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城》教案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读一读,背一背;
2、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3、体悟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之情和对当权的警醒之意。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对意象特征的体味;
4教学过程
刘禹锡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一、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著名诗人,洛阳人。

曾和柳宗元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
湖南常德)司马。

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

晚年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诗风沉着稳练,风调自然,格律精切。

其仿民歌的《竹枝词》对后世影响很大。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哲学家。

唐顺宗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

元和十年,复出为连州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

三年后再调为和州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

课文导读
1、这首诗重写景还是重叙事?
2、诗中描写了何景?景物有何特点?(写了什么?)
3、诗人为何写这样的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写?)
4、全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怎么写的?)
问题鉴赏
1、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中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昔日的繁华不再,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

这首诗一开始就写空城四周的景色。

你看,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着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美点赏析
1.本诗怎样在写景中寄寓感情?
2.白居易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
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两句,对本诗的手法作简要分析。

景:石头城,故国没落荒凉-—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

情: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感叹世事盛衰无常。

美点赏析
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形象、引人遐想.
写出江潮有意,旧月多情,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的感慨。

(1)假如月亮有回忆,她会会回忆些什么?假如月亮有感情,她俯视现在的石头城会有些什么感觉?
(2)假如月亮会叹息,她会感叹些什么?
问题鉴赏
3、体会意味深长的诗意:
五、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
虚实结合
拟人手法六、比较阅读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比较:刘、李谁写得更好些?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韦庄
[注]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
原为六朝时城墙。

拓展学习1.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拓展学习2。

(东晋时的豪华宅第的衰落,昔日燕子飞进寻常百姓家,
使人产生无穷的感慨。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拓展学习3.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历史兴衰的喟叹,怀才不遇的悲愁)
小结:
山水不变,杨柳依新,然而繁华之景已成过去,人与事也已作古自由后人评说。

这一切都逃不脱头上朗朗明月的眼睛。

课堂总结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思想内容特点: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课堂总结
一、主题
提示:
诗人借描写石头城萧条荒凉的景象,伤悼石头城六朝繁
荣的消逝,表达了作者江山依旧、国事日非、繁荣易逝、
好景无存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对满目疮痍、国运衰微、人世沧桑、中兴成梦的愁闷之情。

二、艺术特点
1、景语情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拟人化、情绪化的抒情;
3、浓郁的文学感、厚重的历史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