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评课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五年级数学下册找次品评课稿(1)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评课稿董红云今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本人认为李老师在教法、学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努力改变以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实施新课程倡导的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往等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动手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方面收到较好的成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本节课,张老师用美国挑战者号失事作为引入,通过课件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造成的,不但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懂得了次品的危害,而且了领悟到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把人文教育渗透在教学情景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根据学生生活经验,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知的身边的实例活动,密切了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1 / 3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延伸到课堂外,让学生继续探寻知识,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听课体会董红云 1、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张老师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
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寻找最优策略。
老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列表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
《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得出规律:
待测物品数量为 3 的倍数时,只有平均分成 3 份称才能保证找到次品的次数最少,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它多。
---------------------------------------------------------------最新资料推荐------------------------------------------------------ 接着用 12 去验证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
最后运用规律解决 27、 81、 243 瓶中去找次品,让学生感悟这里其实有规律可寻。
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会思考,树立问题意识。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语言、表情、手势等多形式多角度的评价,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使人人都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在尝试体验中感知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