞,作用:催化作用,成分: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在于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二、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的条件下酶会失活;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要点名师透析】
一、酶的本质、作用及其实验验证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3、酶的催化作用的实验验证
(1)原理:2H2O22H2O+O2
(2)实验设计及现象
(4)实验结论
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典例】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某同学以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进行了一组实验,其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解析】本题是以实验现象来分析酶的特征,在考试中比较常见。

实验1是其他实验的对照,实验3与1比较可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分析实验4可得出酶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在常温下有效。

实验3与实验2比较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比普通的化学催化剂要高。

但整个实验不能得出酶有专一性的特点。

【答案】C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曲线分析
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
(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甲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将减弱。

(2)乙图表明:在最适pH时,酶的催化作用最强,高于或低于最适pH,酶的催化作用都将减弱。

由甲、乙两图可见: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4)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典例】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以探究酶促反应的相关问题。

根据实验现象与数
(1)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如下曲线图。

20分钟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土豆片为8片时,和上述实验所得的曲线(实线)相比,实验结果的曲线最可能是下列________图中的虚线。

如果要获得更多的气体,在不改变溶液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其结果可用______图中的虚线表示。

(3)为保证上述实验的科学性,需要控制的其他外界因素有________。

【解析】(1)当气体量不再增加时,说明试管中的反应已经停止,土豆片存在说明酶还存在,反应停止的原因是过氧化氢量有限。

(2)增加土豆片会导致酶的浓度增大,使反应速度加快,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反应平衡,所以用c图表示。

要得到更多的反应产物,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反应物——过氧化氢的浓度,反应曲线用a表示。

(3)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应严格控制该实验中温度、光照等无关变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答案】(1)过氧化氢量有限
(2)c 增加过氧化氢浓度 a
(3)温度(或光照或气压等)
【感悟高考真题】
1、(2011·福建高考)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解析】A项,激素有的在细胞内起作用,有的在细胞外起作用,酶可以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细胞外起作用;B项,激素和神经递质的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C项,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酶与反应物结合;D项,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完后要被分解失活。

【答案】C
2、(2011·海南高考)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

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当反应进行到t时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由于酶的高效性,反应物浓度迅速降低,最后反应物浓度降为0。

【答案】D
3、(2011·天津高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解析】A项,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项,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为反应物供能;C项,动物细胞外含有多种胞外蛋白,如胶原蛋白,使细胞间或细胞与培养瓶内壁粘连起来。

胰蛋白酶有消化作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可以使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和细胞外的其他蛋白质成分酶解,获得单个细胞;D项,酶具有专一性,DNA连接酶只能连接两脱氧核苷酸形成
磷酸二酯键。

【答案】C
4、(2011·新课标全国卷)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
【解析】A项,通过曲线可以看出甲酶活性没有变化,因此蛋白酶不能水解甲酶;B项,甲酶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甲酶不是蛋白质,可能是RNA;C项,乙酶能被蛋白酶水解,因此乙酶是蛋白质;D项,乙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蛋白酶分解破坏了乙酶的分子结构。

【答案】B
5、(2010·江苏高考)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古有l29个氨基酸和l29个羧基
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
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酶的化学本质、组成、结构及鉴定等。

该蛋白酶只有一条链时,所含有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最好,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

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

用透析法纯化蛋白酶时,应用缓冲液做透析液以保持蛋白酶的活性,C项错误。

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

【答案】B
6、(2009·重庆高考)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析的酶
D. 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 的解旋酶
【解析】只有在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可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根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 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 ,DNA 复制和转录的时候DNA 的解旋酶。

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答案】C
7、(2009·海南高考)酶A 、B 、C 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表:
由上可知:酶A 、B 、C 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A.酶A 、酶B 、酶C B.酶A 、酶C 、酶B C.酶B 、酶C 、酶A D.酶C 、酶B 、酶A
【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添加化合物乙突变体c 能生长,说明其不能合成化合物乙,属于反应链1;添加化合物丙突变体a 不能生长,说明其不能合成化合物乙,属于反应链3。

【答案】D 。

8、(2009·辽宁、宁夏高考)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 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在最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当反应温度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温度过高,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C,D错误。

【答案】B
9、(2009·江苏高考)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

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

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可以大量产生所用酶的有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

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要将其分解需要纤维素酶,麦麸、棉籽壳、木屑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所以生长在上述三种成分的黑曲霉,平菇、木酶肯定能产生纤维素酶,所以可以利用。

而乳酸菌的培养基为酸奶,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含纤维素,所以乳酸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

【答案】ACD
10、(2009·上海高考)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
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解析】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答案】D
11、(09·全国卷Ⅱ)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试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表格中)。

(2)实验步骤: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浅,其原因是。

【解析】该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应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1)因此表格中所填内容如下
(2)实验步骤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②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应该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

(4)结论: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5)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下降,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

【答案】(1)
(2)②混匀,37℃恒温水浴一段时间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含有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酶的催化作用有专一性
(5)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考点模拟演练】
1、2010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所以C 项是错误的;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答案】C
2、(2011·广州模拟)下面左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图表示的
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
C.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
【解析】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且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左图可以看出,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

在右图中酶活性温度范围最窄的是酶B。

酶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 的最适温度。

【答案】B
3、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持续上移
【解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但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最后变性失活,故A点不会随温度的升高持续上升。

【答案】D
4、(2011·九江模拟)酶在酶促反应中能催化特定的底物反应,与酶的活性中心有关。

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

下列与图示反应类型相符的生理过程是( )
A.核糖体上多肽链的合成
B.叶绿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
C.线粒体内[H]的氧化
D.肝细胞内过氧化氢的分解
【解析】题图显示底物与酶结合后分解,是分解反应。

选项中A、B、C都是物质的合成。

【答案】D
5、(2011·葫芦岛模拟)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酶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D.细胞环境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解析】有的酶在体外也可发挥作用,如消化酶。

【答案】D
6、(2011·济南模拟)如图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时间与生成物量的关系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条曲线的差异不可能是由酶制剂的量的不同引起的
B.三条处理中b是最适条件
C.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反应底物量的不同引起的
D.三条曲线的差异可能是由处理温度不同引起的
【解析】三条曲线的反应平衡点相同,只是达到平衡时的时间不
同,说明三个反应速率不同。

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或处理温度不同,酶的催化速率不同。

【答案】D
7、对下列曲线图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纵坐标可以是K+吸收量,横坐标可以是呼吸作用强度
B.图(2)纵坐标可以是酶活性,横坐标可以是温度
C.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则①②可表示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度曲线
D.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则③④可表示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
【解析】图(1)纵坐标若是K+吸收量,横坐标应是有氧呼吸强度。

图(2)纵坐标若是酶活性,横坐标若是温度,低温时酶活性不能为零。

等量酶在不同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度是不同的,而图(3)中①②最大反应速度相同,故错误。

若图(3)中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表示反应
速度,①表示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加入抑制剂后的反应速度减慢,达到相同速度须增大反应物浓度,也可能使最大反应速度降低。

【答案】D
8、(2011·聊城检测)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酶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D.人体内的酶也在不断地更新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定都是氨基酸,但不论是蛋白质还是RNA,其化学组成元素均包括C、H、O、N。

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其既可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也可在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

酶的活性会随着酶存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所以酶应不断更新才能够维持细胞代谢的稳定和高效。

【答案】C
9、(2011·抚顺模拟)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 )
①肽酶②解旋酶③纤维素酶④ATP水解酶⑤DNA连接酶
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
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
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
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
【解析】肽酶破坏的是肽键,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ATP水解酶破坏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化学能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 分子。

【答案】B
10、如图曲线表示物质M生成物质N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剂条件下和有酶催化
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
生需要的活化能
B.ab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
【解析】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c段表示有酶存在的条件下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c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M生成物质N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等条件,则酶的活性会发生改变,故图中的曲线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

【答案】D
11、(2011·西安模拟)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和T 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 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解析】图甲表示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图乙表示产物的积累量与温度的关系。

图乙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产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经停止,即因温度而使酶的活性丧失。

【答案】C
12、(2011·潍坊模拟)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蛋白质都是酶④酶具有多样性⑤酶可促进反应,与酸碱度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考查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成分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但不是所有酶都有消化功能;不同的酶具有催化不同化学反应的功能,如淀粉酶只能促进淀粉水解,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同时也说明酶具有多样性;酶的活性与pH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故②③⑤是错误的。

【答案】D
13、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设计中,最科学、严谨的一项是( B )
【答案】B
14、(2011·海淀期末)下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所产生的气体速度加快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土豆片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解析】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会促使H2O2大量分解产生O2;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H2O2酶的数量增加,会使H2O2分解加快,气体产生速度加快;作为催化剂,酶在催化反应前后的量不变,所以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底物H2O2消耗殆尽;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

【答案】C
15、(2011·扬州调研)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在35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